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均齡32歲:青春的風採

——記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研發中心團隊

2018年10月02日10: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均齡32歲:青春的風採--記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研發中心團隊

農業科技園區的科技人員朝氣蓬勃。 本報記者蔣國紅蘇強攝

農業科技園區的科技人員展示研究成果。 本報記者蔣國紅蘇強攝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猶在耳畔。這幾天,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研發中心這個平均年齡32歲的年輕團隊熱血沸騰,干勁十足。一代又一代墾荒人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的精神在這些年輕的面孔上得到再一次印証。

9月27日,循著總書記的足跡,記者走近這個年輕的科研團隊,感受豐收勝景背后科技的力量。

“我們的工作一半在田間,一半在實驗室”

9月27日一大早,記者一行走進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映入眼帘的是一張張年輕而有活力的面龐。談起9月25日總書記的到來,大家都很激動。園區主任李曉輝36歲,是這個團隊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作為科研人員,總書記的到來是對我們的肯定,既感到興奮又感到沉甸甸的責任。”

2008年碩士畢業后到園區工作,十年來李曉輝迅速成長。他說當時選擇北大荒就是認為北大荒代表著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想把自己所學投入到生產實踐。雖然全年無休息,雖然三年沒回過樺南的老家,但這裡有不斷學習成長的平台,發展的空間和機會越來越多。

這個始建於2004年、隻有30人的團隊,近些年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據李曉輝介紹,園區核心區面積500畝,智能溫室1萬平方米,現有科技人員30人。園區具有現代農業展示、科技創新研發、技術推廣帶動、成果轉化示范、農業人才培訓和休閑旅游觀光六大功能,2010年被科技部命名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累計完成各級科研課題576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2項,引進各類作物新品種900多個,先后榮獲了“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這樣的團隊中工作,金立軍感到很自豪。和李曉輝一樣,中國農業大學碩士金立軍也是這個年輕團隊當中的“大哥級”人物。作為土生土長的建三江人,與一心要留在大城市的其他同學不同,他從上大學那天起就一心想回到家鄉,要為家鄉農業發展做出貢獻。2005年,在哈爾濱的招聘會上看到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招聘信息,他喜出望外,馬上決定返回家鄉應聘,從此當起了一名化驗員。

作為全國最早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研究的單位,金立軍最早的工作是檢測土壤成份。“這是一項枯燥的工作。”他說,“我經常沒白天沒黑夜地在實驗室重復一組動作——給土樣稱重,曾經連續30天坐在天平前,隻為了能做到最精准。”

現在已經是化驗室副主任的他告訴記者,農場122萬畝耕地的土樣他們已經測了個遍,每年檢測的土樣多達1200份左右。“我們的工作是一半在田間,一半在實驗室,很多時候比種植戶更辛苦。早晨三四點鐘天亮下地,晚上天黑了看不見才回,回到家累的躺床上就睡著。就算是冬天農閑了,我們的工作也不能停下。”

金立軍說:“現在我們大學一個班30人,隻有兩三個還在從事農業這行。大多數人已經轉行,有的同學已經年收入上百萬元。但我沒有轉行的打算,我感覺我做的事非常有價值。”金立軍笑得很朴實。

90后扎根北大荒這片土地養育了我

當記者提出要採訪90后韓幫東時,他沖著記者腼腆地笑著。他說自己不是這個團隊中最小的,他努努嘴,指著旁邊的李光旭說,他是我們這最小的。李光旭是1995年出生,去年來到園區工作,和韓幫東同樣是北大荒第三代的他和小韓有著共識:對自己做出的選擇沒有后悔。“剛畢業時也有留在大城市的機會,但這片土地養育了我,雖然科研工作枯燥乏味,但從沒后悔過自己的選擇,尤其是總書記來后,對自己的職責和信念更加堅定了。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就是我的榜樣,他們能踏踏實實做好科研工作,90后也同樣能做到。”

同樣是90后的還有王宇飛。身為來自沈陽農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她熟練地操作著手中的土壤試驗。談到工作,她一臉認真地告訴記者,目前她主要負責對土壤中養分含量的試驗和化驗,最后綜合各方數據,對當地土地地力進行有效評估,得出結論。第二年春播時相關單位便可參照土壤養分含量進行配方施肥,達到肥料合理利用的效果。

李曉輝用兩句話總結他們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枯燥和艱辛是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由於全年無休息,李曉輝說在孩子5歲前都沒怎麼抱過。有艱辛、有寂寞、有愧疚,也有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外面的大城市雖然有時也會向往,但能夠俯下身子扎根黑土地是一種朴素的情懷。

牢記殷殷囑托讓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當總書記走到離我一米左右距離、伸出了手說你好時,我感覺自己心跳加速,空氣仿佛都靜止了……”園區黨支部書記苑麗說起當時向總書記介紹園區情況時的場景,仍動情不已。這是9月28日園區研發中心黨支部“謹記總書記囑托,助力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9月份主題黨員固定活動日座談會上的場景。

為學習踐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發中心黨支部以9月份黨員固定活動日為契機,組織全體科研人員重溫講話精神,結合工作崗位,談體會、談感受。

“那天我特別興奮,見到總書記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地走進化驗室的那一刻,我全然忘記了緊張。”座談會上,向總書記做演示土壤化驗工作的技術員張少波激動地向大家講述著見面的情景。當王宇飛談到這次能見到總書記時,這個90后女孩從嚴肅認真的神情立刻變得興奮起來,“本來見到總書記十分緊張,可與總書記握手后隻覺得渾身都特別溫暖,總書記還微笑著沖我點頭,那種興奮的心情讓我一輩子都無法忘懷。這次我們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得到總書記的認可使我感到無比自豪,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工作,用我的知識和技能回報這片廣袤的黑土地。”

大家爭相發言,紛紛表示,總書記的到來是對北大荒農墾農業科研工作的肯定、對農業科研基層工作者的認可,一定要牢記總書記對農業科研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囑托,壓實責任擔當,爭先創優,擔負起“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國家隊責任,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為保証國家糧食安全,給建三江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建設現代農業“三大一航母”貢獻力量。

李曉輝說,我們現在內心都充滿著喜悅,但同時壓力更大了,責任感更強了。科研團隊所做的一些試驗性的成績,主要是面對種植戶,以解決他們生產中的問題做落腳點,為他們節本增效做出努力,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在保護耕地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今后我們重點要在優質米的品種篩選、技術研發等方面進行創新。

經歷70載春秋,北大荒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在這個年輕的團隊中,奇跡正在發生……

(責編:高巍、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