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福建:昔日發展桎梏,今朝山水作畫

2018年11月28日09:0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原標題:福建:昔日發展桎梏,今朝山水作畫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長期以來山高水密交通不便,發展受限。近年來,隨著閩道日漸暢通,福建省圍繞山和水大做文章,讓青山綠水從發展桎梏變成經濟增長、社會和諧、百姓幸福的優勢競爭力。

以山為紙 荒山變福道

冬日的清晨,濕冷的空氣中彌漫著樹木的清香。蒼翠的象山上一條福道宛若游龍纏繞山間,在上面散步、健身的市民絡繹不絕,熱情似火。

福州市民林文幾乎每天都會來福道散步拍照,放鬆一下身心。林文說,以前這裡幾乎就是一片荒山,平時除了一些上山掃墓的人,很少有人上來。反倒是象山下的二環路隧道,因為通行能力有限,天天堵車,讓周邊的居民十分苦惱。自己當年也是因為象山邊的房價要比周邊區域低,才選擇在這裡購房安家。

從怕山到戀山,林文心態的變化是在福道建成之后。2016年,福州把橫亙在中心城區約2000畝的山地利用起來,沿山建設了一條總長約19公裡的懸空步道——福道。

福道開通后,原本冷冷清清的象山、后縣山、梅峰山、金牛山等瞬間熱鬧起來,平均每天在福道上健步鍛煉、散步游玩的市民近5000人。

福州鼓樓區步道辦副主任楊臻說,作為一種懸空的生態廊道,福道從設計到施工都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既方便市民休閑健身,又避免太多人為活動對動植物的干擾。接下來他們還會對福道的配套設施進行優化,通過增添更多智能化、便利化設施,讓市民及游客更好地感受榕城的綠色清新。

以水為墨 水美換新顏

“經過夜景提升,南平一下子變美了!”在京工作的南平人陳小晟說,今年國慶節回南平探親時,他看到南平市沿江的大樓立面上,燈光裝飾而成的五星紅旗閃爍擺動,心裡十分激動。

南平市擁有大小河流700多條、小流域176條,每個縣城都至少有一條河流穿城而過。面對得天獨厚的水資源,近幾年該市提出了建設“水美城市”的發展方向。

“以前百姓是把河流當作排污的渠道,生態效益沒有彰顯出來。現在我們要把治水和民生建設、城市發展補短板結合起來。”南平市委書記袁毅說。

要“水美”,先要“水清”。針對當地水污染的特點,南平市展開“清新水域”工程,重拳集中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全市累計拆除養殖場1萬多家。在南平邵武市,紀委監委協同農業、環保等部門組成聯合督察組,駐點19個鄉鎮(街道),短短幾個月就順利完成了生豬退養和豬欄拆除工作,並實現可養區內生豬養殖場的標准化升級改造。

經過整治提升,南平境內3條主要水系水質實現全優,5個縣(市、區)入選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發布的全國“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

袁毅介紹,南平市正謀劃實施12個總投資300億元的“水美城市”項目,將水流域治理與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城市經營、全域旅游、生態保護相結合,推動“水美經濟”發展。

閩道不再難 綠色后勁彰顯

福建境內山脈縱橫交錯,河流密集而短小。山高水密、腹地有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障礙。

“以前福建出省鐵路隻有一條鷹廈線,時速就隻有六七十公裡,對外交流很不方便。”福州火車站黨辦副主任王婷說,近年來,福建交通建設十分迅猛,福州站也從原來的鐵路末梢發展為如今的區域樞紐。

隨著閩道的日漸暢通,山水多、森林密的特點反而成為福建省的核心優勢資源之一。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各地近年來更是圍繞山和水大做文章,充分釋放山水活力。

在三明沙縣,沙溪之上的山水步道成了最受群眾歡迎的休閑去處﹔在老區龍岩長汀,汀江之上新建的水幕電影讓市民流連忘返﹔在“海上花園”廈門,生態修復綜合整治后,五緣灣、杏林灣、馬鑾灣、東坑灣等灣區愈發亮眼。

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福建省正形成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並進的良好發展態勢。2017年,在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1%,總量居全國第10位、人均居全國第6位的情況下,全省12條主要河流95.8%達到Ⅰ-Ⅲ類水質﹔9市1區城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佔比96%﹔森林覆蓋率65.95%,連續39年保持全國首位。

 (新華社福州電 記者邰曉安、李超、趙銀平)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