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15:43 來源:新華網
1940年夏,日本乘德國軍隊在歐洲迅速推進,英、美無暇東顧機會,一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一面加強對敵后抗日根據地進攻,企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除去其“南進”的后顧之憂。
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戰局向好的方向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八路軍總部決心向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
在華北交通線中,正太鐵路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太行山,是連接平漢、同蒲兩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下達《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於22個團的兵力,大舉破襲正太鐵路。
戰役發起后,由於八路軍廣大指戰員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日軍的“囚籠政策”,參戰積極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6個團、第120師20個團,共105個團20余萬人,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由此,正太戰役發展成為百團大戰。
戰役第一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重點摧毀正太鐵路。晉察冀軍區部隊向正太鐵路東段日軍展開攻擊,攻克晉冀交界之要隘娘子關,井陘煤礦被破壞,迫使其停產達半年之久。第129師對正太鐵路西段日軍展開攻擊,同時對平遼、榆遼公路進行破擊。第120師對同蒲鐵路北段和鐵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進行破擊。同時,晉察冀軍區和第129師部隊在游擊隊和民兵的配合下,對平漢、平綏、北寧等鐵路線和一些主要公路,進行了廣泛的破擊戰。各部對路軌、車站、橋梁、隧道、通信設施實施全面破擊,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陷入癱瘓。
戰役第二階段(9月20日至10月5日),重點攻佔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根據地內的日軍據點。晉察冀軍區部隊發起淶(源)靈(丘)戰役,殲日偽軍1000余人。第129師發起榆(社)遼(縣)戰役,殲日軍近1000人。第120師對同蒲鐵路北段進行了新的破擊,再度切斷了該線交通。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部隊發起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殲日偽軍1500余人。八路軍攻克日偽軍據點多處,進一步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戰役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下旬),中心任務是反擊日軍大規模報復“掃蕩”。從10月初起,日軍調集重兵實施“反擊作戰”,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殘酷“掃蕩”,將重點置於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等領導機關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據地,爾后又相繼對太岳、平西、北岳、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日軍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使抗日根據地遭受重大摧殘。
歷時4個多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萬余人、偽軍5000余人﹔俘日軍280余人、偽軍1.8萬余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余公裡、公路1500余公裡﹔繳獲各種炮50余門、各種槍5800余支(挺)。八路軍也付出了傷亡1.7萬余人的代價。日軍在遭受打擊后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並從華中正面戰場抽調2個師團加強華北方面軍,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大規模的報復作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進攻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后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仆后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新華社石家庄12月25日電 記者閆起磊)
相關專題 |
· 弘揚民族精神、奮斗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