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今日浙江

奮創平安浙江新局面

2019年01月14日15:37    來源:今日浙江

在浙江,有一座名為“平安”的金鼎,“鼎”中有“浙”,“浙”中有“江”,寓意“浙江平安鼎盛”,用以表彰連續三年以上達到考核標准的平安市、縣(市、區)。

截至目前,全省有63個市、縣(市、區)捧回了“平安金鼎”,意味著有超過一半的市縣已經連續12年達到平安創建標准。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6.58%。

改革開放40年來,浙江不斷總結推廣和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努力建設平安浙江,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同步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同步增強,成為全國最安全、社會公平指數最高的省份之一。

布局“大平安”戰略

《詩經·小雅》有雲:“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道出先人對“平安”兩字的珍重,對太平盛世的殷殷以盼。

上世紀60年代,在諸暨小鎮楓橋,誕生了聞名全國的“楓橋經驗”——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少捕人、治安好。從此,浙江的“平安”有了新的注解。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遭遇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諸多難題。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刑事犯罪尤其是青少年違法犯罪成為危害社會安定的突出問題。

面對復雜的社會治安問題,全國加強了社會管控,“什麼犯罪突出就打擊什麼,什麼治安問題嚴重就解決什麼,什麼地區混亂就整治什麼”,開展“打流竄”“追逃犯”“反盜竊”“禁毒禁賭”等專項行動。

浙江各地也積極尋求破解之策。在“楓橋經驗”發源地諸暨楓橋,人民公安依靠群眾,逐步探索形成融打、防、教、管於一體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的新經驗,取得良好效果。省委及時將這個做法向全省推廣,明確 “依靠群眾管治安是維護社會治安根本”。

2004年1月29日,省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上,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設“平安浙江”的構想。隨后,省委轉發的省委政法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政法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的若干意見中,首次寫入了“打造平安浙江”的要求。這次提及的“平安浙江”,主要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層面上的平安,重點包括社會穩定、社會治安和生產安全三方面內容。

之后,圍繞什麼是平安浙江、怎樣建設平安浙江等問題,習近平同志帶領浙江省委“一班人”調研先行,集中民智,精心謀劃並逐步決策實施。

2004年4月22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建設平安浙江工作座談會時指出:“平安”,不是僅指社會治安或安全生產的狹義“平安”,而是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廣義“平安”。

由“小平安”到“大平安”,是浙江社會建設和治理的一次思想飛躍、理念升華。2004年5月10日至11日,浙江省委召開十一屆六次全會,作出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定。浙江成為全國最早提出並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設戰略的省份。

按照“大平安”建設的部署,幾屆省委、省政府注重整體設計、深化平安創建,將平安藍圖一繪到底。

2006年4月,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建設“法治浙江”的決定》﹔2008年4月,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全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決定》﹔2011年6月,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決定》。這些省委的重大決定,每一次都有“平安浙江”建設的論述和要求,內涵不斷豐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把“平安浙江”建設貫穿於現代建設布局,統籌推進。

2012年12月,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扎實推進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建設的決定》,再次強調深入推進平安浙江建設﹔

2013年11月,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的決定》,強調“完善建設法治浙江和平安浙江體制機制”﹔

……

2017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要求,在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平安浙江,並提出了更高目標:建設平安中國示范區,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明顯提升浙江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扛起“第一責任”

改革開放之初,浙江城鄉二元結構逐步瓦解,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流動和跨域就業,整個社會的利益格局重新調整,新階層開始涌現,社會主體呈現多元化。由此,產生了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不和諧、不穩定的風險指數提高。

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新問題,上世紀90年代初,中央確立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戰略方針,浙江積極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探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黨的十六大及時提出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大命題。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審慎思考,調查研究,提出“任何時候都必須牢牢把握全黨工作大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深化各項改革、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社會的和諧穩定”。

“平安浙江”戰略決策出台后,省委堅持把“平安浙江”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與經濟建設同部署、同督導、同考核。由此,致富與治安成為浙江各級領導干部的同等政治責任。

在省委領導的率先垂范下,浙江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始終把平安建設作為“第一責任”,一手拿“經濟報表”,一手拿“平安報表”,從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謀劃推進平安建設,像分析經濟形勢一樣,定期分析社會穩定形勢。

經濟社會發展到哪個階段,平安建設就提升到哪個水平。“平安浙江”建設的內涵越來越豐富,載體越來越多樣,制度越來越規范。

豐富建設內涵,浙江把平安建設融入到經濟領域,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轉換新舊動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了最堅實的基礎。平安建設融入社會領域,從2006年開始,浙江每年票選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拿出新增財政的7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的貧困現象﹔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群眾利益有了最堅實的依靠。浙江還把平安建設和創新群眾工作、社會治理緊密結合,加強前端治理,全面推進全科網格建設,共建成全科網格7.8萬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23.4萬名,網格功能更優化,網格員服務管理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創設實踐載體,浙江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領導干部下訪接待群眾制度﹔全面推廣民主選舉、民主懇談、村務監督等創新實踐﹔推出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一體化辦案系統”全省應用﹔實施“雪亮工程”,綜治視頻圖像實現共享﹔建設“基層治理四平台”,全省縣級以下綜治中心通過網上平台,日均受理流轉各類事項2.2萬件,其中近99%在鄉鎮(街道)以下得到解決。

強化法治保障,浙江把“平安浙江”建設與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法治浙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制定出台33項防止冤假錯案制度﹔推動網絡安全、食藥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等重點領域監管法治化﹔公共法律服務行政村全覆蓋,3.1萬個村(社區)聘請了律師,老百姓從“有事找政府”轉變為“解決問題用法”,“依法辦事”成為浙江人的自覺選擇。

以人為本共建共享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把平安建設作為群眾工作大舞台,在加強與群眾溝通聯系中增進感情,在真心為群眾辦實事中贏得信任,在維護群眾權益中獲得支持,打牢社會治理的民心基礎。

2004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上強調,建設“平安浙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統籌兼顧,堅持標本兼治,堅持協力推進,使廣大人民群眾既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受益者,又成為“平安浙江”的建設者。浙江各級黨委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努力建設共建共享、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

一切為了群眾。浙江各地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問題,哪裡問題復雜就集中整治哪裡,標本兼治、重在治理,確保平安浙江建設取得最大效益。

2016年,浙江總結G20杭州峰會安保經驗,將重點場所、行業、物品實名制管理作為維護公共安全的關鍵性抓手,狠抓寄遞物流、瓶裝燃氣、散裝汽油、客運購票、移動手機、出租房等六大領域“實名制”管理,顯著提升了公共安全工作的精細化、信息化水平。

食品藥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群眾最為關注。浙江按照“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開展食用農產品追溯、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藥品安全示范縣創建、“陽光廚房”建設等工作,鼓勵社會全員監督舉報,織密食藥安全監管網絡。2017年,人民群眾對食品藥品、生態環境的安全感分別達到93.67%、94.85%,同比均有明顯提升。

網絡安全是當前的民生熱點。浙江加強網上涉法涉穩輿情引導,加強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依法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建立全省反虛假信息欺詐防控體系,筑牢網絡安全屏障。2017年,全省公安機關受理的通訊網絡詐騙案件同比下降18.85%。

凝聚群眾力量,浙江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讓百姓參與平安建設,變“政府獨唱”為“社會合唱”,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群防群治的共建平安的局面。

在台州黃岩某保險公司上班的喻海躍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的網名“時尚老頭”卻被當地網友熟知,因為“時尚老頭”和5位網友一起組織了一個網上反盜搶聯盟。這個聯盟還在民政部注冊成立了“台州市黃岩巡防志願者協會”,如今成員擴大到3000多人。

黃岩區綜治辦給每位志願者買了人身保險,執勤時配備防刺背心,出於志願者人身安全的考慮,每次抓捕犯罪分子,志願者都在民警的帶領下集體行動。巡防志願者協會成立以來,共組織開展巡防活動5000多次。

近年來,浙江還大力培養社會組織,開展應急救助、心理咨詢、司法援助、關愛服務、文化教育等工作,提升平安建設的專業化水平。“義烏勇士”“烏鎮管家”“武林大媽”……目前全省有社會組織5.3萬個,納入備案管理的社區社會組織超過15萬個,平均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9.3個,位居全國前列。

“平安不平安,群眾說了算。”浙江把平安建設的成效評判權交給群眾,把群眾關心的問題納入各級“平安浙江”建設考核體系中,將群眾安全感滿意率、知曉率、參與率作為考評的首要標准。每年年初,省平安辦都會組織省級各部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征求意見,修訂考核評審條件,完善考核內容和權重。

實行動態考核。2015年,浙江修訂“平安市、縣(市、區)考核評審條件”,其中對“發生食品、藥品、環境集聚型違法犯罪案件”“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實行一票否決,並以“提高杠杆、法治引領、防控風險、夯實根基”四個關鍵點推進平安浙江建設。

2018年,基於“大平安”理念的平安浙江指數正式發布。省委政法委每月對11個設區市和89個縣(市、區)的平安狀況進行動態監測並將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和評判。平安指數,成為老百姓獲知所在地或關注地平安狀況的“晴雨表”和社會風險的“預警器”。

打造平安中國示范區

建設平安浙江,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它是一個不斷深化的動態過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

浙江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新期望,進一步找准平安浙江的歷史方位,提高站位,拉高標杆,聚力打造平安中國示范區,建設基礎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平安和諧環境。

從2018年開始,浙江以全面深化改革、現代科技運用為動力,實施打造平安中國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專項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提升平安浙江建設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高水平建設風險防范化解體系、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民生權益保障體系,力爭通過一個時期的努力,實現浙江從平安中國先行區到示范區的新飛躍。

解決老問題,防范新風險,浙江堅持問題導向,准確把握新時代平安浙江建設的風險點和薄弱點,預防在先,精准施策,實施政治安全、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經濟金融、社會矛盾五個方面風險防范化解工程,及時防范化解各領域重大風險﹔重拳整治經濟金融市場亂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以掃黑除惡為牽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夯實基礎、筑牢防線,浙江進一步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發揮鄉賢的力量、鄉規民約的權威、生活禮俗的教化作用,引導群眾規范社會行為、平息矛盾糾紛。同時,發揮好全科網格的底座作用,不斷深化拓展、規范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構建“全要素網格”,提供“組團式服務”,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科學技術創新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為平安建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浙江通過加碼技術支撐,以智慧化手段提升治安防控能力、社會治理水平和司法辦案能力,打通“平安浙江”建設的“任督二脈”。實施政法數字化協同工程,實現多部門互聯互通、全天候無死角監控﹔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社會矛盾風險作出定性定量分析和分級分色預警,推動事后處理向事前預測預警預防轉變﹔加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與平安建設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平安浙江建設的預見性、精准性、高效性。 (記者 葉慧)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