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對話婦女十二大代表姜妍:熱愛與執著鑄就“大國工匠”

人民網記者 魏艷

2018年11月02日13: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圖為婦女十二大代表姜妍。人民網記者 魏艷攝

“我已經到人民大會堂開過八次會議,但這次會議和以往每次都不同。”

一襲墨綠連衣裙,披肩長發,初見姜妍,記者難以想象眼前這位端庄大方的女性竟是一位奮戰在乙烯工業前線20余年的科研工作者。雖然已不是第一次來到人民大會堂,但姜妍仍難掩激動之情:“我能感受到國家和黨對我們的支持和重視,雖然我們女性在科技領域所佔比例不足40%,但是也能起到半邊天的作用,我真的感到很自豪。”

讓乙烯工業跳動一顆“中國心”

乙烯壓縮機,被認為是乙烯工業的心臟。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乙烯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乙烯壓縮機一停,效益為零,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更代表著石化裝備的最高水准。”長期以來,大型乙烯壓縮機的設計制造技術被少數幾個國家壟斷。2006年,我國決定建設三個百萬噸級乙烯項目。沈鼓集團承擔了為這三個項目研制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組的任務,而研發的擔子落在了曾主導設計我國第一台45萬噸乙烯壓縮機的女工程師姜妍身上。那時,姜妍才33歲。

“沒有退路,我們國家想做國產化,我們就是這樣的團隊,我們隻有這樣的條件,面臨這樣艱巨的任務,隻能是向前,沒有退后的余地,就是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把它國產化。”從那時起,姜妍帶領著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奔波於國內各大煉化廠採集數據。經過近五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2月,我國首台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在沈鼓集團總裝車間試車成功,結束了長期以來大型乙烯壓縮機依賴進口的歷史。用5年的時間,姜妍帶領團隊走過了西方國家近100年的路程。

“每套技術成功的時候,別人是歡呼,我則是喜極而泣、如釋重負。”姜妍眼含熱淚告訴記者,“每個機組開車的時候,我都會偷偷抹眼淚,每次工作出現問題的時候,前一天晚上就會大哭一場,但到了第二天還得重振旗鼓再上路。”

姜妍說,每一個產品都像是她的“孩子”,對待這些“孩子”,她要求十分嚴格。“我們每一台機器都是單一定制式的設計,第二台比第一台要有進步,第三台比第二台還要有進步,然后才能使產品不斷地提升。”談及今后的計劃,姜妍說,“現在我們國家很多技術已經不再是跟跑,而是並跑甚至超越,未來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

一聲“姜姐”,兩種角色

姜妍帶領的團隊平均年齡不足30歲,幾乎都是80后甚至90后,面對這些“小不點”,姜妍絲毫不敢放鬆。

“在外面大家可能會說姜妍這個名字小有名氣,但在沈鼓,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姜姐。”姜妍說自己平時都把這些年輕人都當作弟弟妹妹,為每一個人制定出適合他們的培養方案,“比如說哪個人擅長什麼,包括他的人生事業規劃,甚至生活方面,我都會考慮到。”

對員工們生活的關心,換回的是團隊每一個人全心全意的支持。“在團隊裡,大家和諧得就像大學的一個班級一樣,有人說我就像我們組的一棵大樹一樣,感覺有我在,他們會特別有主心骨。”回憶起帶新人的點點滴滴,姜妍露出溫柔的微笑。

“但我有時候也是相當嚴厲的。”姜妍收起笑容,“年輕人有時候會犯一些不應該犯的錯誤,但我們不是大學的校園,不是做試驗品,我們是要做真正的產品,每一筆、每一條線都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如果年輕人出現問題的時候我還是會非常嚴厲的批評。”

亦師亦友,既有姐姐親切的一面,也有師傅的嚴厲,姜妍在團隊中扮演著主心骨的作用。她定期會帶領大家交流在工作的經驗與教訓,然后把這些經驗都寫下來,久而久之,已是厚厚的一本,大家都戲稱為這是組裡的“葵花寶典。”

“我想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我去年出差30多次,今年光是八、九兩個月就出差12次,10月份基本上就在家待個4天5天,經常出差,沒時間陪孩子,隻能打打電話。"姜妍語氣中不乏對孩子的歉意。

“好在不管是我女兒還是愛人都比較理解我,對孩子陪伴很重要,但榜樣更重要,我的認真勁兒也影響到了孩子,我的女兒也很自立。”談到孩子,姜妍語氣裡充滿了驕傲。“我從未后悔,我們技術工作者就是要有責任和擔當。”姜妍堅定地說。

有人贊譽姜妍為“大國工匠”,姜妍這樣說:“首先要對我們這個工作要有一份熱愛,隻有熱愛,才能全情投入﹔再就是堅守,我們作為技術人員,作為機械的設計者,首先要坐得住板凳,眼睛要盯得住電腦。有這種熱愛、有這份堅守,再有這個平台,才能實現我們的工匠精神。”      

(責編:孫爽、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