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我寫了封信,向總書記說說心裡話”

2019年02月07日08:49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我寫了封信,向總書記說說心裡話”

黎伯泉有每天讀報的習慣。 見習記者 沈陽 攝

■口述:黎伯泉

  整理:黃勇娣

  我叫黎伯泉,今年83歲,家住金山衛鎮八二村,是一名有著62年黨齡的老黨員。解放前,我們全家經歷過苦難日子,新中國成立后,老百姓揚眉吐氣、干勁十足,我和八二村一度成為華東農業生產先進典型……我參加過黨的十一大,親眼見証了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富足。所以,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我按捺不住心中激動之情,寫了一封信委托黨的十九大代表、金山區委書記趙衛星帶到大會上,向總書記說說自己的“心裡話”——共產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

  新中國成立后,老百姓感觸很深

  我出生在金山衛,這裡是全國有名的“四大衛”之一。1937年農歷十月初五,我還在襁褓裡時,家鄉遭遇了一場巨大災難。我聽父輩回憶,這一天,日寇趁著大霧,從金山衛登陸,一路燒殺搶掠,當地百姓紛紛逃難,再回來時,房子都被燒毀,人也死了許多……我的哥哥,那時隻有六歲,因為逃難時來不及帶衣服,不幸受了寒涼生病死去。那時,老百姓真是苦啊!每每想到這些,我的眼淚總在眼中打轉。

  所以,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老百姓感觸很深,大家當家作主、艱苦奮斗,積極性很高,干勁十足。我1955年參加工作,同年10月入黨,在濮黎村初級社擔任會計,后來擔任了八二村主持工作的黨支部副書記。八二村靠近海邊,原來村民住草棚、打魚,沒有一分田地,但解放后,村民日夜干活,毫無怨言,筑渠、挖泥、割草、施肥,連晚飯也不回家吃,硬是把鹽鹼地改造成了連片良田。之后,連續11年,八二村糧食年年增產,一年三熟,“常年畝產超雙千斤”,不僅在上海郊區領先,還成為了華東農業生產的先進典型。

  1976年,我第一次去北京,參加全國第二次農業學大寨會議,我還坐到了主席台上,因為我們八二村是學大寨的先進典型。我記得,那幾年,解放日報記者也曾來八二村採訪過,報道我們“如何一絲不苟搞好田間管理”。那時候,科技還不發達,農民隻能靠著一腔熱情深耕土地,但也改變了落后的面貌,干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40多年裡目睹快速變遷和巨大發展

  發展最快,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后。1977年夏天,我第二次去北京,和上海代表團的50多人一起,參加黨的十一大。那次上海郊區共有三位代表,我是其中之一,南匯、寶山也各有一位。當時,我感到特別自豪、備受鼓舞,回來后干勁更足了。實際上,這是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黨代會,在之后的40多年裡,我目睹了身邊的快速變遷和國家社會的巨大發展。

  八二村和周邊的土地上,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金山衛地處杭州灣畔,為現代化工業發展提供了天然條件。上世紀70年代,我們開始圍海造田建設上海石化廠。當時我們本地很多老百姓都參與了建設,看著工廠一天天建起來,別提多激動了。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八二村陸續動遷,到2010年全部動遷完畢,村民都搬到了現代化小區裡,每月領養老金。就說我自己吧,和老伴每月共有8000多元的養老金,最近,因為老伴腿腳不便,我們還搬進了新裝修的電梯房。

農民有房有車,老了有養老金,看病有醫保卡,過去哪裡敢想這樣的好日子?

  再看看金山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以前,金山全區隻有兩條公路,一條老滬杭公路,一條鬆金公路,去一趟市區要六七個小時,中間還得在鬆江的米市渡擺渡。而現在,金山境內交通發達,不僅有好幾條高速公路,還開通了金山鐵路,去市區單程最快隻需30分鐘。過去偏僻的金山衛,現在成了現代化的新城,醫院、學校、大型購物中心一個接一個開出來,百姓生活越來越方便。廊下農家樂、金山城市沙灘、金山嘴漁村,更成了上海市民喜愛的景區,這幾年人氣越來越旺……

  進入暮年的我,不能再像年輕時一樣奮斗,但我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滿足。65歲開始,我學了琵琶、二胡、三弦等樂器,現在已經是社區樂隊的骨干成員,每周有三四天要去活動室排練、演出,日子過得充實、開心。但同時,我還密切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孫女特地為我訂了《解放日報》等報紙,我每天吃完早飯,第一件事就是認真看報紙,然后再出去與老伙伴們分享、討論。

  今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很慶幸,自己有生之年能趕上這麼好的時光。同時,我為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而驕傲,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我祝願,偉大的祖國越來越強大,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足!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