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遼沈戰役精神的當代傳承

楊璐

2018年10月12日09:30    來源:刊授黨校

遼沈戰役中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有1.4萬余人長眠在這片熱土,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答案,信仰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堅信自己的事業是正義的,並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抒寫了壯麗的人生。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在北起長春、南至山海關的千裡長線上,對東北的國民黨軍展開了一次戰略性決戰——遼沈戰役。遼沈戰役作為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的第一個戰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奪取整個戰略決戰的勝利乃至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此次戰役雙方投入兵力總共160余萬人,歷時52天,以全殲東北的國民黨軍,解放東北全境而告終。此役后,國民黨軍的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上升至300余萬人,國共雙方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一戰役的勝利完成了解放東北的偉大歷史使命,也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展示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卓越智慧和豐功偉績,也展示了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的卓著功勛。

遼沈戰役的硝煙已經逝去,但不滅的是精神。重溫遼沈戰役的歷史,給予我們深刻的思考,更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緬懷先烈,新時代的黨員干部不僅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要把遼沈戰役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遼沈戰役——人民戰爭的勝利

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略決戰。從1946年7月開始的解放戰爭,到1948年秋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進入戰略決戰的階段。此時,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形勢都向著有利於人民解放軍的方向發展,雙方兵力對比由戰爭初期的3.38︰1變成了1.3︰1,解放軍的各方面實力大幅提升,也堅定了展開大決戰的信心。與此相反,國民黨的局勢每況愈下,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政治、經濟、軍事危機。毛澤東同志評價此時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同志提出“用5年的時間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將戰略決戰的方向選定為對解放軍形勢最為有利的東北。

東北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工業基礎都十分雄厚,而且還是當時全國五大戰場中唯一一個解放軍數量超過國民黨軍數量的地區。此時的東北野戰軍不僅擁有了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還擁有12個縱隊、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1個坦克團、17個獨立師,共53個師70多萬人,加上二線兵團和地方部隊,總兵力已達到103萬。在裝備方面,有各種輕型火炮1600多門,重型火炮660門,高射炮116門。而此時國民黨軍兵力55萬,被我軍分割包圍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靠空運補給物資,在東北已經陷入困境。情況很明顯,東北的大反攻、總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9月7日,毛澤東同志為中央軍委起草了《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確定首先在東北戰場與國民黨展開戰略決戰,大決戰即將在東北打響。

遼沈戰役是一場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戰役。決戰開始前,中央軍委與東北野戰軍綜觀東北的軍事形勢認為,如果採取先打長春由北向南推進的作戰方針,雖然便於部隊行動和根據地人民支援,但從全局看會給國民黨軍南撤造成機會,對下一步作戰造成更大困難。所以,毛澤東的戰略視野直指北寧線,提出“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役方針。北寧線是連接關內外的重要陸上通道,其核心就是錦州。錦州位於遼西走廊的咽喉部位,擁有“山海要沖、邊關鎖匙”的戰略地位,是入關出關的必經之路,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要地。春秋時齊桓公北伐山戎,三國時曹操北征烏桓,明代末年后金軍隊為了入關進行多次大戰,錦州都是最重要的戰場。毛澤東同志認為先打錦州,“關門打狗”是上上之策,既切斷了東北國民黨軍撤回關內的道路,也為下一步圍殲國民黨軍創造了有利條件。毛澤東的英明決策對於整個戰役勝利進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原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被俘后所言,錦州所在位置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是東北,一頭是華北,它一垮,東北和華北就失去了支撐,打錦州這一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

遼沈戰役是一場浴血奮戰,蕩氣回腸的戰役。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主力揮師南下北寧線,發起遼沈戰役,將士們頑強不屈、浴血奮戰,打出了威風,打出了信心,輝煌戰果,彪炳史冊,在東北大地上書寫了解放戰爭歷史的壯麗一頁。

第一階段:攻克錦州,和平解放長春。戰役打響后,東北野戰軍先后佔領昌黎、北戴河、綏中、興城,攻克義縣,孤立錦州。蔣介石組成“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從葫蘆島和沈陽地區東西對進,增援錦州,解錦州之圍,與東北野戰軍背水一戰。東北野戰軍掃清錦州外圍據點,並在塔山、彰武和新立屯地區進行英勇頑強的阻擊作戰。其中攻錦勝敗的關鍵在塔山,國民黨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海軍上將親臨戰場。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經過六晝夜的鏖戰,在第十一縱隊的配合下,殲滅國民黨軍6000余人,阻止了國民黨軍北上增援錦州的企圖,成為阻擊戰當中以少勝多的英雄戰例。10月14日10時,東北野戰軍集中25萬余人的優勢兵力,向錦州發起總攻。經過31小時激戰,全殲國民黨10萬守軍,解放錦州,升起了新中國的第一縷曙光。10月17日,錦州解放后,被圍困半年之久的長春10萬守敵深感末日來臨,在我軍強大的政治攻勢和軍事壓力之下,六十軍軍長曾澤生棄暗投明,率2.6萬名官兵起義。10月19日,鄭洞國率部投降,長春和平解放。至此,遼沈戰役取得關鍵性勝利。

第二階段:展開遼西會戰,圍殲廖耀湘西進兵團。攻克錦州,解放長春,給東北國民黨軍以致命打擊。10月18日,蔣介石第三次飛抵沈陽,令“西進兵團”在“東進兵團”的策應下“規復錦州”,實行總撤退。東北野戰軍決定採取誘敵深入打大殲滅戰的方針,以主力迅速回師遼西,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以求殲廖耀湘西進兵團於錦州和沈陽之間。23日,又一場決定性意義的一戰——黑山阻擊戰打響,敵人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以5︰1的兵力向我軍陣地猛扑。第十縱隊司令員梁興初命令各師:“死守3天,不讓敵人前進一步!”將士們憑借著大無畏的鋼鐵意志,用血肉之軀最終守住了陣地。101高地被炮火削去2米,成功完成了阻擊敵人的重任,使廖耀湘兵團失去了西進的可能和南撤的寶貴時間。25日,廖耀湘西進兵團向營口和沈陽撤退,均遭阻截。26日,東北野戰軍在黑山、大虎山、新民120平方公裡地域展開大規模圍殲戰,全殲“西進兵團”10萬余人,取得遼沈戰役的決定性勝利。

第三階段:攻佔沈陽、營口,解放東北全境。東北野戰軍為了全殲東北國民黨軍,不顧連續作戰的疲勞,日夜兼程、乘勝向沈陽、營口進軍。到10月31日,相繼解放鐵嶺、新民、撫順、本溪、遼陽、鞍山、海城,迅速逼近沈陽、營口。11月2日,解放東北最大工業城市沈陽。同日,營口獲得了解放。至此,遼沈戰役勝利結束,人民群眾隆重集會,慶祝遼沈戰役勝利。

遼沈戰役精神的內涵及時代價值

傳承堅決擁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優良傳統,始終維護黨中央權威。遼沈戰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毛澤東同志和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審時度勢、著眼全局,制定了具有遠見卓識的正確的戰略方針。在戰役過程中,中央軍委與東北野戰軍來往的數百封電報,顯示了反復磋商、招招制敵的高超指揮藝術。1948年10月1日東北野戰軍總部發出了《關於攻取錦州打擊援敵的政治動員令》,當夜,指揮所由哈爾濱向前方移動,當列車行至鄭家屯車站時,林彪得知國民黨軍在葫蘆島方向增兵,打錦州的想法產生了動搖,提出要回頭打長春的建議。第二天,羅榮桓、劉亞樓說服了林彪,發電給中央軍委,糾正了打長春的想法,明確表示“我們仍擬攻錦州”。中央軍委回電:“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慰。”10月5日,指揮所入駐錦州西北牤牛屯。東北野戰軍領導堅決擁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服從中央正確作戰方針,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最終贏得了遼沈戰役的勝利。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傳承攻堅克難、勇於犧牲的英雄氣概,始終堅定理想信念。1948年8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事檢討會議時說:“現在我們大多數高級將領精神墮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動搖,責任觀念完全消失。”正如蔣介石所言,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很多將領已毫無信仰和斗志可言。劉伯承元帥在擔任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期間,把廖耀湘請來講課。有位學員曾向廖耀湘問過這樣的問題,“在黑山阻擊戰打得最為激烈的時候,你們再鼓一把勁就很有可能攻下黑山,就可以避免全軍覆滅,為什麼你們突然后退了呢?”廖耀湘回答得很簡單:“國民黨軍心渙散了。”那麼,究竟何謂信仰?又如何來堅守信仰?遼沈戰役中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有1.4萬余人長眠在這片熱土,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答案,信仰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堅信自己的事業是正義的,並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抒寫了壯麗的人生,體現了共產黨人高度的革命熱忱和大無畏的英雄情懷。

在錦州這座英雄的城市,有兩條街道是以烈士的名字命名的。錦州攻堅戰中,共產黨員梁士英和尖刀排的同志們被鐵路路基附近的一座敵堡擋住了前進的道路,地堡內的機槍瘋狂吐著火舌,部隊沖擊受阻。在這緊要時刻,梁士英奮不顧身地躍到敵堡前,將爆破筒塞進地堡的槍眼中。在他正要離開時,爆破筒被推了出來,眼看著爆破筒冒著白煙吱吱直響,梁士英轉身又將爆破筒塞了進去,結果剛要鬆手又被推出來。梁士英雙手緊緊抓住爆破筒,用全身力氣死死頂住。轟的一聲巨響,梁士英用自己的身體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戰后,梁士英被追認為特等功臣。錦州人民為了紀念這位英雄,將鄒容路改名為士英街。

對於錦州的人們來說,雲飛街是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以中共錦州地下黨支部書記馬雲飛烈士的名字命名的。攻打錦州前夕,馬雲飛組織地下黨支部的黨員積極搜集國民黨守軍的火力配置、人員裝備、后勤供給等各種軍事情報,為我軍順利攻城創造了有利條件。錦州攻堅戰打響后,馬雲飛考慮到攻城部隊不熟悉市區街道的情況,容易造成傷亡,主動提出為三縱突擊營帶路,在途中不幸頭部中彈光榮犧牲,倒在錦州解放的黎明之前。為了紀念他,錦州人民將遼沈戰役烈士陵園前的教仁路改名為雲飛街。

革命理想高於天。遼沈戰役中還有無數共產黨人的事跡讓我們潸然淚下,也許他們的名字無人記得,但他們的功績將萬古長存。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從黨的一大到十九大,中國共產黨這個成立時隻有幾十人的政黨,從南湖紅船出發,用了不足百年的時間,發展為一個擁有8900多萬黨員、在一個13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大黨,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也給中華民族帶來了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我們要繼續傳承遼沈戰役將士攻堅克難、勇於犧牲的英雄氣概,始終堅定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共產主義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傳承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群眾路線的優良作風,始終堅持宗旨意識。在東北解放戰爭期間,人民群眾對戰爭的巨大支援和貢獻是勝利的源泉和重要保証。在遼沈戰役的人民支前統計中,有無數讓我們驚嘆和感動的數字,動用民工183萬人、擔架13.7萬副、糧食5.5萬噸、修路2185公裡等等。在中國共產黨和解放區政府的領導下,人民以巨大的人力、物力生產支前,支援解放戰爭。在廣闊的東北戰場上軍民團結、魚水情深、並肩戰斗,正如歌中唱到的那樣:最后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后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他上戰場……東北各族人民為東北解放所付出的代價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延邊朝鮮族特等烈屬模范李玉今,在參軍熱潮中,連續送走了自己4位親人參軍。李玉今全家10口人,她深知如果丈夫參軍,生活重擔就會落到自己身上,但她依然堅定地對丈夫說:“干革命就得豁出去,你放心去吧!家裡的一切由我來承擔。”她送走了丈夫,又動員小叔子林升龍參軍。李玉今25歲那年,丈夫林池龍在四平戰斗中光榮犧牲,她忍著悲痛,白天帶領互助組生產勞動,晚上勸說公婆,戰爭難免會犧牲和流血,又把兩個弟弟雲龍和青龍也送去參軍。李玉今舍小家為大家,平凡而偉大的事跡感動無數人,被評為支前模范,出席了全國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遼寧省北鎮縣李屯村婦女主任佟玉蘭,在絮絎運動中,主動請戰,帶動全村婦女僅用10天時間做軍鞋500雙,紡棉線400多斤,超額完成了任務,同時還把群眾節省的3萬斤糧食,打的5萬斤軍馬草都交到前線,被遼西省政府命名為支前模范。整個戰役中,哪裡有我軍戰斗,哪裡就有人民群眾支援,是什麼力量,讓原本遇到戰爭就會四處逃難的老百姓,不顧身家性命推著手推車、挑著糧食奔赴最危險的戰場?遼沈戰役勝利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群眾路線的光輝史。

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的根本因素。共產黨人正是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站在大多數人利益一邊,才為遼沈戰役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對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來說,執政中的最大優勢和最大危險,都跟“人民群眾”相關——能夠密切聯系群眾,黨就擁有了最大優勢﹔而如果脫離人民群眾,黨就會面對最大危險。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對每個黨員干部來說,我們要繼續傳承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群眾路線的優良作風,始終堅持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隻有心系群眾、服務人民,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才能無往不勝。

傳承艱苦奮斗、嚴守紀律的優秀品格,始終加強作風建設。“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裡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這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毛澤東同志所提到的“不吃老百姓蘋果”的事跡,就是在遼沈戰役中發生的。1948年9月29日,東北野戰軍四縱解放了興城,直屬隊擔任看管城西果園的任務,蘋果的香氣迎面而來,十分誘人。但戰士們再渴也不吃老百姓一個蘋果,還將落在地上的蘋果裝進筐裡,擺放在老百姓家的窗下,因為他們知道吃一個蘋果也是違反部隊紀律的。后來,戰士們“不吃老百姓一個蘋果”的消息轟動了全軍,十師被授予“秋毫無犯”“仁義之師”的獎旗。正是我軍始終加強作風建設,嚴明紀律,才取得了遼沈戰役最后的勝利。“不吃老百姓一個蘋果”的故事教育了幾代人,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

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從嚴治黨解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打出作風建設組合拳,以嚴格自律的作風建設,向人民群眾作出鄭重承諾。傳承遼沈戰役艱苦奮斗、嚴守紀律的優秀品格,全面淨化黨風政風,一刻不能鬆、半步不能退,要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如今,戰爭的硝煙已經隱退到歷史的深處,遼沈戰役作為人民解放軍發展歷史中的瑰麗篇章已載入史冊,而70年來它所記載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它所展現的中華英雄兒女矢志不渝的共產主義信念、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和嚴守紀律的優秀品格,將永遠激勵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錦州市委黨校政治理論教研室副主任)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