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治水·護水·興水  綠色發展之“水”的故事

2018年11月23日09:2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治水·護水·興水 綠色發展之“水”的故事

  10月28日拍攝的治理后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瓦口洋流域。新華社記者李芒茫攝

水,是綠色之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發力的關鍵。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是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的涅槃。眼下,不少地方走出了一條人水和諧之路,美了家園、活了資源、富了百姓。

治水:為找回“遺失的美好”

初冬時節,位於福建南平延平區爐下鎮瓦口村的瓦口洋溫暖如春。垂釣者聚集於此,青山如黛,白鷺翩飛……“20多年前的場景回來了!”瓦口村村民岑國祥激動地說。

延平區是南平市生豬養殖“大戶”,瓦口村又是延平區生豬養殖的發源地。經過20多年發展,瓦口洋上游及周邊有超過千家養豬場,曾經綠水盈盈的庫灣一度變得水黑如墨。

去年2月,延平區啟動鐵腕治污,同時為生豬退養戶找好出路。僅僅3個多月,延平區拆除4469家養豬場,瓦口洋周邊養殖場全部拆除關閉,污染源被鏟除,水質大大改善,碧波重現。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工業污染治理也刻不容緩。

20世紀70年代,白洋澱水域污染日趨嚴重,保定市為截留排入白洋澱的工業污水,修建了唐河污水庫。唐河污水庫庫尾距離白洋澱僅2.5千米,對其水環境質量構成嚴重威脅。

“今年5月,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一期工程正式啟動。”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說,作為新區水環境治理一號工程,整治成效不斷顯現。

兩岸樹木林立,河道寬闊平整,不少游人前來參觀。昔日的污水溝,如今已成旅游景點。

護水:為讓每滴水都清甜

走進貴州省仁懷市五馬鎮,五馬河兩岸青山映碧水,綠水繞人家,黛瓦白牆的黔北民居臨水而建,恬靜淡雅。

很難想象,幾年前,這個鄉鎮小造紙廠林立,生態環境一度惡化。經過治理,如今水質持續穩定在二類標准的五馬河,已成為仁懷市境內保護最好的河流之一。

“有水更需愛水。”談到五馬河的質變,五馬鎮副鎮長馮金維感慨良多。

去年5月,五馬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成立,如今這一民間組織已有會員近500人。“會員們都是護河‘狂人’,沒有一分工資,卻很賣力。”巡防隊隊長陽烈猛便是護河“狂人”之一。

守護碧波綠水,民間在行動,司法的屏障也在不斷筑牢。

位於貴州省清鎮市郊的紅楓湖,楓葉似火、湖水輕柔,如畫美景令人陶醉。紅楓湖作為飲用水源地,滋養著數百萬貴陽市民,如今取水口水質穩定在二類標准,然而十多年前,整個湖面發生藍藻,水質急劇惡化。

為了不讓“水缸”變“染缸”,2007年全國首家環保法庭在紅楓湖畔揭牌。當年12月,這個環保法庭便把“第一把火”燒向了紅楓湖上游的排放元凶——貴州天峰化工,使紅楓湖的污染源頭徹底清除。

興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入夜時分,流光錯落洒在延平湖畔,水光湖影中倒映萬家燈火。

作為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南平水資源在全國設區市中名列前茅。因水而興,是福建南平建設“水美城市”的新內涵。

“水污則留污納垢,水清則流金淌銀。”南平市延平區委書記何明星說,延平區立足生態優勢,以水為脈,讓河流、岸線、景觀、道路與城市設施自然銜接、融為一體,在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也滿足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有水更要用好水。在貴州,水是脫貧利器,更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法寶。

地處赤水市大瀑布4A級景區核心區的黎明村,曾是貴州省一類貧困村,近年來通過發展村集體漂流項目、鄉村旅游等,去年村集體經濟達到350萬元、固定資產13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鐵腕治水、用情護水、實干興水……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中華大地上上演,譜寫出一幅新時代中國綠色發展的壯美藍圖。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譚謨曉、李驚亞、林凱、高博、汪軍)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