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14:19 來源:大眾日報
近日,伴隨幾聲震天轟鳴,靈山大街“中梗阻”路段終於打通。歷時8年,原泰山制絲廠老職工宿舍樓被成功拆除。
早在2011年,當地政府啟動靈山大街中段道路建設工程時,制絲廠拆遷工作就被提上議事日程,后因雙方對補償安置分歧較大被暫時擱置。然而,原本雙向六車道的城區主干道,經過此段時被硬生生擠成了兩車道。每天上下班高峰擁堵嚴重,群眾苦不堪言。
為回應群眾關切,當地政府專門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對城區卡脖子路、斷頭路進行集中攻堅,對制絲廠90戶拆遷戶全部進行現房妥善安置,拆遷工作終於完成。
“要讓每一位泰安百姓都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得要求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站在群眾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從群眾最急最盼的事情干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緊盯痛點難點堵點,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的話擲地有聲。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不斷改善民生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一個個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在泰安不斷上演。
今年9月,泰安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行政審批服務局,並啟用新的市政服務中心。新中心共有48個部門539個事項進駐,是以前大廳進駐事項數的2.7倍,成為企業、群眾辦事的高頻“聚集地”,實現“馬上就辦、一網通辦、貼心代辦、一次辦好”。
國慶前夕,生態綠地健身活動公園正式開園。公園地處城區核心,佔地192畝,市場估價近10億元。在泰安,將寶貴空間留給市民的案例遠不止這一處。
“現在家門口就是健身場,跳舞有場,健身有地,別提有多方便。”71歲的泰安市民安女士高興地說。
安女士眼中的泰安,“由內而外變了樣”。安女士平時獨自生活,平常難免有個頭痛腦熱的,孩子又不在身邊。為幫助像安女士這樣的獨居老人解決衣食住行問題,泰山區投入200萬元,建立了“12349”居家養老服務信息中心。中心整合361家機構,會集服務人員4000余人,為全區60歲以上老人提供理發、陪護等無償、低償、有償志願服務4大類30多項基本為老服務項目,讓老人坐在家裡就能享受服務。
為民服務,政府擔當,在城市如此,在農村亦然。新泰市掌平窪村曾是“靠天吃飯”的貧困村,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這裡憑借錯落有致的石頭老屋、一口“騰龍”螺旋井以及獨有的自然資源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旅游發展之路。到了旅游旺季,這裡每天能吸引游客五六千人,
村綜合收益每年能達到二三百萬元。
掌平窪的成功蛻變,是全市脫貧攻堅的結果。當地通過開展農民工就業創業“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活動,每年為農民工提供就業創業崗位近3萬個。截至目前,全市貧困村數量由2016年初的464個減少到2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6年初的14.24萬人減少到1.22萬人。
今年前10個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用於教育、社保、就業等領域的民生事業支出達279.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高達80.9%。(記者 姜言明 劉濤 通訊員 邊永彬 王曉義)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