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攥指成拳聚合力——寧安市打造農村基層黨組織聯合體側記

魯萬濤 記者 楊 雪

2019年02月22日13:13    來源:黨的生活

2019年元旦這天,寧安市海浪鎮盤嶺村村委會的會議室裡座無虛席。來自盤嶺村、光榮村、慶城村、林富村、鎮北村的100多名村民自帶小馬扎,早早來到會議室,等候觀看田園聯合體黨委舉辦的元旦文藝晚會。

幽默搞笑的短劇演活了農家故事,清脆爽朗的快板展現了鄉村變化……五個村的黨員和群眾自導自演的20多個節目,為村民們帶來新年的喜悅,也為田園聯合體黨委新一年的工作開了個好頭。

在寧安市,像這樣多個村宛如一家、村村共同發展的情形並不鮮見。近年來,寧安市委將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聯合體作為推動農村工作的重要舉措,攥指成拳、以強帶弱、聚力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組織力。

破壁壘:“聯”成一體

早在2014年,盤嶺村便打造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蔬菜產業基地。然而,近兩年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土地面積短缺等問題愈發制約著基地的發展。村黨支部書記關強也曾設想借周邊村屯的土地和人員擴大發展規模,但由於村與村之間政策不同,操作起來困難重重。

“要解放思想,讓‘頭雁’飛出行政區劃的樊籬,發揮更大效應﹔要根據農村的現實情況和發展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結構。”寧安市委書記徐利刃的想法,為打破村與村之間的行政壁壘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2016年年底,海浪鎮黨委綜合考慮了盤嶺村、光榮村、慶城村、林富村、鎮北村這五個村產業相關、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的實際情況,決定以蔬菜產業基地為依托,建立起“田園聯合體黨委”,促進五個村協同發展。

“單位黨建”模式一經打破,帶來的是一系列新氣象。五名村黨支部書記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規則共定,信息共享﹔114名黨員每季度舉行一次黨日活動,共同學習致富經驗,一起發揮先鋒作用﹔四萬多畝土地共同開發,1000多戶農戶統一步伐。“隔閡”沒有了,這讓“晉升”為聯合體黨委書記的關強敢調動資源發展產業了。蔬菜種植、玫瑰基地、桑蠶養殖……從一村一品到幾村一品,聯合體產業發展正不斷向更加精細化、專業化方向邁進。

“盤嶺模式”的成功,讓同樣具有相同產業優勢的村屯、鄉鎮受到啟迪。2017年11月,東京城鎮15個行政村、東京城林業局27個林場、東京城鐵路和平頂山蠶場等46個黨支部組成了“聯合電商黨委”,過去不是一個“輩分”的單位,現在共同打造起“於家德誠農民工匠創業園”電商平台。

圍繞產業建組織,建強組織興產業。通過聯合體黨委和產業鏈條的深度融合,“阻力”變成了“助力”,資源、技術、信息、人才等多領域的合作共享的局面在寧安市各個鄉鎮逐漸打開。

補短板:“聯”出優勢

除了村際聯合,在寧安市委組織部的協調下,有的鄉鎮還實現了省際聯合。2018年1月,馬河鄉黨委與吉林省汪清縣春陽鎮黨委在黑吉兩省界碑處舉行了省際聯合體黨委成立儀式,確立了打造省際最大黑木耳產業基地的共同目標。

2018年11月,正是秋木耳收獲季節,而馬河鄉前斗村的黑木耳養殖戶馬國明卻不急著賣木耳,只是悶頭“刷微信”。

“微信群裡天天發布各地的收購信息,木耳想賣給哪家,直接跟合作社理事長報上斤數就行,銷路根本不愁。”馬國明所說的微信群,是省際聯合體黨委為馬河鄉和春陽鎮兩地的木耳養殖戶建立的“產銷互助”微信群,群內定期發布木耳養殖技術、銷售渠道等實用信息,加快了黑木耳產品的適時銷售。

“過去我們各干各的,甚至互相壓價、惡性競爭,最后大家都掙不到錢。”馬河鄉黨委書記、省際聯合體黨委書記鄭澤國說,“現在我們兩地統一生產、統一銷售,而且融合了他們技術先進和我們銷售渠道多的優勢,把各自的‘短板’補齊了。”隨著聯合黨委的建立,兩地在共同推進黑木耳產業基地建設、品牌打造、價格制定、整頓秩序方面有了“主心骨”,2018年,兩地的黑木耳養殖袋數比上一年增加2000萬袋,戶均增收近千元。

與馬國明有同樣經歷的還有海浪鎮林富村的南瓜種植戶孫廣才。在2017年以前,孫廣才每年要經歷一次“大喜大悲”,喜的是自家南瓜每年都能獲得豐收,悲的是收成越好卻賠得越多。

自田園聯合體黨委成立后,五個村共同打造蔬菜種植基地,由盤嶺村提供種植技術,統一管理,蔬菜產品全部以“盤嶺”這一知名品牌進行訂單式銷售。

“今年的菜還沒種,訂單就來了。自從我家的南瓜貼上‘盤嶺’的商標,身價翻了五倍多。”訂單在手,孫廣才再也不用發愁。

2018年年底,盤嶺蔬菜種植基地的純利潤達200萬元,入股基地的140戶農民戶均分紅1萬元。此外,東京城鎮德誠創業園聯合黨委以創業園為引爆點,集傳統自產自銷模式、網絡銷售模式和大數據雲平台銷售模式於一體,按需訂購,形成“高端訂制模式”,讓沿江大米、黑玉米及山貨等特色農副產品突破長期以來的低端銷售瓶頸,2018年實現3000萬的銷售額。

共發展:“聯”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農村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為聯合體黨委的作用發揮提出新的方向。

由於聯合體黨委採用“黨支部+基地(園區)+農戶”的發展模式,黨組織活動與產業的擴展同步覆蓋,各聯合體黨委所轄的各黨支部聯系密切、黨員活動頻繁、村民彼此熟絡,因此,在共同發展產業的基礎上實現村務共同治理也就水到渠成了。

2018年8月,持續多日的暴雨將海浪鎮慶城村的村路沖毀,形成了一公裡左右的懸空路段。由於村路維護屬於村裡自管,慶城村黨支部書記荊亞民向縣有關部門協調多次還是悻悻而歸。眼看著村民困在家中出不去門,荊亞民隻得向聯合體黨委書記關強求助。

“這條村路是咱們五個村共同走的路,理應由五個村共同管理。現在慶城村段出現塌方,我提議由五個村共同出資維修。”在緊急召開的聯席會議上,關強的提議得到其他四個村黨支部書記的支持。最后,五個村集資1.5萬元,不到兩天就將沖毀的村路修繕完畢。

“過去,村裡需要維修公共設施時,層層協調耗時費力,還不一定能夠完全解決。聯合體黨委合力辦大事,解決問題不用出村。”荊亞民激動地說。

“‘單邊行動’變為‘多邊聯合’,創新了農村社會治理的途徑,更加科學高效,更能滿足農民需要。”在海浪鎮黨委書記黃哲勝看來,聯合體黨委的成立,切實體現了鄉村振興中“治理有效”這一要求,村民共融、村務共辦、村事共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如今,各聯合體黨委都在因地制宜探索著振興發展的路徑——馬河鄉與春陽鎮組成的省際聯合體黨委,通過推進產業聯建、政策聯享、組織聯創、矛盾聯調、犯罪聯懲,實現了村務治理與經濟發展的同步提高﹔東京城聯合黨委在把黨建工作和生態旅游、精准扶貧、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同時,統籌區域內的自來水管線改造升級、道路維修,一連串的惠民舉措贏得村民的贊譽。

從一個想法到付諸實踐,從一個試點到多地開花,寧安市委在兩年的探索中,不斷豐富著農村基層黨組織聯合體的內涵。

“聚是一團火。為實現農村工作更好開展,這股‘火’還要燒得更旺。”對於未來,寧安市委充滿期待。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