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社會治理在身邊·關注鄉村治理①)

安徽銅陵——用好村規民約 送走陋習歪風

記者  劉  念  韓俊杰

2019年04月08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在堅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具體實踐中,各地進行了不少探索。本版自今日起推出“社會治理在身邊·關注鄉村治理”系列報道,掃描地方做法,介紹有益經驗,以期為鄉村治理的深入推進提供借鑒。我們先把鏡頭搖向安徽銅陵的農村,看當地是如何用好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的。

安徽省銅陵市,長江江心洲上,有村名為“群心”。

“‘群心’好,群心村才好。”駐足村頭石牌坊下,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群心村黨委書記古中舉說道,“村規民約、家風家訓,進了群眾的心,讓鄉村變了樣。”

為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銅陵在自治領域兩手做探索:一方面,用好村規民約,革除陋習,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實施“傳家訓、育家風、立家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傳育立行”教育工程,厚植美德,弘揚正氣。

訂村規民約

喜慶堂,讓婚宴遠離鋪張

群心村黨群服務中心,一襲白牆黑瓦。三層樓的底層,半是政務大廳,半是紅字標示的“喜慶堂”。“我兒子在這兒辦婚宴,特省錢!”指著牌匾,村民吳義鬆說。

喜慶堂,源自喜慶背后的苦澀。

“群心村人均年收入21792元,日子不錯。”古中舉說,“但以前辦婚宴,經常是比著鋪張,有的人家能花兩三年的進賬,壓力很大。”

為了面子好看,不少村民寧可砸錢、費事,也要到城裡面辦婚宴。認識到此風不可長,村裡於2017年重新訂立了村規民約,將“要艱苦創業,不要奢侈浪費”等“八要八不要”寫入其中﹔同年,還組建了紅白理事會,並啟用了喜慶堂。

“喜慶堂面積大約200平方米。”兼任紅白理事會會長的古中舉說,這塊地方原來是村裡舉辦活動、接待游客用的,經過裝修、置辦,更適用於喜宴。隻要村民提出申請,就能免費使用這裡的水電氣灶、桌椅碗筷、屏幕音響等。

可最初,吳義鬆還是想在城裡辦婚宴:“就這一個兒子,還不風光點?”古中舉得知,上門勸說:“進城要坐輪渡的,拖家帶口多不方便!再說,城裡租個大屏幕,就得七八千!吃飯店的酒席,哪有自己備料、親戚幫廚劃算?”

吳義鬆沒吭聲。古中舉再進一步:“你在飯店把門一關,除了親戚,誰能瞧見你風光?在喜慶堂辦,村裡人一走一過,還能湊個熱鬧。再把鞭炮放放,不比城裡歡騰?”

吳義鬆想通了。然而,當把新計劃告訴女方時,又出現了插曲:外地的兒媳婦,在網上咋也搜不到“喜慶堂”,以為地方不怎麼樣,心裡犯了嘀咕。直到她進了村子,看見喜慶堂寬敞明亮,牆上貼著不少村民的笑臉,才安下心來,點頭同意。

吳義鬆提交喜慶堂的使用申請時,古中舉不忘提醒:“既然要在村裡辦,就得守規矩。酒席別超過10桌,每桌菜別超過500元,車別超過3輛……”

今年正月,在喜慶堂,吳義鬆兒子的婚禮辦得簡約而紅火。“光是菜,每桌就比飯店裡省了1000塊錢。”吳義鬆說,“親戚們幫廚遞菜,也比在城裡干坐著更有人情味。”

在銅陵,用村規民約規范婚喪事宜,頗為普遍:如天門鎮金塔村提出,“要移風易俗,喪事簡辦”﹔浮山鎮女兒橋村規定,“反對紅白喜事鋪張浪費”。

轉變風俗之外,村規民約在維護秩序、和睦親鄰等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傳家風家訓

紅黑榜,將孝道有力發揚

“吾族熊氏,族訓如下:孝順父母,尊敬長上……”金塔村村民熊東風展開一紙卷軸,念起上面的字句。

村黨委書記梅香勝,也端來一本厚重的梅氏宗譜,翻至其中一頁,誦讀道:“祖為子孫計長久,誨示諄諄:忠孝以傳家,勤儉以處世……”讀罷,接著說,“我們村有不少家訓,都強調孝道。但前些年,不贍養老人的情況卻時有發生。”

不缺家訓,隻差遵循。為了讓做兒女的知行孝道,除了面對面勸導,金塔村還有一招:簽贍養協議。“每年供給老人大米360斤、油12斤”“中秋、重陽等節日要看望老人”……協議書立約十條,一式三份,老人、子女、村委會各執其一。

有人不簽約、不履行,咋辦?梅香勝表示:“村規民約還不管用,那再談法律。不贍養老人是違法啊,司法所要管的。”

300多戶有老人的家庭,全都簽了協議書。“村裡還是熟人社會嘛,重情面的。誰要是既不孝順父母,又不支持村裡工作,那是很難自處的。”梅香勝說,“簽協議書,也不是為了跟誰打官司,而是想通過印象深刻的儀式,讓孝老愛親的家訓走一走大伙的心。”

按傳統,金塔村每年要辦幾天黃梅戲。“這時候人比較齊,村民代表會就評選、表彰村裡的‘孝星’,將他們的好家風廣而告之。”梅香勝說。

在群心村,也有類似的做法。何某在外做生意,對患病老父不予贍養,其姐妹便找村裡反映。村裡打了幾次電話后,何某不耐煩了:“別找我了,有事找我律師。”古中舉回道:“你對你爹,既不出力又不出錢,哪個律師能把黑的說成白的?你要是再不管你爹,那也犯不上告你,村裡每年要評‘孝道紅黑榜’,你上了‘黑榜’可別怪我。”

何某還不服軟:“隨便,你愛評就評。”古中舉火了:“那好啊!我幫你找媒體曝曝光,讓你跟‘老賴’似的,走哪兒都有人認得!”電話另一頭沉默了,隨即挂斷。

第二天,主動撥電話的成了何某:“古書記,先別弄那個‘黑榜’。我跟我姐妹商量了,我在外地太忙,多出些錢就是了。”

不久,何某回到村裡,同姐妹簽協議。古中舉拿出村裡編的《家規家訓導讀》小冊子,勸何某:“你們何氏家訓,第一條就是‘忠孝為先’。別光出錢就完了,多回來看看你爹。”何某有所悔悟,后來多次回村探望,盡心盡力地為老人送了終。

群心村搜集整理了全村51個姓氏的家規家訓,“做成門牌,打造‘家風家訓示范街’﹔還做展板,挂在鄉賢文化館。”古中舉介紹,“在村裡,隨便走走都能受到熏陶。”

銅陵市層面,目前也在挖掘祠堂、故居、牌坊、族譜中的家風家訓資源,推動家風家訓上牆入館,並評選“最美家庭”“孝德人家”等,為模范樹榜,助家風傳揚。

促道德教育

領頭雁,以示范感化城鄉

樅陽縣,自古文教興盛。棲身山麓的浮山中學,校史近百年,出過三位院士。

“院士牆、師恩亭、校史館這些場所,傳遞著尊師重教的理念。”校長唐曉發介紹,“還有成人儀式、主題班會,也結合先賢和校友的事跡,育家風、立家教。”

“學校是學生們第二個家。”樅陽縣浮山鎮黨委宣傳統戰委員方國枝說,“‘傳育立行’工程就要求,家風家訓得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居。”

2017年9月,銅陵市印發通知,實施“傳家訓、育家風、立家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程,為期5年。“優秀的家風家訓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相通之處。”銅陵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昌紅梅表示,“做好‘傳育立行’,領頭雁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在美術培訓機構白牆畫室,10余幅“銅陵好人”畫像分列走廊兩側,周圍還有詩評、家訓等名家書法作品。“這裡緊鄰天井湖景區,許多游客、藝術生會過來游覽。”畫室負責人孫長江介紹,“作為‘傳育立行’展示館,我們還常請模范本人來參加沙龍。”

該畫室還創作了連環畫《銅官好人志》及繪本《我們的好家風》。既有歷史人物如好官盛度、左光斗,又有今天的模范,比如生於軍人家庭、捐獻器官救人的全國“最美退役軍人”胡晨……繪本面向兒童,講述了古今銅陵人的家風故事。

“好人成名人”,是銅陵正在推進的一項工程。銅都講壇、道德講堂等平台,則為好人模范提供了擔當“領頭雁”的機會,使他們能以身示范,感化城鄉。

“其實我做的事很普通,本不想多說。”孝老愛親、關心留守兒童的灰河鄉太陽村姑娘古宏媛說,“但市裡面勸我,你多講一回自己的故事,就能多傳播一份正能量。我就懂了,自己是義不容辭啊。”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8日 12 版)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