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要聞聯播
分享

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系列報道之七·河南蘭考篇

總書記要我們對標焦裕祿

記者  曹樹林  馬躍峰  董絲雨  左怡兵

2018年09月25日07: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1990年7月15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多年來,習近平始終強調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他曾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習近平同志先后3次來蘭考視察,要求我們學習焦裕祿,對標焦裕祿,讓群眾更滿意,把蘭考發展好。我們一定牢記囑托,人人爭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蘭考縣委書記蔡鬆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焦守雲(焦裕祿的二女兒):

他進門就說是來走親戚的

“本來有點緊張,但他進門就說,我是來走親戚的,聽了這話,我一下放鬆了很多。”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說。

2009年春天,在河南調研的習近平專程到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拜謁焦陵。2014年,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選擇蘭考作為自己的聯系點。同年3月17日,他到蘭考實地指導教育實踐活動,第一站就是焦裕祿同志紀念館。

第一次到蘭考考察時,習近平專程來到焦家小院,看望焦裕祿的子女和親屬。“他一一詢問我們的身體、工作、生活情況,關心‘焦三代’的成長。”焦守雲說,“他動情地說到,‘焦裕祿同志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還問‘你們認為怎麼學習焦裕祿’。”

“第二次見面時,我向他匯報,正在拍一部介紹父親事跡的紀錄片。”焦守雲回憶,習近平詢問了相關情況,叮囑隨行的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這部紀錄片可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教材。”

2014年3月17日晚,習近平來到焦裕祿干部學院,和蘭考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培訓班學員座談。他說,學習焦裕祿時我上初中,當時政治課老師讀報,讀著讀著便哽咽了,我們聽著聽著也流淚了。

正是在這個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了發人深省的“蘭考之問”: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並不長,但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精神財富,我們應該給后人留下什麼樣的精神財富?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由衷的崇敬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

“2014年3月18日,在蘭考縣匯報會上,總書記給我們誦讀了這首詞,現場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動。”時任蘭考縣委書記、現任開封市委政法委書記王新軍回憶說。

陳百行(蘭考焦裕祿紀念園管理處主任):

總書記說“八項規定”受到“十不准”啟發

“我也是來學習的。”2014年3月17日上午,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習近平對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說。

紀念園管理處主任陳百行回憶:“總書記對每件展品都看得非常認真,走到印有焦裕祿制定的‘干部十不准’的展板前,他駐足良久。”

不准用國家的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請客送禮﹔一律不准送戲票,十排以前戲票不能光賣給機關或幾個機關經常包完﹔一律不准到商業部門、合作社部門要特殊照顧……

“總書記仔細觀看修改痕跡明顯的‘十不准’底稿,認真聽取講解,並對隨行人員說,中央在制定‘八項規定’時,曾受到‘十不准’的啟發。”陳百行說。

2009年春,在蘭考縣干部群眾座談會上,習近平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再訪蘭考時,他對焦裕祿精神作出新的論述——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朴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不搞特殊化,習近平以身作則。王新軍說:“總書記在焦裕祿干部學院吃的是大鍋菜,四菜一湯,住的是普通學員宿舍,離開時按照標准,交納了食宿費。”

許靜(時任蘭考縣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總書記要求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

“總書記要求我們像焦裕祿那樣,把百姓當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來服務。”4年來,許靜把習近平的要求當作座右銘。如今,她已是桐鄉街道紀工委書記,被蘭考縣評為“焦裕祿式的好干部”。

2014年3月17日下午3時,習近平到蘭考縣行政服務中心考察。許靜是辦事大廳的工作人員,“總書記滿面笑容,非常隨和。看到一對新人來領証,他高興地向他們表達誠摯祝福。”

在服務中心,習近平仔細詢問焦裕祿民心熱線、縣地稅局、縣財政局、縣規劃局辦事窗口的工作人員,了解工作流程。他與前來辦事的群眾交流,聽到大家為“一站式”服務點贊,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

看見牆上貼著“服務忌語”:“還沒上班,誰叫你來這麼早?”“不知道”“你問我,我問誰?”習近平停下腳步,肯定這些“服務忌語”很細很實很有針對性。他說,對人民群眾沒有感情才會說“忌語”,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就不會說“忌語”。

習近平指出,窗口單位是查擺和解決作風問題的重點部門,要不斷改進,使服務更加精細、規范、高效。他叮囑工作人員,為民服務不能刮“一陣風”,不能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

“總書記說,硬件好,固然好,但關鍵是服務要到位,說到底,要有一顆像焦裕祿一樣為人民服務的心。”習近平的這席話,至今仍時時激勵著許靜。

閆春光(蘭考縣東壩頭鄉張庄村村民):

總書記鼓勵我早日脫貧

“總書記就像長輩一樣,可隨和了。”蘭考縣東壩頭鄉張庄村村民閆春光回憶當時情景,仍是一臉幸福。

2014年3月17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來到閆春光家,同一家人嘮家常。張庄村是焦裕祿防治風沙最先取得成功的地方。閆春光的奶奶張景枝,曾擔任生產隊的婦女隊長,參與了當年的治沙工程。

閆春光10歲時父親病故,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10年前,考慮到老人年歲大了,在外打工的閆春光回鄉辦起了養雞場,因為缺資金、缺技術,一度遇到了困難。

“總書記一進家門,先看廚房、奶奶的臥室,詢問致貧原因,鼓勵我早日脫貧﹔又到客廳,握著我奶奶的手,問她身體怎麼樣,有沒有醫療保險。”閆春光說。

隨后,習近平與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進行了座談,他說:“跟大家面對面交流,能夠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感受和實際要求,這個目的達到了。”他叮囑當地干部要切實關心農村貧困家庭,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2015年,閆春光申請到扶貧貸款,擴大養殖規模,縣畜牧局定期提供技術指導。當年底,閆春光順利脫貧。如今,他養了1萬隻蛋雞,賣雞蛋“每天賺1000多元”,還重新裝修了房子,添置了家具,他把習近平“家訪”的大照片挂在客廳中心的牆上。

去年3月,蘭考在全省率先摘掉“貧困縣”的帽子。眾多行業龍頭企業到蘭考投資興業,為當地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雷中江(蘭考縣東壩頭鄉張庄村老黨員):

總書記聽我說完帶頭鼓掌

“別看我今年80歲了,總書記來的那天我記得可清楚哩!”張庄村老黨員雷中江笑著說。

2014年3月17日下午4點多鐘,習近平在張庄村與干部群眾座談。雷中江坐在他對面。“會議沒有主持人,也沒擺鮮花和條幅,甚至連瓶水都沒給總書記准備。”

座談開始前,習近平說:“請大家講,我們是來聽的。”在聽取發言的過程中,他一直認真做著記錄。“看得出來,總書記就是想聽聽基層干部和老百姓的心裡話。”雷中江說。

雷中江第一個發言,提了3點希望:一是希望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要搞“一陣風”﹔二是希望領導干部要向焦裕祿學習,到群眾中去﹔三是希望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總書記聽我說完,帶頭鼓起了掌。我自豪得很!”雷中江很激動。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作風建設要做好抓常、抓細、抓長的文章。他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為民、務實、清廉,與焦裕祿精神高度契合。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恆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體現了共產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要大力弘揚。

4年多過去了,當天的情景時常浮現在雷中江腦海。“當年焦裕祿書記通過走訪群眾,總結出治‘三害’的經驗﹔如今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聽基層干部講,讓普通老百姓說,他為弘揚焦裕祿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表率!”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5日 01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