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提升紅色文化素養 培育愛國有為之才──天津市推進“紅色文化教育”進校園

2018年11月13日10:07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提升紅色文化素養 培育愛國有為之才

“從延安回來的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和平年代作為青年學生的我們,到底該如何傳承延安精神?”10月31日上午10點,在天津醫科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一場主題為“弘揚革命精神,勇擔時代使命”的延安精神進校園交流座談會正在進行。作為天津醫科大學“志遠班”成員,基礎醫學院五年制2015級學生潘子昂在他的分享中,回顧了今年暑假在延安參觀學習時的心得體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參觀‘北京知青博物館’。當年,一批熱血青年離開繁華都市,來到祖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在那裡,他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他們全心全意地為百姓服務,我想這就是對延安精神的創新,更是發揚與繼承。而今天的我們,更要將延安精神融入學習和生活中,認真見習實習,以病人為中心,不忘醫者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將仁心仁術永駐心間……”潘子昂的發言,讓參加座談會的每一位“志遠班”成員都心潮澎湃。

“志遠班”在天津醫大可謂名稱響亮,學員都是校級優秀學生骨干和學生干部。“今年暑假前,學校組織‘志遠班’學員到延安和梁家河參觀學習。這個學期開學后,學校組織了多次這樣的座談會,要求每位學員在班級黨日活動或是團組織活動時,分享自己的延安學習心得,目的就是希望強化學生骨干的示范引領和榜樣作用,在潤物細無聲中對同學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天津醫大黨委副書記侯潔說。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怎樣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聯合出台“紅色文化進校園”實施意見,明確了學校從課堂、文化、實踐、網絡、教師、科研等多個方面,切實加強紅色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

日前,在天津職業大學的一堂思政課上,授課教師李金輝用PPT為學生們展示了自己在延安拍攝的大量照片。“今年國慶節前,我們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剛剛結束了在延安的培訓教育。在那裡學習期間,我們到過寶塔山、楊家嶺革命舊址、梁家河等地,每一位老師都感受頗深。回來后,我們把在那裡的所見所思所感,用學生們最易接受的方式,帶到了課堂上。”李金輝說。

課堂是學校開展教育的主陣地。在我市,各高校將紅色文化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以傳承革命精神為核心,普及和深化革命傳統教育。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為重點,強化紅色文化教研科研,制定指導方案,提高教育質量效果。

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安排不低於2學時專門用於講授紅色文化內容,切實增強青年學生的情感認同。深化學科融入滲透,哲學社會科學課等其他課程教學堅持既重知識傳授又重價值引領,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紅色文化元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在我市,以“紅色文化教育”為主題的校園學生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前不久,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和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聯合召開新華中學傳承延安精神與王輔成先進事跡座談會。新華中學“堅持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的做法,得到了與會專家和參會人員的一致肯定。“十年來,學校把延安精神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有計劃,有措施,重分層,重堅持地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動。”新華中學黨委書記曹學良表示。

走進新華中學,無論是在學生青年黨校、少年團校、主題班會、主題團日,還是重大節慶、校園文化活動、志願者活動等教育平台,都可以看到融入了延安精神的教育內容。為了更好地讓延安精神入腦入心,學校還成立了第一個學生政治理論社團──延安精神學習宣傳社,交替組織主題講座、專題座談交流、微型團課、實地學訪、革命歌曲演唱、話劇展演、主題辯論、微電影、征文比賽等活動。同時,學校社團組織與市延安精神研究會保持著密切聯系,研究會的專家們紛紛走進校園與學生座談,講革命傳統,議青年使命。

除了傳統的育人方式外,我市鼓勵各學校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在校園網、“兩微一端”等網絡媒體設立紅色文化教育板塊,以學生喜愛為著眼點,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佔領網絡空間,持續向全市青少年學生推送紅色文化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紅色文化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記者 張雯婧)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