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上海奉賢區把“三農”當作稀缺優質資源,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成為城鄉融合典范

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的“美麗約定”

2018年11月23日09: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的“美麗約定”

杭州灣北、黃浦江南,以賢文化聞名的上海奉賢區,是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之一。國際化大都市的郊區農村怎麼搞鄉村振興?近年來,奉賢轉換思路,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把“三農”當作稀缺優質資源,引進工商資本,植入城市文明,挖掘鄉賢文化,改善農村發展環境,讓奉賢成為“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的城鄉融合典范。

用好“三塊地”,不再“捧著金飯碗要飯”

在奉賢區西渡街道益民村,原村部辦公樓不久后將變成一家能源科技公司的研發總部。這是奉賢為鄉村振興打造的“一庄園一總部”經濟模式的體現。

“把總部建在村庄裡,不僅環境優美,也與公司環保理念吻合,今后還能就近進行鄉村綠色能源研發。”在上海弘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志強眼裡,把總部搬進“庄園”,不僅有詩意,相關成本也隻有市區的幾分之一。

在幾百米外,該村三幢相連的民居也正經歷“脫胎換骨”的改造。不久后,這裡將迎來3家企業入駐。

益民村黨總支書記薛斌告訴記者,通過宅基地流轉和集體建設用地的盤活,每年將為村集體帶來租金和稅收留存約400萬元,流轉了宅基地的村民每戶每年將獲得近10萬元收入。

近年來,奉賢區積極探索用好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三塊地”的有效舉措,推進農村生產生活資料向工商資產轉化,讓富民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兩條腿走路”。

2013年奉賢區成立上海百村實業公司,由該區100個經濟薄弱村參股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每村佔1%股份。4年來,該公司為100個村分紅累計達2.3億元,平均每村分紅230萬元,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從依靠“輸血”變為“造血”。

上海奉賢區委書記庄木弟表示,對鄉村怎麼看,決定了鄉村振興怎麼干,要破除“捧著金飯碗要飯”窘境,需要盤活鄉村沉睡資源,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把農村碎片化資源變成優質資源,發揮集聚和整體效應。

打造“鄉村裡的都市、都市裡的鄉村”

看得見發展,還要記得住鄉愁。如今的奉賢水相連、路相通、林成網、田成片、湖鑲嵌,美不勝收。

“村裡越來越敞亮,孩子比以前更愛回家了。”奉賢區金匯鎮新強村十一組村民謝文才回憶說,一年前,出門就是斷頭河,河邊是垃圾,夏天有異味,村民都不願出門。如今,水清岸綠的河浜和林蔭小道成了村民晚上散步的好去處。

美麗鄉村背后是“美麗約定”。奉賢梳理制定轄區238條河道治理任務清單,組織“河長”培訓,吸納黨員擔任“黨員河長”“民間河長”,創建“黨員護河護水責任示范崗”。各村還制定出台了“村規民約”,用老百姓共同承諾制定的宅基公約,約束公共行為,加強自我服務,由“自治”實現“共治”。

青村鎮李窯村村民小組長楊勤芳主動將家門口零星空地上雜亂種植的1200株玉米清理,為宅基綠化和村組“口袋公園”讓路。她說:“我是黨員又是村民小組長,應該給村民做榜樣。”

為了讓村民在農村獲得都市生活品質,奉賢區探索建設“生活驛站”服務綜合體,打造“十五分鐘生活服務圈”,讓商業服務、醫療健康、文體教育、公益互助等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都能在家門口搞定。

如今,奉賢區在黃浦江南岸48平方公裡區域內,規劃布局建設150個田園綜合體,通過推進“農藝公園·田園綜合體”建設,鄉裡花開遍野、四季芬芳,成為“鄉村裡的都市,都市裡的鄉村”。

深挖鄉賢文化,破解鄉村“人才荒”

人才流失問題一直是農村發展的痛點和難點。奉賢自古秉承“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文化,正努力匯聚社會力量,奏好鄉村振興大合唱。

在區級層面,當地依托區域化黨建平台,設立奉賢區企黨建聯盟,吸引84家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參與,開展村企聯動﹔在鎮、村級層面,依托鄉賢理事會等,集聚企業力量,解決鄉村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家企業投資260萬元為村子建設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的“微公園”﹔一家公司為村裡新建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捐贈10萬元音響設備等﹔企業高管主動擔任村裡的經濟顧問,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去年7月1日,奉賢區遴選30名企業家鄉賢,一對一簽約結對,共發布農村實事項目148個。奉賢還制定了有關意見,明確將國有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民營企業家等列入到村任職的鄉賢范圍,探索企業家進入村干部隊伍的渠道。2015年以來,共有來自各界的79名鄉賢到村裡任職。

金匯鎮明星村黨支部書記周海霞對此感觸頗深。此前村裡進行的“五違”整治中,有村民抵觸情緒較大,拆違工作難以進行。結對企業負責人了解情況后,主動打電話給該村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沒過多久,這個村民就答應拆除違建。

“開展工作中,不少村干部苦於沒有先進的理念和做法。引入社會力量不僅是給農村‘扶資’,更是‘扶志’和‘扶智’。”周海霞說。

庄木弟表示,將先進思想、先進理念、先進做法引入農村,讓農民既富口袋更富腦袋,有利於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強、經濟實力強、社會治理強,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新華社上海11月22日電 記者姚玉潔、蘭天鳴)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