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今日浙江

薄弱村有了 “造血庫”

2018年11月01日09:43    來源:今日浙江

村強,則民長富﹔民富,則國久安。2017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實施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向全省發出了“消薄”動員令:到2019年底,全省要消除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薄弱村。今年4月,浙江又啟動了“千企結千村、消滅薄弱村”專項行動,掀起了“消薄”工作新高潮。

一年多來,全省各地高站位謀劃推進,多渠道集聚要素,以增強薄弱村“造血”功能為核心,精准打好結對幫扶、項目帶動、人才支撐等實招妙招,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目前,全省6920個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中,已有6000多個村實現“消薄”。

深挖產業潛力

近日,慶元縣左溪鎮石塘村300多株老香榧樹順利完成招投標,成功與中標單位簽訂了10年流轉合同。按照合同規定,前5年,承包戶每年向村集體上交租金5.05萬元,后5年,租金按10%的比例遞增。

2005年因左溪流域電站的開發,石塘整村搬遷至縣城,香榧林疏於管理,效益越來越差,村集體經濟捉襟見肘。2017年10月,村兩委班子決定將振興香榧產業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的突破口,把香榧林流轉出去。

“圍繞這幾百畝漂亮的香榧林,我們還要發展民宿、漂流,籌辦香榧節,把石塘村建成鄉村旅游觀光基地,增加更多收益。”對發展壯大村集體,村黨支部書記鄭漢川信心滿滿。

石塘村的做法,是浙江眾多“消薄”攻堅中的普遍做法。全省各個鄉村結合各自特色,發揮資源優勢,深挖產業潛力,努力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在建德高鐵新區,總投資1.1億元的移民創新創業小微企業園正在興建。80個經濟薄弱移民村以移民資金、土地資源等作價,入股項目總投資的90%,開啟“抱團發展”之路。園區建成后,年收益將有700萬元,每個村按股權分配,入賬7萬—10萬元。

在永嘉縣三江街道,坦頭村借著甌窯小鎮建設的東風,村集體從村民手裡流轉廢棄民房,轉租給小鎮企業賺取級差租金﹔將邊角地、違章棚等土地置換整合,騰出建設用地,興建集體物業樓,出租創收﹔村集體還將空閑地塊和房前屋后改為臨時停車位出租,並組建集體勞務合作社,承接小鎮環境保潔、綠植維護等有償服務。一年多時間,坦頭村集體收入從原先的不到10萬元,躍升至156萬元。

在遂昌縣焦灘鄉,所有行政村共同入股,組建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整合全鄉的溪流、泥房、山林等資源,發展馨廬民宿、龍門景區、盛世花園酒店等美麗經濟項目,為村集體的持續增收提供了保障。鄉裡還以集體公司的名義入股水電站,讓5個薄弱村變成股東。項目建成后,股份最少的村每年有18萬元的分紅收入。

“強村八法”“造血十策”“消薄十八招”……隨著一大批格局特色的“消薄”模式爭相涌現,農村的資產資源被徹底激活,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越拓越寬。

村企結對“造血”

8月24日,新昌縣小將鎮鹽幫古道項目在結局山村開工,古朴滄桑的千年古道在900萬元工商資本的推動下,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鹽幫古道是新昌縣東部一條著名的山水文化古道。今年6月,結局山村以全省“千企結千村、消滅薄弱村”行動為契機,成功與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大華公司全額出資900萬元,開發鹽幫古道的旅游項目,並發動沿線村通過資源入股的方式,合作成立旅游公司,負責鹽幫古道的運營開發,以鄉村旅游帶動農民致富、集體增收,實現村企共贏。

“千企結千村、消滅薄弱村”專項行動,是浙江工業反哺農業、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舉措,也是浙江“消薄”工作的重要載體。專項行動以省屬國有企業、省市縣工商聯執(常)委、商會、省外優秀浙商相關企業為主體,採取產業帶動、項目幫扶、就業扶貧、消費增收等方式,幫助薄弱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772家企業結對3836個村,達成協議項目3134個,到位資金4.7億元。

浙江明確提出,村企結對,不是單純的輸血,不是單向的受益,也不是單一的扶貧濟困,而是要幫興業、幫富民、幫育人、幫美村、幫黨建。要堅持以“項目為王”,因地制宜支持幫助結對村發展符合本村實際的特色產業,增加持續性“造血”功能。

在常山縣新昌鄉郭塘村,不少農房的屋頂裝上了光伏板。這是浙能集團實施的“戶用消薄光伏發電工程”,利用村中130余戶村民的屋頂及部分閑置土地進行光伏發電,項目裝機總量約1000千瓦。前期投資由企業承擔,扣除租金及維護運營成本后,利潤全部歸村集體。

“這個項目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張榮說,有了這筆收益,他們將謀劃啟動樹屋民宿群、有機蔬菜瓜果基地等環保旅游項目,進一步提升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同時每年滾動投入5萬元資助困難群眾,為80歲以上老人補貼部分醫療保險費用。

在景寧澄照鄉仙山村,由奧克斯集團捐資建設的3500平方米標准化廠房將於明年5月完工。項目投入使用后,每年至少可為仙山村增加15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產業興村、旅游強村、農貿活村、項目帶村……一個個經濟薄弱村在結對企業的幫扶下,逐漸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造血庫”。

放大“頭雁”效應

“第一書記華俊堯有思路有辦法,上任半年就爭取到了百萬元的項目補助資金,興建起村綜合大樓。大樓落成后,每年至少增加30萬元的村集體收入。”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聯豐村黨支部書記何飛平告訴記者,在華俊堯的帶領下,全村黨員干部擰成一股繩,一舉摘掉了薄弱村的“窮帽”。

去年以來,婺城區從區直機關部門中選派82名副科級黨員干部,到82個集體經濟薄弱村任“第一書記”,幫助挖窮根、育產業、促造血。去年有80個村成功“消薄”。

去年以來,浙江同步推進集體經濟薄弱村消除及軟弱落后村黨組織轉化工作,培養薄弱村的黨組織書記,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村黨組織的中心任務,作為考核村黨組織書記業績的重要標准,選出最能打仗的“領頭雁”打好攻堅戰。

在麗水蓮都區,所有薄弱村都建立了功能性黨組織——“消薄工作黨支部”,區級聯系領導、“第一書記”、鄉鎮干部等都是支部成員,通過一線調查研究、一線指揮調度、一線督促落實精准“消薄”。該區還下派64名區直部門黨組書記擔任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第一書記”,要求他們制定一份規劃、聯系一個項目、開展一系列幫扶活動,舉全單位之力完成聯系村的“消薄”任務。目前蓮都區118個薄弱村已消除101個。

在臨海河頭鎮,曾獲省集體勞模的羊岩茶場勇挑重任,包干了河溪片12個村的“消薄”任務。全場20位黨員擔當結對村的“黨員消薄指導師”,開展項目引進、技術指導、擴大銷售等幫扶工作。目前,12個村全部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以黨建為引領,浙江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發揮主心骨、主力軍作用,帶領村民們贏得了一場又一場“消薄”攻堅戰的勝利。(記者 袁衛)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