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卓嘎、央宗姐妹:扎根雪域邊陲的格桑花

格桑花開沐朝陽

2018年10月19日09:00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格桑花開沐朝陽

從日拉雪山上極目遠眺,在雪線之下的牧場和原始森林包圍的山谷深處,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村落,那就是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的玉麥鄉。

玉麥很大,大到面積達數千平方公裡——超過一些國家的面積﹔玉麥也很小,小到在過去50多年裡有34年,隻生活著一家三口——卓嘎、央宗姐妹和她們的父親桑杰曲巴。然而,這裡的每一天,都有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卓嘎、央宗和家人堅守在這裡,用半個世紀凝鑄愛國愛家的壯舉。

2017年10月28日,習主席專門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褒獎她們愛國守邊的行為,並“希望你們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扎根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習主席回信一周年前夕,記者翻越兩座海拔5000米的雪山,去探訪那兩朵絢爛的格桑花。

“隻有人在,才能把家看好,這塊土地才能守得住”

新建藏式住宅上方、晝夜燈火通明的工地、因房屋重建臨時搭建的鐵皮房頂……在玉麥,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就是最絢麗的風景。

清晨,國旗迎著太陽冉冉升起,玉麥軍民高聲齊唱國歌。建筑工地上,工人肅立向國旗行注目禮。眼前的一幕讓卓嘎和央宗眼眶濕潤,她們多麼希望時光能夠倒流,阿爸桑杰曲巴能夠看到這一幕——“看到在玉麥,國旗下匯聚這麼多的戍邊人,阿爸夢裡都會笑醒的!”

桑杰曲巴是忠誠的護旗手。

曾經,玉麥有幾十戶人家,人口達300多人。解放軍進藏之初,山外匪徒散布謠言,很多人受蠱惑離開了故土,隻有桑杰曲巴等少數幾戶人家留了下來。守家不易。玉麥自然條件惡劣,半年雨半年雪,糧食需從山外運進。每一次,桑杰曲巴都要趕著牦牛,花上十幾天,翻越3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跨過陡峭山谷、穿越沼澤遍布的原始森林,才能把一點珍貴的青稞馱回玉麥。隨著山外生活越來越好,鄰居們紛紛內遷,再后來,卓嘎、央宗的阿媽病死在外出尋醫的牦牛背上,小妹妹也在暴風雪中夭折,全鄉隻剩下父女三人。但桑杰曲巴始終堅信:“隻有人在,才能把家看好,這塊土地才能守得住。”

家要守,日子卻不平靜。有一年夏天,一群荷槍實彈的外國士兵,把該國國旗插在了玉麥海拔5000多米的山頭上。桑杰曲巴被惹怒了,花了整整兩天時間,爬上雪山拔下了該國國旗。他還跑去外國士兵的設卡點抗議:“我的爺爺曾在這裡放牧,我的阿爸也在這裡放牧,我們現在還在這裡放牧,這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此后,在中國的土地上升起五星紅旗,成了桑杰曲巴不變的信念。

玉麥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下隻有3個人。57歲的卓嘎記得,那天,阿爸開會回來,帶回了紅黃兩種顏色的布料。以為阿爸要縫新衣裳的姐妹倆興奮不已,天黑了也不肯上床,圍坐在阿爸身邊。伴著忽明忽暗的油燈,阿爸把紅布裁得方方正正,又從黃布上剪出五角星,一針一線縫在紅布上。第二天一早,紅旗升起在屋頂。阿爸讓姐妹倆記住:“這是國旗!有國旗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神聖領土!”

像這樣的國旗,桑杰曲巴一共縫了4面。此后放牧守邊,一家人走到哪裡,就把國旗帶到哪裡。

“這是祖輩生活的地方,更是祖國的土地,要看好守好”

卓嘎和央宗跟著父親,放牧巡邊的腳步遍及玉麥的土地。

卓嘎記得,父親常說,“那是我們的土地、國家的領土。總沒人去,就容易被別人侵佔。我們常去轉一轉,他們就不敢來了!”到了冬天,一家人會特意把牲畜趕到玉麥南面的山谷裡。央宗還記得,姐妹倆第一次跟隨父親去仁措嘎山口巡邏的情景。那是1982年冬天,一大早三人便帶上糌粑、酥油茶和燒水壺,穿著厚厚的棉大衣、膠鞋,迎著初升的太陽出發了。從家到山口的距離有40多公裡,一路上山路蜿蜒,加之雪厚路滑,父女三人直到傍晚才抵達目的地。想要當天返回已不可能,他們隻好在附近覓得一處山洞作為臨時休息點。洞外寒風呼嘯,一家人在洞裡生起火堆,輪流守護……這樣的經歷,在以后的日子裡,漸漸成為日常。

1988年,當了29年鄉長的桑杰曲巴老了,卓嘎接過阿爸的班。又過了幾年,卓嘎和央宗分別成了家,伴隨桑杰曲巴巡山的也換成了女婿巴桑和仁增晉美。

2001年,玉麥鄉通往山外的公路通車了,卓嘎和央宗攙扶著阿爸乘車走出了大山,切身感受共產黨領導下的西藏翻天覆地的新變化。返回玉麥,父女三人啥都沒帶,隻買了100面五星紅旗,每次放牧巡邊,就把國旗插到邊境線上。

也是那年冬天,桑杰曲巴走了。臨終前,老人將全家人叫到床前,交代:“這是祖輩生活的地方,更是祖國的土地,要看好守好……”

帶著父親的叮囑,卓嘎、央宗兩姐妹依舊帶著國旗,每天行走在放牧巡邊的山路上。

駐軍某連中士吳江得向記者講述了兩姐妹對國旗的深情:2013年夏天,卓嘎、央宗姐妹倆隨官兵一起對某山口例行巡邏。在邊境線上,卓嘎扛著國旗一步步爬上山頂,突然一陣狂風吹來,旗杆上的國旗被大風卷走,央宗當即順著河道追趕。追著追著,腳下一滑,跌入湍急的河水中,官兵追了近百米才將她救起。被凍得瑟瑟發抖的央宗不顧腿上傷口血流不止,把國旗緊緊抱在胸前:“國旗在,家就在。”

因為愛這面旗,兩姐妹對護旗人也格外情深。承擔這一片區巡邏值勤任務的官兵都知道,卓嘎、央宗的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官兵巡邏歸來借住玉麥,卓嘎和央宗總是把自己家騰出來給官兵住。雨季,怕一身雨水泥水的官兵受凍著涼,姐妹倆就把自家柴火拿出來,給官兵烤火取暖,並給大家倒上熱騰騰的酥油茶。

西藏軍區邊防某部營長余剛至今念念不忘,2001年初冬,他和戰友奉命到玉麥執行任務,卓嘎、央宗姐妹倆帶著鄉親定期給執勤官兵送土豆、牛肉等食物。其實,當時已大雪封山,鄉親們自己的物資也十分有限,而且執勤點距鄉裡有十多裡地,積雪又厚,來回一趟需要2個多小時。可無論官兵如何推辭,隔幾天,部隊宿營點上總會出現姐妹倆笑容可掬的臉。

“我們要讓鄉親們一來就懂得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

“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玉麥鄉黨委書記達娃深有感觸地說:“習主席的這些話字字烙在我們的心坎上,玉麥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快這麼好,與卓嘎、央宗姐妹一家人扛著國旗放牧守邊密不可分。”達娃書記自豪地介紹,在卓嘎姐妹的帶動下,如今鄉裡無論工作人員還是牧民,人人都是義務巡邊員,放牧、巡邊、守邊已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這兩年,達娃他們先后6次翻越平均海拔4700米的大小山口13個,徒步進入無人區,用雙腳丈量了實際邊境線,繪制了“玉麥鄉邊境無人區裡程圖”。

入冬前的一次巡山。

這天晨風破曉,卓嘎和央宗就忙著給家人做好早點,幫他們檢查物資。鄉裡陸續升起炊煙,各家各戶燒火做飯,做好了出征准備。

桑杰曲巴傳下來的巡邏背囊,前些年交到了大女婿巴桑手裡,如今背到索朗頓珠肩上。索朗頓珠是央宗的兒子,也是玉麥走出的第一位大學生。

大學畢業前,索朗頓珠曾在四川找到一份滑雪教練的工作,收入可觀。沒想到阿媽打來電話:“你忘記波啦(外公)的話了嗎?‘鳥老了,要歸巢﹔人老了,要回家’,我們這代人終究也會老,守衛玉麥這片國土的責任要落在你們這代人肩上了!”於是,索朗頓珠回鄉了,還加入了玉麥民兵班,穿上迷彩服,繼續行走在祖輩用鐵腳板丈量的邊防線上。

索朗頓珠告訴記者:“玉麥緊鄰著名的扎日神山,山美、水美、林美。我不僅要放好牧守好邊,還要讓更多人到玉麥來看看,給他們講講波啦(外公)的故事,講講阿媽的故事。我們努力將玉麥建設得更美麗,繁榮邊關穩固邊防!”

旭日東升,在習主席回信的巨幅宣傳欄下,索朗頓珠與達娃書記加入駐軍巡邏分隊踏上征程。

回到家中,即將赴京參加活動的央宗打開櫃子,指著裡面一疊嶄新的國旗叮囑老伴:10月28日,是習主席回信一周年。姐妹倆提前准備了這些國旗,作為送給遷入玉麥入住新居的鄉親們的禮物。央宗說:“我們要讓鄉親們一來就懂得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張和芸 晏良)

(責編:扶婧穎、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