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成都《先鋒》雜志

讓城市社區更有溫度

謝祥智 周文波

2019年01月28日10:48    來源:先鋒

“我們和本地居民相處融洽,一點都沒得陌生感。”3年前遷來永寧路社區的庄成旭女士對現狀很滿意﹔“南街社區居住環境變好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我們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退休干部苟學建朴實的話語,道出了從“三無”院落到幸福小區的百姓心聲。

近年來,成都市溫江區柳城街道黨工委緊扣大城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特點和規律,鼓勵下轄19個社區根據自身實際探索“一社區一特色”的黨建工作新路子,收到了社區和諧、百姓滿意的效果。

因地制宜:探索社區特色黨建

柳城街道是溫江區委、區政府駐地,也是全區唯一全域城市化的區域。盡管是溫江中心城區,但19個社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既有主要以高檔樓盤和大型商貿城組成的光華社區等新型社區,也有涉農居民較多的永寧路等社區,還有設施落后、院落老舊的南街社區……

面對城市化進程加快給社會治理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柳城街道黨工委一班人廣泛收集民意,充分了解居民需求:近萬名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的居民期盼通過項目搬遷、城市更新等方式提升生活品質﹔近3萬拆遷農民入城后,普遍希望“有事可做、有人聊天、有精神寄托”﹔十多萬外來居住人口渴望享有就學就醫、文化供給、社會保障等均等化公共服務……

“社區黨建應該立足實際,努力追求一社區一特色,滿足本社區居民最根本訴求。”在街道黨工委的鼓勵支持下,各個社區開始了特色黨建的探索之路。

整合資源:給新市民一個溫暖的家

隆冬的夜晚,一隊隊講話南腔北調、佩戴黨員志願者袖標的居民行走在商貿廣場、江安河畔,成為溫江中心城區一道靚麗風景。如今光華社區居民融洽得像一家人,倒退幾年,卻是“雞犬相聞,互不往來”。

光華社區成立於2013年,居民文化程度和收入普遍較高,但由於90%以上的居民屬於外來購房落戶,鄰裡關系淡漠,企業之間缺乏交流溝通。

“咋個才能讓居民對社區有大家庭般的歸屬感,進而激發熱愛社區、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在柳城街道黨工委指導下,光華社區整合轄區內26家行政單位、“兩新”黨組織建立區域化黨建聯席會,構建起“社區黨委、小區商圈黨支部、樓宇黨小組”的三級多網組織體系,成為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紐帶。

區域化黨建聯席會積極發揮資源整合、協調聯動作用,各黨支部、黨小組舉辦了夢想秀、法律講堂、相親聚會、樓宇文化節等活動,借助青年之家、知識氧吧、公益項目等平台,依靠新媒體手段將廣大群眾與志願隊伍聯系起來,使昔日不相往來的居民變成了熟悉的鄰居。來自武漢的陳友順酷愛打乒乓球,他和小區一幫愛好者組織開展運動會,進而擴大至整個社區。如今,乒乓球協會有300多名會員,其中還發展了40多名熱心社區公益事務的黨員志願者。

“有了黨組織,我們這些外來黨員三天兩頭都能參加各種志願服務活動,當初的孤獨感早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在光華社區,像老黨員趙文廣這樣的熱心志願者逾千名,他們無償參與交通文明勸導、平安光華巡邏等公益活動,使社區居民時時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共治共享:“三無”院落變身幸福小區

美觀大方的圍牆、干干淨淨的院壩、鮮花怒放的微型花壇……柳城街道南街社區南巷子17號院,處處散發著溫馨的氣息。而在幾年前,這裡還是又亂又臟的院落,一半以上的房主紛紛外遷,小區一年比一年衰敗。

擁有1.5萬余名居民的南街社區位於溫江老城區,在城市飛速發展的變遷中,“社區內部沒有綠化,無人打掃衛生,甚至連門衛都請不起。和新型商品小區的居民相比,老舊院落群眾的居住環境太差了。”南街社區黨委書記凌平介紹,5年前,社區87個居民大院中,像南巷子17號這樣無物管、無門衛、無主管單位的“三無”院落多達55個。

“改善居住生活環境,提高老城區居民的獲得感是當務之急。”從2013年起,南街社區陸續啟動了老舊院落改造工程。然而,建設初期就遇到一連串麻煩:有的居民不肯繳納維修基金,有的房屋出租后不聞不問,還有的提出無理要求……

社區黨委一班人把做好群眾工作放在首位,首先整合黨建資源,通過院落裡的黨員發揮紐帶作用,耐心細致做好居民工作。在南巷子17號院改造過程中,退休干部、共產黨員張子華協助社區把全院的17名黨員組織起來,統一意見后每人包做3-5戶居民的工作,然后召開居民大會順利通過了方案。改造后的院落一天天變得溫馨美麗,吸引了不少老居民回遷。

隨后,南街社區全面推行“美善相樂,幸福南街”的老舊院落改造工程,同時引導轄區院落成立了70個業委會和自管會,聯動院落自治組織,進一步加強對院落的管理。凌平自豪地說:“最遲到2020年,老舊院落將徹底成為歷史。”

溫馨融入:涉農社區煥發新氣象

“我們社區前身是農村底子,現在外來人口佔了絕對優勢,所以不能簡單套用別的先進社區的經驗。”永寧路社區黨委書記王偉說。

永寧路社區常住人口1.5萬人,其中約0.2萬人屬於原住農民。王偉和社區同事心中裝著兩件大事:關愛失地農民,讓他們享受發展成果﹔厚待外來人員,使其融入社區大家庭。

針對失地農民文化偏低、就業能力弱的實際,社區黨委與轄區內的農業技術職業學院等單位密切合作,開展花木種植、家政烹飪等實用技術培訓,幾年來,社區通過培訓后就業的有300多人。

紅泰翰城是外來人口為主的商住小區,針對居民“融入意識差、自治能力弱”,業委會“缺乏監管、作用不顯”等問題,永寧路社區黨委探索出“161”小區居民自治工作法,即以一名社區黨員加一名社區能人的模式,指導小區成立6個專委會,推動居民積極參與自治。黨員業主庄成旭和熱心居民蔡玉牽頭組建了新家庭計劃專委會,平日組織唱歌跳舞,節假日開展文藝演出活動,增進了小區業主感情﹔公共服務專委會規范了業委會財務管理,挽回經濟損失1.2萬余元﹔公共環境專委會解決了困擾小區多年的消防通道雜物堵塞、人行道隔水帶損壞等一系列老大難問題……814廠退休黨員陳依法說,現在社區黨委經常開展各種聯誼活動,各個小區對社區認同度空前提高,社會秩序也越來越好。

“黨組織將服務延伸到‘最后一米’,將許多矛盾化解在萌芽中,城市社區才會越來越有溫度。”柳城街道黨工委負責同志坦言。

(作者:謝祥智 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周文波 本刊特約通訊員)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