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新春走基層:戲劇東城“烹”文化大餐

記者  尹  婕

2019年01月24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0處,7.8公裡長中軸線貫穿全區。這就是北京市東城區。作為首都文化的集大成者和重要展示區,東城區有著高品級、多種類、數量豐富的文化資源。

文化,既是東城區的“王牌”,也是東城區的“使命”。2017年10月,東城區正式出台《東城區實施“文化強區”戰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其中,“戲劇東城”是東城區立足戲劇文化資源,將戲劇文化融入城市發展,全面打造城市形象的創新文化品牌。

老城區注入新活力

據北京市東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家雷介紹,“戲劇東城”品牌始於2007年,如今,東城區已形成王府井、東二環、南鑼鼓巷、前門、龍潭五大劇場群,擁有各類演出場館30多個,形成了集戲劇孵化、演出、交流、劇目創作、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戲劇文化生態體系。《2018戲劇東城藍皮書》顯示,2017年東城區戲劇類演出票房收入達1.81億元,佔全國戲劇類演出市場近一成份額。“到東城看戲”已經成為人們一項重要的文化生活內容。

戲劇觀眾的培養是戲劇文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北京東方文化經濟發展集團董事長姜海岩坦言,相較於國外,戲劇在中國居民生活中的普及,仍然需要進一步有效激發和引導。“通過財政專項資金補貼,向市民發放惠民票、開展公益演出等,對吸引市民走進劇院起到了積極作用。”據統計,2017年觀眾數量較上年增長3.4萬人次。

2018年,通過購買惠民票,市民盧國斌和老伴兒一共觀看了4場演出,有話劇、音樂劇,還帶著小孫女看過一場兒童劇。“我們退休十多年了,過去每天就是逛逛公園、菜市場,晚上在家看電視。”盧大爺感慨,“戲劇惠民活動真正讓百姓走進了劇場,生活有了文化味兒。”

據了解,2019年東城區將繼續增強“戲劇東城”的品牌影響力,發放惠民票不低於2萬張,舉辦“戲劇進基層”演出50場,通過惠民利民政策、品牌文化活動的輸出,為老城區注入文化新活力。

中小學校“戲潤心靈”

2018年12月24日,東城區戲劇普及成果展演在菊隱劇場拉開帷幕,這也是戲劇東城第二屆全國話劇展演季活動之一。據了解,參加展演的24部作品是由東城區干部群眾攜手創作的,絕大部分都是源自工作崗位或是社區生活的原創劇目。演員中既有80多歲的老人,也有剛上小學的孩子。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學校美育工作和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的日益重視,戲劇教育在東城區中小學校得到了推廣普及。許多中小學校開設戲劇課程、舉辦戲劇活動、成立戲劇社團,校園戲劇氛圍濃厚。2017年,全區共有25所中小學校被評定為戲劇教育特色校。

“參演話劇的演員分布在初二至高三年級,孩子們對角色和劇本的理解因年齡大小有不同,但通過學習戲劇、表演戲劇,加強了青少年群體對民族文化、對歷史和國家的理解。”周家雷說,這是戲劇教育進學校的意義,也是2018年東城區首屆青少年戲劇節以“戲潤心靈”為主題的原因。

戲劇街區美化城市

位於北京東城區美術館后街77號的77文創園,由原北京膠印廠整體改建而成,2014年5月正式開園,如今已成為京城知名的影視和戲劇主題性文化園區,有“戲劇界的橫店”之稱。為緩解文藝院團排練貴、排練難的問題,北京市文化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公益性戲劇文化平台北京劇目排練中心設在77文創園,這裡也成為優秀劇目的孵化基地。

據周家雷介紹,東城區的17個街道都設有文化中心,可為劇目排演提供便利。

目前,戲劇街區建設、老城復興等成為東城區老城保護工作重點。東城區將全區17個街道劃分成81個一級街區和140個二級街區,分類施策,開展街區更新工作。其中,一級街區前門東區將作為試點之一。

周家雷介紹說,目前已有一些戲劇工作室落戶前門東區,開展“戲劇經典誦讀”等活動。此外,已經騰退完畢的顏料會館,梅蘭芳小時候曾在附近居住過,或將變身為“胡同裡的戲劇天地”。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