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成都《先鋒》雜志

“兩新”組織深度融入社區治理
繪好城市基層黨建最大同心圓

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0日15:18    來源:先鋒

近年來,成都市委組織部堅持“‘兩新’組織不僅是基層黨組織的覆蓋對象,更是參與治理、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理念,緊緊抓住全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有利契機,引導扎根於社區的社會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參與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建設,圍繞黨組織這個“圓心”,描好專業化、融合化、自治化的“半徑”,不斷構筑城市基層黨建最大同心圓。

黨建組團、抱團發展、兜底管理,夯實“兩新”組織黨組織“圓心”

錦江區共有29家社會組織性質的民辦醫療機構,在2014年前,僅有2個機構成立了黨支部。在區民辦醫療機構黨建工作指導站建立后,加強了對民辦醫療機構黨建工作的指導力度,推動各民辦醫療機構在重業務的同時抓黨建工作。目前,已經建有獨立黨支部6個,聯合黨支部4個,組織覆蓋率達到91%,工作覆蓋率100%。

近年來,成都市緊貼園區、商圈、樓宇、專業市場、社會組織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的特點,以園區為龍頭,在商圈、樓宇、專業市場等非公有制企業聚集區,突出行業相近、地域相鄰、黨委領導、企業參與的原則,廣泛推行“黨建組團”,實現黨建與業務雙向“抱團發展”。目前,全市591個產業園區非公企業黨的工作覆蓋率達到100%,規范化管理的工業園區黨的組織覆蓋率達到90%以上。在社會組織黨組織發展方面,按照“行業重點突破”+“源頭同步孵化”建黨模式,在成立社會組織的同時,同步成立社會組織黨組織。目前,成都市共依法登記社會組織9351家,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6.68家,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同時,引入第三方機構對登記類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進行量化考核,明確無黨組織、無黨員、無黨的工作覆蓋的“三無”社會組織不能評為3A以上等級,不能獲得政府資金幫扶,不能承接政府購買服務。

以“黨建+共融”為核心,“專業化”半徑讓社區服務更精准

快樂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是一家專門從事社區教育服務的社會組織。自承接社區藝術坊以來,中心黨支部積極整合社區、樓宇、學校內各類資源,將微公益與藝術結合、黨建與自我成長結合,以興趣引導、合作拓展等多種方式,設計開展“現代油畫”“天府藝術”“手工匠人”“黨建小課堂”等專業化培訓、藝術活動135場次,串起街道與樓宇、樓宇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愛和友情,使樓宇社區成為各方凝聚的新紐帶。6月7日,快樂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成功轉型為社會企業。

抓好城鄉社區治理“專業化”是解決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關鍵。近年來,成都市委組織部積極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和社會服務合作機制,積極引導“兩新”組織黨組織發揮專業化優勢,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以黨建項目化的方式,為群眾辦實事、辦小事,當好社區“兩委”的得力助手。同時,積極協調民政、工商、財政等多方資源,規定必須建有黨組織、評定為3A以上級別的社會組織和社會企業才能購買政府服務項目,以頂層設計有效規范設置政府購買服務流程。規范服務項目、資金來源、服務程序以及黨員身份的“四公開”制度和統一穿著“黨群紅馬褂”制度,明確“兩新”組織在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過程中,鮮明亮出黨組織旗幟和黨員身份,凸顯財政資金的政治性,引領社會組織發展與傳導黨的執政理念精准對接,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凝聚黨心民心。

以“黨建+共享”為基礎,“融合化”半徑讓群眾生活更幸福

黌門街社區因靠近華西醫院,病患家屬車輛多,一直以來停車都不方便。轄區內“暢行停”協會黨支部了解這一情況之后,積極動員轄區黨員在上班后將閑置的23個車位給病患家屬車輛共享。隨后發揮轄區在華西醫院、駐區單位、商業賣場工作的黨員資源,與其所在單位積極對接,提供“共享停車位”527個,緩解了黌門街社區的“停車難”。

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心境,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近年來,成都市委組織部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社區服務為基礎,積極探索社區資源共享機制,鼓勵社會組織和非公企業與社區信息共通、陣地共用、文化共融、服務共享,引導社會組織和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區域黨建聯席會兼職委員,共同參與矛盾糾紛調處、社區發展治理等等工作內容。“黨建引領、兩新發力、跨界合作、融合發展、服務惠民”的新型城市基層黨建共建共享方式初具雛形。

以“黨建+共建”為支撐,“自治化”半徑讓社區建設更溫馨

翡翠城社區非公企業“從前漫藝術生活空間”黨支部,從2016年開始倡導“社區伙伴計劃”,高效整合轄區黨建資源,牽起轄區17個社會組織、4個居民自組織、13家商企和229名黨員群眾的手,共同開發社區特色教育課程、開展老年人日間照料活動、開設“依法維權伴我行”特色“龍門陣”課堂,切實解決轄區內物業矛盾糾紛、養老托幼、公共服務等方面難題。老年人日間照料活動開展以來,老人們自發成立“我在你身邊”互助會自組織,他們說,“享受著如此優質的養老服務,我們也有大把的時間,應該為比我們年紀更大、更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商圈樓宇、專業市場、互聯網等新興業態越來越豐富,社區居民、駐區的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轄區內的各種新興業態共同構建形成了社區范圍內的小社會。“小社會”連著“大社會”,“小氣候”影響“大氣候”,他們既是社區發展治理“局內人”,又是社區發展治理的“受益人”。今年以來,成都市“兩新”組織黨組織在參與社區發展治理過程中,激活有時間、有精力、有經驗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工人、老模范、老專家、老政法、老軍人、老文藝、老積極分子“十老”退而不休的動力源,開展居民自我服務、互幫互助、有序自治,並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運行督導機制。

社區的變化不僅在於環境的改變,更在於駐區企業、社會組織的共同參與,最終惠及群眾。握緊黨組織這一“圓心”,繪好專業化、融合化、自治化的“半徑”的多元半徑,成都市“黨建引領、兩新發力、跨界合作、融合發展、服務惠民”的新型城市基層黨建同心圓越畫越大,城市成長的熱度、人心向善的溫度傳遞的越來越遠,社區越來越有活力、居民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守望相助、鄰裡相親、出入相友”的社區生活共同體正在形成。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