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半壁江山”從何而來?——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綜述

2018年11月08日09:12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半壁江山”從何而來?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

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為民營經濟發展敲下了“定音錘”,為廣大民營企業家送上了“定心丸”,更為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吹響了“進軍號”。

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民營經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可或缺的發展歷程,完成了從“微不足道”到“半壁江山”的飛躍,當之無愧地挑起了吉林振興發展的大梁。

這是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組數字——截至目前,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已經佔全省GDP的51.7%,民間投資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73.6%,繳納稅金佔全省地方級財政收入的68.3%,從業人員佔全省城鎮就業總數的77.5%。

我省民營經濟緣何迅速發展壯大,撐起吉林振興的“半壁江山”?

“放水養魚”釋放全新活力

環境似水,企業如魚。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是企業。民營經濟是環境經濟,環境決定著民營經濟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省委、省政府一以貫之地推動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地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勁頭,不斷營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生長”的環境和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出台“解渴”的文件——

今年4月1日,我省正式頒布實施《吉林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把行之有效的中小企業政策通過法律形式加以確定,成為國家新法修訂后第一個出台條例的省份,為新時期開展中小企業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10月19日,我省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從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降本減負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採取“給力”的措施——

我省大力推進“放管服”“隻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取消行政許可事項、推進“多証合一”,持續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省級行政許可事項累計取消、下放和調整895項,削減了60.23%,非行政許可實現了“零審批”,實行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動態管理,累計取消、停征、調整和放開涉企收費67項,省級涉企行政事業收費實現“零征收”,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降低成本30多億元。

簡政放權效果怎麼樣,市場主體感受最明顯,企業最有發言權。“我們辦理的審批事項數量比較大。在過去,我都是拎著滿滿一包証明跑到窗口去辦理,即便資料齊全,那一道道的審批環節也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現在辦理超限運輸許可,兩個小時就能完成網上審批許可,為我們企業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吉林省華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業務部部長張偉說。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一系列的“政策套餐”,極大地增強了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輸血”為先 “造血”為要

資金是企業運營的“血脈”,但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已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10月21日,以“匯聚金融力量、助推振興發展”為主題的“金融助振興——吉林行動”在長春市啟動,來自160多家銀行、証券、保險、信托、投資、私募基金等領域金融機構的代表齊聚於此,助力解決吉林經濟融資難題。此次活動共有17家金融機構與吉林政府和當地企業簽約項目372個,合同和協議金額近2000億元。

近年來,我省始終把緩解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擺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深入落實民營企業信貸政策,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生產特色金融服務產品,先為民營企業發展“輸通血脈”,再進一步打造造血功能。

——全面落實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出台了10條擴大中小企業融資的措施,協調金融機構加大中小企業信貸投放規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719.1億元,同比增長6.29%,增速高於總體貸款2.14個百分點。

——推動“銀企”合作。今年前三季度開展“銀企保”對接活動69場次,為669戶中小企業爭取銀行信貸支持110.3億元,全省24個“助保金池”為中小企業貸款25.7億元。

——推動供應鏈融資。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目前開展業務572筆、成交金額110億元。

——加大擔保融資服務力度。目前全省擔保貸款余額951億元,約佔省內貸款額度的5%左右,平均擔保費率1.56%,比去年末下降0.42個百分點。同時,拿出2.5億元穩增長專項資金,專項用於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入規獎補、擔保費補助等,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從“萌芽初現”到“遍地開花”,從“草芥之微”到“星光閃耀”,憑借著深得人心的信貸政策和金融服務模式,我省民營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升級蝶變,成為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突出優勢和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創業激情迸發 創新源泉涌流

草根創業,最大限度釋放微觀主體的創新潛力和創業活力,是實現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新動力。

而得益於在全社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蘊藏在吉林大地的“草根”經濟力量正在被激活,我省創新創業的烽火已成燎原之勢,一批批民營企業不斷孵化、壯大。

在長春市修正路,一幢側立面鑲嵌著帆船模型的小樓常引人駐足關注,這就是擺渡創新工場。對創客來說,擺渡創新工場最大的吸引力在於零門檻入駐、零負擔創業、零壓力運營……

擺渡創新工場的負責人劉春生介紹,工場將企業孵化與早期投資相結合,創客除了享受到各種免費服務,也能得到各類基金、投資等融資支持。在全鏈條“擺渡”下,創客們把創意變成現實。

民營企業創辦難、成長難、創新難、盈利難。像擺渡工場這樣便利化、全要素配置的孵化器正在我省不斷涌現。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各類創業平台805個,其中省級孵化基地262個,在孵企業6500戶,帶動就業13萬人。

創業創新戰役一次又一次地打響,全省各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長,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更為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更加重視創新,推動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市場主體的面貌逐漸改變,民營經濟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等領域快速發展,更讓企業數量和比重整體有序拾階而上。

企業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我省在民營經濟發展上既要“參天大樹”,也要“綠草茵茵”。

加快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著力打造企業找得到、用得起和有效果的服務機構。目前全省認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150家,國家級中小企業服務平台4家,整合各類中介服務機構407家,累計為5.5萬戶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線上推動全省5000多家中小企業在百度引擎平台進行互聯網營銷,阿裡巴巴誠信通會員達到7000家,累計銷售產品160億元。

“民營經濟一有土壤就發芽,一有陽光就燦爛。”誠如斯言,白山鬆水間萬眾一心去播種,必將春華秋實,碩果滿枝!(記者 欒哲 趙赫)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