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弘揚民族精神、奮斗精神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斗創造美好生活】

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創業精神:自力更生挺起民族脊梁

任歡

2018年12月12日09:1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自力更生挺起民族脊梁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短短8個字,可謂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諸多行業的縮影。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面臨著一窮二白的局面:重工業幾乎為零,輕工業只是少數紡織業……毛澤東同志曾經感慨,我們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壺茶碗,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在嚴峻的局勢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頂住了帝國主義經濟、軍事的全面封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大無畏的勇氣和精神,一步步腳踏實地,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紅旗渠、大慶油田……一項項舉世矚目的人間奇跡,使中國人民徹底挺直了腰杆。

在河南林州,紅旗渠將引來的山西漳河水源源不斷地輸送給這裡的土地,滋潤著這裡的人民。20世紀60年代,10萬河南林縣人民自帶工具,自備口糧,風餐露宿,歷時10年,最終修建了盤繞在太行山間的“人造天河”——紅旗渠。

削平山頭1250座,鑿通隧道211個,架設渡槽152個……這是當時林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交出的成績。當年修建紅旗渠時,既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與先例,又缺乏充足的物資和技術條件,更面臨著質疑和反對。以楊貴為代表的林縣縣委班子以“頭可斷、血可流,不建好林縣不罷休”的責任擔當,帶領全縣人民打響了這場硬仗。修渠過程中,什麼地方任務最重、什麼地方最危險,黨員干部就出現在什麼地方。紅旗渠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周翔表示:“時至今日,紅旗渠水蜿蜒在太行山腰,展示著林縣人民戰天斗地的豪邁氣概,述說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真諦。”

當林縣人民日夜奮戰在巍巍太行山中時,在黑龍江大慶,另有一群人為摘下中國“貧油”的帽子在奮勇拼搏。

20世紀60年代,大慶石油會戰打響,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數萬名石油人昂首挺進鬆嫩平原。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對財力物力嚴重匱乏的局面,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廣大石油人,沒有被困難嚇倒,苦戰數年拿下了大慶油田,用事實証明我們國家完全可以自主發現、自主開採大型油田。

王進喜的孫子王洪波,現任大慶油田採油八廠黨委書記,他告訴記者,爺爺、父親、自己,祖孫三代人都把故事寫在了大慶油田上,“我覺得爺爺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那一代大慶石油工人的縮影。他們那一代人常說,隻要國家一日缺油,那就說明我的責任還沒有盡到。他們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

進入新時代,今天的大慶油田,仍然堅定不移唱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主旋律,大慶石油人也始終堅持發揚光榮傳統,堅定理想信念。“老一輩石油人傳承下來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無時無刻不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現在我們廠如果臨時有任務,老員工們都會自覺地留下來加班,完成任務后才離開。大家都覺得,黨和國家把信任交到你肩頭,你就有責任將任務完成好。”王洪波說。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白手起家,將個人同祖國建設、民族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國家和民族利益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用汗水和血肉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1958年8月1日,新中國第一輛高級轎車紅旗牌轎車誕生。盡管其日后的發展有順利也有曲折,但隨著新一代紅旗汽車的研發成功,“紅旗”已成為中國的代表品牌。

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紅旗工廠制造技術處L聯合車間工人吳殿維心中,老一輩紅旗人從來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一輩紅旗人,享有的硬件基礎差,比如過去生產維修都靠手工,沒有現代化的工具。作為新一代紅旗人,更應該把老紅旗人艱苦創業、吃苦耐勞的精神融入現在的生產中去”。

吳殿維告訴記者,自己所有的網名、QQ名、微信名,都叫“我是紅旗人”。“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我熱愛我的工作。我也希望將來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我希望將來有一天,咱老百姓提起紅旗車都夸好,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紅旗汽車能夠飛馳在祖國大地上。”吳殿維說。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