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瑋
2018年10月31日16:12 來源: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無人機航拍這個近年來風靡影視界的新寵技術,目前正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黨員教育制片工作當中,為黨教片的出新出彩打開了一扇寶貴窗口。無人機航拍以其獨有的一種“上帝視角”,突破了高度、角度和速度的局限,能全方位、多視角展示事物的全貌,不僅以極富藝術感的畫面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帶給受眾全新的視覺享受和審美愉悅,而且有助於進一步增強黨教片的時代感和吸引力。筆者結合制片實踐,就黨員教育制片工作中無人機航拍的運用談談心得。
守正出新的動與靜
無人機航拍按照鏡頭的運動方式,可以簡單地區分為推拉鏡頭、升降鏡頭、搖移鏡頭、橫滾鏡頭、繞點鏡頭、綜合鏡頭等六種類型。不同的運動方式會產生不同藝術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制片選題策劃階段,綜合研判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來表現作品。
從內容需求度出發,增強視覺沖擊力。傳統的拍攝技術手段多以地面的推拉搖移為主,平視和仰視視角較多,俯瞰視角較少,畫面具有典型的“平面性”,容易造成觀眾審美疲勞。同時,俯瞰視角的缺失易造成畫面“立體性”不強、真實性降低。在制片實踐中,我們可以利用無人機為觀眾還原一個熟悉又充滿新鮮感的現場。例如我們在拍攝《抗洪搶險黨旗揚》時,無人機進入險情現場,在不干擾搶險的情況下,高質量完成拍攝任務。通過快速推進鏡頭、低空、快速穿越、對沖等來呈現出沖擊力強的視覺效果。這其中的搖移橫滾鏡頭營造出了緊張忙碌的氛圍,將人民子弟兵和黨員群眾處置管涌、轉移受災群眾等一幅幅鮮活的畫面生動記錄下來,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為開展抗洪救災搶險凝聚了強大正能量。
從環境匹配度出發,增強敘事吸引力。無人機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運動能力強,通過精准的操作,可以打破空間限制,滿足日常黨員教育制片需求。要依據拍攝環境,安排恰當的鏡頭路線,從構圖、光線、角度等方面來完成一段符合情緒符合審美的優美篇章。通過俯沖、爬升、盤旋、俯瞰等飛行方式和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景別的變化,創作出不同藝術效果的畫面,將視點牢牢鎖定在主要對象上。例如在《城裡來的第一書記》結尾處,為了表現情感的升華和思緒的代入,我們通過緩慢升起鏡頭,將鏡頭朝下對准主攝物緩慢上升來釋懷情感,通過村庄、湖泊等長鏡頭的運用,觸動人們根植於心的對於鄉土的熱愛。
從蒙太奇理論出發,增強藝術感染力。蒙太奇是根據專題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思路觀點及美學聯結起來完成一部作品的藝術手段。所以航拍鏡頭也要和許多地面鏡頭組合起來才能成為整體,要注重鏡頭的切換,讓過渡如綢緞般順滑。例如在拍攝《流動的紅色風景》時,既注重在宏大場面中對觀眾的視線起到引導和聚焦作用,以出租車黨委車隊在城市行進等特殊視角的大全景鏡頭開篇,也注意在幽遠長景中為觀眾充分地留白,通過無人機一鏡到底技術,模擬得到了類似搖臂、軌道、斯坦尼康一樣運動的且平穩流暢的畫面。
精雕細琢的取與舍
無人機航拍所獲得的素材往往是大量的,而豐富的素材是制片的關鍵要素之一。筆者這裡要談的“取”是指拍攝過程中對素材的獲取,“舍”則是在剪輯過程中對素材的割舍。取要咬定青山,舍要當機立斷﹔無論取與舍,都要秉持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
取,體現的是嚴謹制片的態度。幾分鐘時長的背后,往往是數十倍乃至數百倍航拍素材的積累。在拍攝《大道融通》時,涉及四季的變換,所以每個季度我們都拿出至少兩周時間去跟蹤航拍自然景觀、人文特色、四季更迭的差異,以描繪千年古鎮大通不為人所熟知的美。每一次航拍我們都會提前勘景,事先做好最佳飛行線路設計,選取拍攝角度和起降點。拍攝時安排專人盯在監視器旁,邊看畫面邊提出實時修正。拍攝絕對是個辛苦活,而且還得看天公“臉色”。有時為了拍攝延時的星空夜景,從晚上11點開始,拍好天都快亮了,就這樣在古鎮的石板上躺著數了一夜的星星。
舍,展示的是追求極致的風骨。拍攝完畢就是后期制作,選片、調色、配樂、特效、包裝,一樣都不能馬虎。因為是航拍,也因為拍攝角度的特殊,每一幀素材都來之不易,畫面背后是整個制作團隊披星戴月的心血付出。但有時因為天氣不佳、有霧氣,拍攝回來的素材隻好全部棄用,隻為將最精致的一面展現在專題片中。我們知道,每一部黨員教育電視片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有主題就意味著要分主次,就常要進行大篇幅大段落的刪除和剪輯。其實,剪輯下來的很多鏡頭和創意,可能換個主題就會是非常精彩的素材。不過,也正因為有取有舍、有給予有留白,才能更好地讓我們的黨教片受眾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欣賞,用自己的心靈去體味、去思考。
用心用情的精與練
無人機航拍技術極大地彌補了傳統攝像技術的空白,也已經經歷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若能熟練掌握運用必將對黨員教育制片水平的提升多有助益。在新媒體時代,要把相對昂貴的無人機航拍設備物盡其用,除了財力與物力的保障外,更需要我們黨員教育制片工作者主動出擊,做匠人、用匠心,從細節中顯精神、顯品格,讓新技術發揮新作用。
在學習中長“學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全新的航拍設備不斷涌現,給制片手段帶來了豐富而深刻的變革。作為黨員教育信息化的開拓者,一定要敢作為、善作為,時刻樹立本領恐慌意識,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應用,詳細研究航拍設備的性能和投入藝術創作的可能性。要多看多學多操作,從簡單的緩緩飛行拍攝到高空懸停、360度任意旋轉、俯仰180度的高難度拍攝等多種姿勢、多種角度,在持續的練習中不斷精進技藝,同時在拍攝中還要綜合天氣、地點、時間等影響因素,使其更好地服務於黨員教育制片工作。
在理想中筑“夢想”。讓造價高昂的航拍設備不再機械和冰冷的唯一途徑就是制片團隊汗水的潤澤和日復一日的雕琢。要秉持對藝術的執著,讓無人機航拍成為黨員教育工作者手中的利器。要堅決摒棄“撞鐘思維”和得過且過思想,認真落實“思想精深、內容精致、藝術精湛、制作精細”的要求,投入盡可能多的時間來進行腳本創作和航拍原始素材的積累。當專題片小樣成形后,還要一次次地繼續精細打磨,隻有這樣才能制作出更多集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精品黨教片。
在歷練中變“老練”。無人機和一般的攝像器材不同,使用者不僅要懂法守規,更要有過硬的操作技能和扎實的專業知識,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現場。這就要求我們熟練掌握無人機操控技術,在拍片前做好軟硬件的檢查准備,並提前查看現場,規劃無人機航線,合理構圖,通過大膽嘗試在不同高度、不同運動速度、不同運動方向下運用不同的拍攝方式採集影像,確保畫面的信息量、流暢性和沖擊性。同時,也要時刻警醒,堅決不碰法紀的“紅線”,做到不該飛的地方不飛、不該拍的內容不拍。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委組織部)
(原載於《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雜志2018年第10期)
(《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