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
2018年12月26日09:46 來源:新華網
孔繁森(右)在西藏阿裡日土縣過巴鄉看望孤寡老人益西卓瑪(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當孔繁森的名字響起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時,他曾經的同事、現任那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玉建禁不住熱淚盈眶。
“孔繁森同志把生命獻給了雪域高原,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這讓我們堅守在高原上的干部異常激動、備受鼓舞。”李玉建說。
“遠征西涯整十年,苦樂桑梓在高原。隻為萬家能團圓,九天雲外有青山。”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詩篇,生動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狀態:在藏十年,由援藏到調藏,他為西藏的發展嘔心瀝血,傾盡所有。他已經去世20多年,但他留下的那句話——“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已經成為黨員領導干部共同的精神財富。
沒人能說得清,孔繁森在西藏做了多少好事。下鄉時,他總是隨身攜帶一個藥箱,靠著在部隊掌握的醫術,為群眾減輕病痛。一次,看到一名藏族老人的鞋破了,腳被凍得又紅又腫,他立即心疼地把老人的雙腳抱在懷裡﹔還有一次,遇到一名老人肺病發作,濃痰堵塞了咽喉,他將膠管伸進老人嘴裡,將痰一口一口地吸出來……
在西藏工作期間,孔繁森(左)在輔導藏族兒童讀書(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在他心裡,百姓的事、公家的事比自己的事重要。他的女兒出嫁,為了等他回家三次推遲婚期,還是沒有等到﹔但下屬結婚,他卻忙前忙后,從購買牙刷牙膏到被子被套添置,再到讓女兒為人家新房剪出大大的“喜”字,可謂事必躬親。雪域高原艱苦的條件,加上過度勞累,他疾病不時復發,鮮血常常浸透內褲,但他咬緊牙關不告訴任何人,如常工作。
至今,西藏軍區總醫院的老員工還記得孔繁森獻血的事情。在拉薩市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孔繁森收養了3個藏族孤兒。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為了養大3名孩子,他竟偷偷跑到西藏軍區總醫院,先后3次獻血,換取孩子們的生活費。
孔繁森是清貧的,也是富有的,在他工作過的地方,人們仍在傳頌他的故事。阿裡地區孔繁森小學,成為遠近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孔書記的精神,會在孩子們身上代代相傳。”孔繁森小學校長尼瑪卓瑪說。
而今,進出阿裡的公路寬闊平整,機場雄偉壯觀﹔當地群眾住上了寬敞房屋,電器成為家家戶戶的標配﹔在黨和政府帶領下,阿裡人民正和全國人民一起,堅定地向小康社會邁進。孔繁森生前憧憬的圖景,變成了現實。
“孔繁森精神永不過時,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矢志不渝地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奮斗終生。””阿裡地委書記朱中奎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