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群眾坐著說干部站著聽——山東德州市陵城區信訪大廳變“親民大廳”

2019年01月31日09:31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群眾坐著說干部站著聽

“進門遞杯水,坐下看看報。一張明白表,咋辦都知道。群眾先說話,干部后面等。群眾坐著說,干部站著聽。”這是近日記者在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原陵縣)信訪大廳採訪時,聽到老百姓編的順口溜。

信訪大廳門口,懸挂著2011年10月29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對農民日報報道的重要批示:“山東省陵縣在信訪工作中有創新舉措,把信訪大廳建在縣委大院是親民之舉,也體現執政為民之意。做法頗有新意,值得研究借鑒。”

陵城區委書記馬常春告訴記者,陵城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批示精神,以把信訪大廳建在縣(區)委大院為起點,通過干部下訪、黨員尋訪把區委大院“搬”到群眾身邊,並積極探索“1+N”基層治理模式,以“民生+”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導向不動搖,創造性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不斷推動群眾工作打開新局面,全區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特別是近5年來,全區信訪總量同比下降32.6%﹔案件一次性結服率82%以上,群眾滿意率95%以上﹔信訪問題及時就地解決率在2018年更是達到了85.4%﹔信訪工作連續多年全市排名第一,陵城區被表彰為山東省信訪工作先進集體。

功能全面升級,信訪大廳變身“普法大廳”“親民大廳”,“大信訪”格局初顯

地處魯西北平原的陵城區(2014年撤縣設區)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欠發達縣,隨著社會轉型、矛盾交錯、利益多元,陵城區信訪形勢一度比較嚴峻。區委領導班子研究后認為:矛盾不出區,區委是關鍵。群眾有問題找上來,不能冷漠地拒之門外,而是應當主動迎出來,讓群眾感到區委就是自己的家。

為方便群眾上訪、干部接訪,2009年,陵縣在縣委大院內建起2000平方米的信訪大廳。縣委大院門口不設崗、不登記,群眾和機關干部一樣,可以隨便出入,有話隨時來說,有事隨時來辦,有理隨便講、有怨隨便訴。

在陵城區信訪大廳公開欄窗口,一項制度格外顯眼:每天1名區領導值班接訪,每月10日,4名區領導集體公開接訪,每月8日區級領導干部參加所包鄉鎮的公開接訪。如今這已經成為陵城區信訪工作雷打不動的一條鐵律。

2017年1月10日,受雇於安邦冷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的農民工周世軍頂著寒風走進陵城區信訪大廳。他向工作人員反映了自己和50名同事3個月近40萬元工資被拖欠的事情,希望區領導能幫忙找到失聯的老板討回欠款。

當天接訪的正是剛到陵城區任職不到一個月的馬常春。得知這一情況后,馬常春立即派人把相關部門負責人叫了過來。按照以前慣例,一般是局長們先進門陳述情況,再由信訪群眾反映問題。如果情況復雜,信訪群眾在門口一等就是大半天。

“信訪大廳是干群交流溝通的平台。群眾是信訪主體,我們主要是聽他們的意見。再說,干部先說容易先入為主。”馬常春決定,從今以后,信訪大廳這一慣例要改一改,讓群眾先說,局長們稍后再講﹔讓群眾坐著說,局長們站著聽。這一轉變,讓信訪群眾倍感溫暖。

時代在不斷發展,信訪大廳的功能也在不斷升級。信訪的流程和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拓展。

在陵城區,一種多部門聯合發力的“大信訪”格局正在悄然形成。陵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登福介紹,在陵城信訪大廳,人民來訪接待中心與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合署辦公,與此同時,紀檢、公安、檢察、法院、民政、住建、人社、司法及律師等十余個部門骨干力量均在信訪大廳設立接待窗口,實行聯合接訪,“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真正使信訪大廳成為解決信訪問題的“樞紐站”。

如今的信訪大廳,功能更全面了,服務更細心了、態度更真誠了。進門一杯水,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一聲問候,化解了心中的怨氣和憤怒﹔一張報紙,在休息和等候中了解天下大事﹔一張明白表,知曉所有信訪流程和接訪領導信息。在陵城百姓眼中,它不僅是一個匯集社情民意的“信訪大廳”,還是傳遞法律理念、科學精神的“普法大廳”,更是暖民心、解民意的“親民大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建“1+N”模式,創新綜合治理的方式方法

一項數據表明,98%的信訪問題完全可以在縣(區)一級得到解決。如何推動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實現矛盾不出區?陵城區創新方法,構建“1+N”基層治理模式:“1”是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黨的群眾路線,“N”代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的各種綜合治理方式方法。

2000多名調解員化解糾紛“面對面”。近年來,陵城區通過選舉和聘任,把一大批責任心強、有能力的區、鄉兩級首席人民調解員充實到基層一線,努力做到矛盾問題早防范、早消化、早處理。截至目前,全區調解員達2144人,基本實現鄉村社區全覆蓋。

20條政務熱線解決問題“不掉線”。2017年以來,陵城區對8312345熱線受理平台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將以前的20條政務熱線整合到一起,24小時受理市民咨詢、求助、建議、投訴等合理訴求,無法當場答復的,將事項分流至各鎮街和區直部門,由他們限期辦理、電話答復,實現了群眾訴求閉環處理。

980個網格服務群眾“零距離”。近年來,陵城區在城市社區、條件成熟的農村社區和行政村設立基本網格,人口較多的劃分子網格﹔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商場等設立獨立網格。網格員每天對綜治維穩、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方面信息進行重點收集,遇到能解決的矛盾,就地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匯總上報。“不要小看網格化管理,它從源頭消除了信訪的苗頭。”陵城區陵城鎮司法所所長宋善金對記者說。

5個法庭打造訴訪調解“緩沖帶”。陵城區創新打造了訴訪調判銜接機制,法庭與當地黨委、政府共建訴調互動中心,不但能對當事人進行訴前勸導、調解,還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陵城區還構建了以法庭為中心,以便民服務站、巡回審判點、聯絡員為輔的“庭、站、點、員”四位一體便民訴訟網絡,實現“走進一個廳,事務全辦清”。

民有所求,我有所應。為更好地聯系群眾,陵城區建立了“三包一聯”工作機制,並在此基礎上開展“進千村、入萬戶、察民情、解民憂”活動,動員廣大黨員干部走村入戶、傾聽民意、化解矛盾、辦理實事,有效減少了農村信訪問題的發生。對此,群眾親切稱之為“把區委大院‘搬’到了群眾身邊”。

群眾盼什麼我們干什麼,各條戰線圍繞民生“轉”,托起群眾滿滿幸福感

“信訪產生是社會矛盾滯后的表現。正因為小矛盾處於萌芽狀態沒有及時被化解,才產生了信訪。”陵城區信訪局局長杜良學認為,要徹底解決信訪問題,根本在於在發展中不斷改善民生,要充分運用行政、民事、教育等手段,不斷提升現代社會綜合治理能力。

2018年底,一項名為陵城區“群眾最滿意、最盼望的民生實事”網絡投票評選鏈接在陵城百姓的朋友圈中流轉。一項項為陵城百姓津津樂道的民生實事,映照出這座城市朴素的為民情懷。“民生+”也因此成為解讀陵城區各項工作的一個關鍵詞。

如何在發展中更好地保障民生?陵城區的思路是,針對工業總量小、農業效益不高、服務業“弱小散差”、民生領域短板多等問題,堅持將“楓橋經驗”本地化,著力構建“民生+”工作模式,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動力源泉和評判標准,各條戰線圍繞民生“轉”,以民生改善引領和助推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要知道老百姓想著什麼、盼著什麼,老百姓期盼什麼,我們就先干什麼。”在陵城區委書記馬常春的工作信條中,群眾的需求、群眾反映的問題就是黨員干部工作的導向。

正是在這樣一種工作導向下,財政收入在德州市相對落后的陵城區,每年卻能夠拿出80%以上的財政收入投資民生項目。這之中,投入的重點是教育。為了讓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2017年陵城拿出全區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新建和擴建了74所學校,總建筑面積33.3萬平方米,新增學位1.2萬個。寬敞的運動場地、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書籍豐富的圖書館、明亮的藝術教室,成為每個學校的標准配置。老百姓都說,整個德州市,最好的學校在陵城。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陵城區區長李希岩說,除了教育外,陵城區民生建設在多領域全面推進,效果顯著。2017年以來,陵城區投資26.8億元,啟動面積2000畝的棚改工程,拉開了陵城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棚改序幕,要求“拿出最好的地段建設安置房,保証過硬的質量交付成品房”。此外,陵城區通過實施新建、改建醫院,農村公路改造,老城區污水管網改造等一系列民生項目,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王硯才 記者 楊志華孟德才)

(責編:王珂園、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