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16:31 來源:光明日報
制作的工件可以精確到頭發絲的1/4﹔用鑽頭在生雞蛋上鑽孔,鑽透外殼而內膜不受傷……同事們稱贊她的雙手甚至比機器還精准。
憑著一手絕活兒,技校畢業的她,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殊榮。
她,就是中國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轉向架車間鉗工高級技師張素麗。
學習:絕對不服輸
16歲那年,張素麗走進洛陽機車工廠技工學校,就讀於鉗工專業。
實習課上,老師讓同學們練習用扁鏟截鋼筋,10毫米粗的鋼筋必須“三鏟截斷”。由於女生體力上的劣勢,一鏟下去張素麗手的虎口處生疼,鋼筋卻毫發無損,這讓站在旁邊的男同學大笑不已。
這一笑,激起了張素麗的好勝心。她要來實習廠房的鑰匙,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加班練習,悄然練成“三鏟截鋼筋”的硬功夫。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兒,張素麗很快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技校畢業時,她已將五級鉗工証書握在了手中。
1992年,張素麗以鉗工專業第一名的畢業成績,進入中車洛陽公司。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行業技術要求日新月異,技校出身的張素麗在工作中時常感到理論上的缺乏困擾著自己。2000年,當時已有身孕的張素麗考入洛陽黨校的經濟管理函授班學習。2004年3月,已是孩子媽媽的張素麗又考入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專業大專班深造。如今,張素麗已能熟練掌握“CAD制圖”“線切割的精確編程”“普通機床的電路設計和故障排除”等專業技能,成為遠近聞名的“學霸”工匠。
工作:專啃“硬骨頭”
技術圖看不明白,她就借來技術書認真查找﹔制作工序出現問題,她就請有經驗的技師幫她規范作業過程……20多年來,張素麗的工作越干越精巧,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她都是一個專啃“硬骨頭”的“解難專業戶”。
一次,某款剛剛在國內應用的進口制動器出現了故障需要“拆解維修”,工友們面對這個“新玩意兒”都不知從哪裡下手。沒辦法,大家又找到了張素麗。整整一個下午,通過不斷摸索和嘗試,張素麗就參透了這個“洋物件兒”的結構,成功將其拆解。“攻克技術難題也沒那麼神秘,有時候就是解決‘差那一點兒’的事兒。”張素麗說。
張素麗口中的“差那一點兒”在工作中的價值可絕對不只是“那一點兒”。多年來,她參與研發的種種新模型給公司帶來巨大收益,僅“DF4機車側窗葉片成型模”一項就創造了30多萬元的產值。在外貿產品和國內玻璃設備的開發生產中,她又擔當了許多種模具的生產、設計和制作任務,所有工件全部一次通過三坐標檢測。
創新:當好帶頭人
2011年,“張素麗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這是全國首批5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她將工作室目標定位為——推廣應用新技術,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攻克質量技術難關,培養高技能人才。
截至目前,張素麗工作室培訓授課達610課時,參訓3000多人次。在張素麗的帶領下,工作室的成員們不斷攻克技術難題:他們先后攻克HXD1型電力機車輪對齒輪箱漏油、輪對軸承在線廠外報警、港鐵探傷車車體制造、寶工轉向架制造組裝、廣州地鐵軌檢車落成等46項技術質量難關。
如今,張素麗工作室承擔著中車洛陽公司“攻堅克難”的重要任務。公司承擔的多個新型電力機車試修工作中的許多技術難題都是在這裡完成破解。“自己技能好不算啥,還要做好帶頭人。”張素麗的話語,朴素而有力量。(記者 羅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