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7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陳敏爾代表(重慶市委書記) |
![]() |
李紀恆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
![]() |
於偉國代表(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 |
劉奇代表(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從全局謀劃一域 以一域服務全局
陳敏爾代表(重慶市委書記)
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努力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定位很准、站位很高。我們時刻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切實發揮重慶優勢,更好服務全國大局。
發揮區位優勢,在西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重慶的開放開發,有助於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我們立足“兩點”定位,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重慶)、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渝滿俄”班列等四個方向通道優勢,構建鐵公水空四式聯動物流運輸體系,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發揮生態優勢,構筑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慶具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礎。保護好長江母親河,事關重慶長遠發展,事關全國發展大局。我們強化“上游意識”,擔當“上游責任”,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努力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發揮產業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慶是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工業底子厚、產業門類全。我們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深度發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特別是加強大數據智能化創新,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把智慧城市作為主要抓手,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發揮體制優勢,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如果把城鄉融合這篇文章做好了,重慶就會成為有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兩個基本面,讓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記者 王斌來整理
增進各族人民的綠色福祉
李紀恆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咬緊牙關爬過轉型這個坡、邁過升級這道坎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淨,是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我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擔負起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政治責任,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效,一些地方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象。我們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在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問題上始終十分清醒、十分冷靜、十分理性,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咬緊牙關爬過轉型這個坡、邁過升級這道坎。
我們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決淘汰落后低端過剩產能,著力擺脫傳統路徑依賴,改變挖煤賣煤、挖土賣土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濕地、大沙漠,構成統一多樣的生態系統,也構成一幅祖國北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闊畫卷。我們要遵循生態系統內在的機理和規律,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因地制宜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生態環境保護既是重大政治問題、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民生問題、社會問題。我們要牢記職責使命,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突出抓好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生態綜合治理,加大農村牧區、林區、墾區、礦區人居環境整治力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增進各族人民的綠色福祉。
記者 陳沸宇 丁志軍整理
保持八閩山水“高顏值”
於偉國代表(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我們將一年接著一年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確保“生態美”成為新福建的永續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率先開展了生態省建設﹔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調研時要求,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2016年,黨中央批准福建建設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方案,大力創新體制機制,已完成了38項重點改革任務,有效提升了生態“高顏值”,去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6.8%﹔PM2.5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
樹牢正確導向,讓綠色發展“成自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立綠色目標考核體系、開展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等,對34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取消GDP考核,使綠色發展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政績導向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強化系統思維,讓生態治理“一體化”。一體推進全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一體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比如,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不但全省12條主要河流實現全流域治理,而且與廣東開展跨省流域合作共治。
壓實環保責任,讓生態監管“長牙齒”。創新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建立經常性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機制,強化生態文明考核追責,近兩年追責問責580人,有效促進了環保責任落實到人、追責問責落實到位。
推進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福建省開展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實現“社會得綠、林農得利”,目前已贖買26.3萬畝,既有效保護生態,又使林農直接受益。推出“福林貸”,破解因林權分散零星導致林農融資難問題,僅三明市就盤活森林資源1500余萬畝、盤活林業資產230多億元。
我們將一年接著一年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確保“生態美”成為新福建的永續優勢。
記者 蔣升陽整理
讓綠色成為最鮮明的底色
劉奇代表(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讓綠色成為新時代江西最鮮明的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視察江西時殷切囑咐我們,江西生態秀美、名勝甚多,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新時代綠色發展答卷,是我們的政治責任和光榮使命。江西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讓綠色成為新時代江西最鮮明的底色。
守護好綠水青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認真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開展“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決守護好江西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2018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88.3%,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92%,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
培育好金山銀山。我們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加快發展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33.8%、17.1%,經濟發展綠色含量越來越高。
改革創新建設好生態制度。我們始終牢記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制度創新的使命要求,加快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施覆蓋全境流域生態補償,大力推行環境資源審判、生態檢察、生態綜合執法模式,穩步推進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排污權交易等市場化改革,用最嚴格制度為美麗江西建設保駕護航。
記者 鄭少忠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07日 1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