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山西《前進》雜志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

劉瑞峰

2019年03月12日09:46    來源:前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解決新時代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性戰略舉措,其意義十分巨大。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合理安排。但是,從各地的實踐來看,發展不夠平衡。以工程建設為例,有的地方因地制宜、規劃科學,根據當地資源稟賦,該拆除的拆除,該重建的重建,既包含了當地傳統村落的中華文化韻味,又體現了適度超前的時代特征,是原有村子的升華版。好的規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的地方正好與此相反,建設雜亂無章,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甚至拆東牆壘西牆。比如農村改廁是改善農村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一項基礎性重要工程,應該統籌兼顧、科學合理規劃。在街巷硬化前就應鋪設地下管道,這樣,在改廁時就能做到省工、省料、省錢、省時。可有的地方不是這樣,去年剛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了街巷硬化,今年就“開腸破肚”挖地三尺鋪設改廁管道,簡直是得不償失、勞民傷財、事倍功半。類似問題如得不到切實解決,將嚴重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一、搞好設計,科學規劃

各縣應成立以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由財政、國土、城建,文化、教育等部門參與的鄉村振興戰略領導組,聘請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逐村規劃設計藍圖。鄉村規劃設計藍圖應征求村支兩委和村民的意見建議。鄉村規劃設計藍圖一經制定就具有法律效力,就要嚴格遵守、認真執行,任何單位、個人、集體組織在鄉村搞建設,必須符合鄉村規劃設計藍圖,並征得縣、鄉、村振興戰略領導組同意方可施工﹔不因縣、鄉、村領導的更替而改變和廢止。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直至規劃完成。

二、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鄉村發展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才。人才是事業之本,百業之基。因此,鄉村要想從根本上振興,必須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加強鄉村教育軟硬件建設。特別是軟件方面,包括配齊、配足優秀教師等。政府要在工資、津貼、職稱晉升、住房、工作調動等方面向鄉村優秀教師傾斜。讓鄉村優秀教師有成就感,獲得感,得到社會的尊重,組織的重視。與此同時,要以人才為抓手,建立人才引聚機制,培育鄉村自我發展能力。鄉村人才產出周期長且外流現象突出,扎根意願低。因此,第一,搭建服務平台,提供優惠政策,引進外地人才。第二,培養本地人才,以產業培養人才為支撐,人才引進帶動智慧引進、科技引進,促進本地人才多元化。第三,回引外出人才。優先將回鄉人才作為黨組織后備骨干,讓其參與村支兩委班子工作,以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培養和培訓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三、發展產業,培育造血功能

發展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鄉村隻有充分利用當地優勢發展產業,才能可持續發展。隻有建立起自己的產業,才算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奠定振興的基礎。隻有建立起自己的產業,自己能掙錢,自己會掙錢,這才是農村地區真正的振興之道。比如嵐縣近年探索出的農民跟著主體走,主體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所形成的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穩定增收的產業發展路子,就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嵐縣的紅墕、山底、丁家山、童家溝等村,地處干旱少雨的丘陵地區,屬於深度貧困地區。以前當地老百姓隻知道種糧食。但種糧食並不是本地的優勢。品種單一,產量低,老百姓越種越窮,盡管當地政府也投了不少扶貧資金,但簡直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丁家山村招來一位上門女婿,引進種大蔥技術。張三傳李四,李四傳王五,不到幾年時間,大蔥產業發展到周邊五、六個村。實踐証明,這一帶海拔高、氣候冷涼,土質鬆軟,非常適合種大蔥,生產出來的大蔥品相好看,質量優良。目前,大蔥種植已成為當地的一項致富產業,一個品牌,產品遠銷太原、內蒙、陝西等地,家家種大蔥,人均年收1萬元以上。因此,選擇一項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要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村一園”的思路,做強做精做美鄉村特色產業。

四、發展文化,留住鄉愁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文化振興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而且對於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具有重要引領和推動作用。

1、通過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和主力軍是農民,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文化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2、通過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是鄉村振興的文化生產力。對於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鄉村而言,要充分利用其文化資源﹔對於沒有文化資源的鄉村,則可通過文化再造的方式賦予其全新的文化價值和內涵,對鄉村獨特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市場運作,可以形成獨具特色的特色鄉村文化產業。

3、通過文化建設推動文化與農業、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文化具有強滲透、強關聯的效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能夠實現以“文”化產業,推進文化與農業、旅游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對接。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可以賦予農產品以鄉村文化內涵,提高農產品文化品位。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對具有鮮明區域特點的鄉村文化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可以發展差異化的文化旅游產業。

4、以文化建設形成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在鄉村文化建設中,要注重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要充分利用文明鄉風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家風、家訓、村規民約、道德示范等,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做到家庭和睦、鄰裡和諧、干群融洽,實現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為鄉村振興提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5、以文化建設形成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能夠有效降低市場交易的成本,避免與減少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利益沖突和矛盾,是一個地方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在鄉村文化建設中,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誠信建設,不斷強化農民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形成重誠信、守承諾的良好市場環境。

6、以文化建設形成民風淳朴的人文環境。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仍存在因循守舊、人治思想根深蒂固、封建迷信活動等文化陋習,不利於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和實施。因此,必須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摒棄傳統陋習,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為鄉村振興提供民風淳朴的人文環境。

五、完善土地制度,實施“三權分置”

讓農村的綠水青山和農民的地、農民的房都能夠活起來,著力促進資本、人才、科技、文化等要素下鄉,與農村的資源、勞動力優化組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土地是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筆沉睡著的巨大財富,激活它,能為脫貧致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旅游、新產業新業態、下鄉返鄉創業助力。土地所有權、資產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是活化村庄、強村富民的重大舉措,以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為抓手,能顯化土地財產價值,最大限度地激發農村內生動力,吸引產業資本投向農村,促進鄉村新業態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因為,要想激活農業農村農民,沒有實實在在的“三權分置”土地改革,農村是長不出新主體來的﹔沒有新主體農村就發展不起來﹔沒有土地制度改革,農村要素就活不起來﹔沒有集體資產改革,農民財產性收益就增加不了。土地“三權分置”是 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山西省嵐縣政協主席)

山西《前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