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琳
2019年02月25日13:09 來源: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在巍峨廣袤的大興安嶺上,無邊的樹海在高寒氣候下經霜歷雪,終能爭得來年的春光﹔尤其是耐嚴寒、耐干旱、耐瘠薄土壤的樟子鬆,傲骨錚錚,風姿不改,一年四季都用永恆的綠色裝點著大嶺。作為大興安嶺行署所在地的加格達奇,在鄂倫春語中意為樟子鬆生長的地方。而活躍在這片土地上的共產黨員們,正如一棵棵樟子鬆傲然屹立。在加格達奇區,有一個響亮的黨建品牌——“我是共產黨員”。為了將這一品牌的故事在熒屏上講述出來,我開啟了難忘的拍攝之旅……
“不打招呼”的採訪
此次拍攝涉及到全區20個黨委163個黨支部,怎樣才能拍出先進黨組織和優秀黨員真正的風採?我們商量了一番,初步定下了一個原則:“不事先打招呼”,原生態拍攝,以求用真實來感人。
第一個拍攝對象是優秀黨員陳齊光。我們並沒有聯系他的所在單位,也沒通知他本人,就頂著小雨,在他負責的片區裡尋找起來。終於在某小區裡,遠遠就看到了一伙身披雨衣、腳穿水靴,正在搶修下水管道的工人。陳齊光一定身在其中。
走得越近,刺鼻的味道越是明顯。看到這真實的場面,我們抓緊把機器架上,沒打一聲招呼,就這樣默默地用長鏡頭特寫來記錄他們的工作過程。一鍬鍬的泥水、一勺勺的垃圾、一滴滴的汗水……每一個“草根演員”的動作都是那麼嫻熟。就這樣,一邊工作,一邊交流,一邊採訪。鏡頭裡的陳齊光說:“下水主管道疏通是個良心活,少通一米沒人知道,少挖一勺也沒人看得出來。但我們憑的是良心。我們苦點、累點沒什麼,關鍵是群眾能少遭罪,集體財產能少損失。”一席質朴的話,道明了他的辛苦奉獻。他奔波在加格達奇區的大街小巷,無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無論哪裡有下水管道的故障,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第一時間排查故障,用優質服務和真誠奉獻回報社會,彰顯著“我是共產黨員”的品牌形象。
在接下來的拍攝裡,我們還是堅持“不打招呼”。這種沒有“擺布”的拍攝,恰恰是對這些優秀黨員的最真實再現。這個“不打招呼”,實際上就是不做潤色、不搞花樣、不走形式,特別出效果。
將事跡擺在生活中
拍攝優秀黨員,當然要介紹他們的事跡。傳統做法總是用中景同期聲畫面來自述,我們覺得這樣未免有些枯燥,想真正打動人心,還是讓事跡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好,這樣才顯得煙火氣濃。
我們要拍攝的高丹是名老黨員了,他退休后不褪色,擔任了陽光居民區黨支部副書記,依然同在崗時一樣,繼續為群眾服務。於是我們選擇了一個特別合適的拍攝時機——當天晚上小區准備搞“百年夢想”猜燈謎大型文藝演出,我們特意在下午去拍高丹是如何布置會場的,好將他忙碌的身影收入鏡頭。
走進小區廣場,遠遠就見高丹正滿頭大汗地蹲在地上,一絲不苟地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相關知識的謎面布置在彩燈上。汗水從臉上一滴滴滑落,而他隻專注於手上的工作。此情此景,促使我們趕緊架起攝像機。旁邊有位大媽看到我們拍攝高丹,忍不住夸道:“這高丹,都退休的人了,還天天穿梭在小區裡,給大伙解決問題,真是……”說到這她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當然,這位大媽的畫面我們也沒放過,覺得這是“最生動的同期”。
夜幕漸漸降臨,演出開始了,我們的攝像機依舊對准高丹,拍下了他跑前忙后地張羅會場,拍下了他認真傾聽群眾建議,拍下了他和大家一起開懷大笑。整個廣場宛如歡樂的海洋,而高丹就是那朵最激情的浪花。
讓場景來感人
專題片要拍出情感,手法還是很多的,可以用細節表現,可以用特寫鏡頭,還可以用配樂……我們則另辟蹊徑,准備用場景來表現情感——通過濃烈的現場氣氛,來營造出濃烈的情感。
於是,就有了以下的拍攝:“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在曙光社區,一群白發蒼蒼的老黨員面對鮮紅的黨旗,庄嚴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一句句擲地有聲的宣誓沖擊著在場黨員的心。85歲的老黨員李維德看到我們,激動地說:“本以為自己年紀大了,沒精力奉獻了。可黨組織沒有忘記我,在我85歲生日的時候,給我過了一次特殊的生日會,讓我這一生都難忘啊!”老黨員們仿佛重新煥發了青春,這樣的場景自然是無比感人。
隨后,我們與社區黨工委書記王穎交談時了解到,像今天這樣的場景並不是偶然為之,早已經是一種常態——每個月的第二個周五是曙光社區黨委的主題黨日,“七個一”早已深入人心:重溫一次入黨誓詞、集中一次學習、提出一條建議、集體過一次生日、獻上一場文藝演出、送上一份禮物、參加一次志願服務活動,形式多樣的黨日活動喚醒了黨員熱情、強化了黨性觀念。這更驗証了我們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活動現場的熱鬧景象,不僅是渲染情感的手段,更成了對主題內容的一次升華。
通過場景來“煽情”,片中還有更多的應用。如曙光社區黨工委與加格達奇海爾專賣店共同組建了“海爾藍”志願服務隊伍,進一步敦促了企業黨員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為了讓這一事跡能引起觀眾共鳴,我們同樣是“用場景”:在社區居民李炳升、韓秀鳳夫婦家中,我們拍到了社區的黨員志願者們在忙碌,年輕人幫著打掃衛生,老黨員和夫婦倆聊天,老兩口的真摯笑容讓整個場面十分溫馨,也愈加動情。
群像的力量
隨著拍攝深入,我們覺得,想要真實反映加格達奇優秀黨員的風採,必須還要拍好“群像”。於是在拍攝的最后,我們來到了加格達奇區老年大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趙鳳坤向我們介紹,老年大學黨支部十分重視學員黨員的組織生活,成立了八個臨時黨小組,增進了老黨員的凝聚力。看來這個群體應該很有“拍頭”。
我們先是來到了古箏教室。教室裡老黨員們正興高採烈地彈奏樂曲。下課了,他們並沒有休息,而是都拿出了隨身攜帶的黨章,一邊看一邊交流起體會來。這個細節很不錯,我們趕緊拍了下來。隨后,我們又跟著老黨員們去光明養老院慰問。面對著養老院的老人,老黨員們一曲《走上高高的興安嶺》唱得是熱血澎湃,仿佛讓人重新回到了那個創造大興安嶺精神的奮進歲月。獻愛心、送溫暖,在黨組織的帶領下,老黨員們不僅走進養老院,還走進了小學校,大手拉起了小手,將愛與奉獻精神傳承給了下一代。這些畫面我們都視為珍寶,一一拍攝並留存了下來。我至今還記著一個場景:當我問老黨員們在老年大學的最大感受是什麼,大家感慨道:“在這裡,我們倍感黨的關懷和愛護,找到了組織,找到了家。”真的是夕陽無限好、晚霞別樣紅啊。
拍攝最終全部收工了。我覺得,對每名黨員的拍攝,都是一次心靈的教育﹔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都值得我去拍攝,更值得我去學習。興安嶺上紅旗展,紅旗下聚集的,是沖在時代前列的黨組織和黨員﹔就是這一個個黨組織、一名名黨員,在詮釋著“我是共產黨員”,讓黨旗更加鮮亮。“我是共產黨員”不僅是一個黨建品牌,更是一聲大愛誓言!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委組織部)
(《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