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晉鳴 李亮逸
2019年01月02日08:52 來源:光明日報
在1951年紀念太平天國起義100周年之際,南京“百年紀念籌備會”決定勒石立碑,建議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為紀念碑寫碑文。毛澤東提議由時任政務院副院長的郭沫若書丹。郭老欣然命筆,“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11個字一氣呵成。1952年1月1日豎在總統府大門南面大照壁的花壇前,2006年12月在東苑內重豎。
元旦假期,來自陝西寶雞的游客張傳林帶著6歲的兒子久久駐足在石碑前。“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民族革命的進程,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張傳林說。
歷史留給太平天國運動這樣的評價: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從1851年起共堅持了14年,勢力擴展到17省,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憑借《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大肆侵華。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區,清朝統治者對廣大少數民族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十分嚴酷﹔又加以天災人禍,廣大農民苦不堪言,反抗斗爭此伏彼起,終於在道光三十年末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大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1814年,洪秀全出生於廣東花縣福源水村,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但其堅信“古來事業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領導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自號天王。1853年,歷經從廣西起兵到圍困長沙,再到攻克武昌,以及隨后的克九江、安慶兩年的轉戰,太平軍定都江寧(今南京),改稱天京。由此,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已佔據中國地圖的大半版圖,進入全盛時期。
定都天京后,伴隨著一系列重要的戰略決策失誤,太平天國運動逐漸由盛轉衰,1864年6月1日,洪秀全逝世。7月19日,天京陷於清軍,太平天國首都被攻入,太平天國覆亡。
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它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頂峰。“從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和鼓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封建王朝的斗爭,半個世紀后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夏維中說。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如今,在游人如織的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中,坐落著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古典園林——瞻園。和南京大部分歷史遺跡一樣,這座古香古色的江南園林見証了中國近代史的風雲變幻和興衰更替,也由於其作為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東王、幼西王王府和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這一特殊意義,它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座太平天國史專題博物館。
長期以來,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定期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展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與眾多文教單位以及駐寧部隊、居民社區等確立了共建關系,並常年進行“送課上門”“送展下鄉”等活動,宣講太平天國和中國近代史,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目前,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年參觀人數已突破60萬大關,成為公認的太平天國文物中心、陳列中心、信息中心和研究中心。
如今,游人們在這裡憑欄懷古,隻為了紀念那個逐漸遠去的烽火歲月。“作為中國農民戰爭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國運動留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更為后世留下了不怕犧牲、敢於斗爭、忠肝義膽、為國為民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傳揚。”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吳瞻說。(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李亮逸)
相關專題 |
· 弘揚民族精神、奮斗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