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0日08:48 來源:光明日報
圖為王繼才在開山島上眺望遠方。新華社發
編者按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王繼才生前是江蘇省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隻有兩個足球場大,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985年部隊撤編后,在島上設立了民兵哨所。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2014年,王繼才夫婦被評為全國“時代楷模”。今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執勤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連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王繼才的先進事跡談學習收獲、話體會感想,本刊特刊發一批黨員干部的學習感想。追思逝者,奮力前行。
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政治委員 崔震
最好的悼念是堅守
一座島,兩個人﹔沒有淡水,沒有居民﹔海風呼嘯,滿目蒼涼。在這個隻有兩塊足球場大的小島上,他默默堅守,一守就是32年,把自己的生命獻給祖國的海防事業。作為新時代邊防官兵,我們既要學習王繼才“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的朴素而高尚的愛國情懷,也要學習他32年如一日,以海島為家、與海水為鄰的執著堅守。
“風餐露宿寧非苦,且試平生鐵石心。”在共和國的版圖上,高寒的山峰、偏遠的疆域、危險的崗位,不僅有像王繼才那樣默默堅守的民兵護邊員,還有日夜與界碑相伴的邊防軍人。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繁華,在水天漂泊,在大漠堅守,在沒有軍號聲的時光中延展著生命的長度與厚重。他們不講條件、不求回報、不惜代價,甘把青春獻國防,把安寧留給大地。
我不由聯想到一個犧牲在邊防線上的年輕戰友。2002年5月,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清河口飛沙流火、酷熱難耐,入伍僅153天的張良隨連隊巡邏小組出發,他們翻沙丘,跨河槽,巡護著每一寸國境線。20多公裡的徒步跋涉,消耗了大量體力,突然一名戰友中暑昏厥,在生死關頭,張良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僅剩的半壺救命水留給了戰友,而自己卻因干渴難耐,體力透支,倒在了茫茫戈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手摟著武器,一手指向遠方,像一棵千年不倒的胡楊,將自己年僅19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邊境線。
最好的哀思是繼承,最好的悼念是堅守。依然是茫茫戈壁、漫漫黃沙,16年來,每次巡邏路過張良墓時,戰友們都要給墓碑前的軍用水壺裡續上半壺水。我想他們想續上的,正是戍邊官兵們為捍衛祖國神聖尊嚴從心中迸發出的滾燙血水,是他們摸爬滾打、苦練本領洒下的炙熱汗水,是看著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淚水,是流淌在戍邊官兵心中那股對黨忠誠、永遠涌動的愛國之河……
渴飲孤獨當美酒,笑聽風沙作壯歌。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追趕時代前進的步伐,而王繼才和一代代傳承張良遺志的戍邊官兵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執著堅守,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所需要的時代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邊防軍人,我們要像他們那樣,自覺把自己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樂於奉獻,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不計名利、勇於犧牲,是一顆螺絲釘就堅守崗位,是一滴水就滋潤寸土,是一塊煤就燃燒生命。這樣,共和國的鋼鐵長城就會因為我們的堅守而澆筑得更加巍峨堅固,國家就會因為我們的堅守而更加團結強大,人民就會因為我們的堅守而更加幸福安康。
河北省直機關工委駐康保縣道尹地北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陳宏偉
平凡人的不凡更可敬
王繼才同志是一個“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的代表。唯其平凡,才可愛、可敬、可學﹔唯其平凡,才更顯信念、品格、忠誠。
“大”與“小”上顯“不凡”。崗位如釘,責任如山。他愛“小家”,更愛“大家”,把青春年華和生命全部獻給了自己的事業。從“塞罕壩人”到王繼才,正是這樣的普通人,在默默奉獻中綻放“芳華”,祖國的繁榮富強才“根深葉茂”。
“長”與“短”上顯“不凡”。時間的年輪刻下的是忠誠,打磨的是意志。一萬多個日日夜夜,面對以海島為伴的孤獨,面對家責難盡的愧疚,王繼才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老實人”是對他最朴實、最中肯也最崇高的評價。
“苦”與“樂”上顯“不凡”。一個人如果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將自己的“個人夢”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去,才會升騰起“你不守、我不守,誰來守”的責任感,才會升華出以苦為樂、苦中有樂的格局境界。
作為扶貧干部,我們要向王繼才同志學習,學習他信守誓言、終身報國的愛國精神,學習他忠於職守、盡職履責的奉獻精神。
要像王繼才同志那樣,扛得住“重擔壓”。扶貧攻堅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以及各級黨組織的重托,承載著廣大貧困群眾的殷切期盼。作為駐村扶貧干部,要以王繼才同志為學習標杆,不計個人得失,勇挑重擔、敢打硬仗,頂起自己那片該頂的天。
要像王繼才同志那樣,經得住“困難砸”。駐村扶貧是我人生中的難忘歷程和寶貴精神財富,越是艱難困苦,越能洗淨鉛華、純粹品質。工作中要不畏困難、不怕吃苦、不懼挫折,隻有經受住一次次工作、生活、作風等全方位的錘煉,才能學會農村工作“十八般武藝”,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扶貧干部。
要像王繼才同志那樣,耐得住“時間磨”。駐村扶貧任重道遠,非一日之功,要始終如一地保持旺盛的朝氣、銳氣,群眾一日不脫貧,就一日不鬆勁、不懈怠,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確保兌現向群眾作出的“為扶貧留下小康、為村裡留下產業、為老百姓留下念想” 的鄭重承諾。
(記者 耿建擴、陳元秋整理)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郭方天
守島就是守家 國安才能家安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越是艱險越向前。正因為有著這崇高的精神境界,所以一個當初無電、無居民、無淡水且被海風刮得滿目瘡痍的僅0.013平方公裡的開山島,王繼才毅然上島執勤。用他的話來說,“開山島雖小,卻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總要有人來守”。在32年的守島工作中,工作生活之艱險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王繼才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使得他堅守不棄。
家事融入國事,困難再大也能克服。開始是王繼才一人在島上,后來是夫婦倆都上島執勤,家庭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但都被王繼才的“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的愛國精神所化解。在島上,生活條件是艱苦的,王繼才夫婦倆的日常生活資料完全要靠自給自足,但他們從不向組織開口提條件。遇到台風,無船出海,島上的煤用光了,隻能吃生米﹔妻子生產無法及時送醫院,王繼才自己接生﹔父母生病時不能照顧,大女兒結婚也無法及時趕回等種種的困難,都沒有讓王繼才夫婦動搖一心守島的信念。他們認為,家庭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家庭小事必須服從國家大事。王繼才母親的話體現了家人對夫婦倆的支持,更代表他們夫婦倆的心聲——“盡忠就是盡孝,守海防就是盡大孝”。
面對小島的惡劣環境,他們夫婦倆沒有坐等熬日子,而是樂觀地修繕營房、建設碼頭、植樹種菜,把開山島整理得漂亮而有生氣。王繼才雖沒有豪言壯語,但是,他對理想信念的絕對堅持、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對國防事業的絕對敬業,體現在他的日常的每一個行動中。
王繼才身上的精神,是真正崇高的家國情懷。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民警 張文靖
陪伴人民衛士的是不變的初心
不同行業有不同分工,但為國守島的王繼才與我們民警有著相同的使命——捍衛和平、保家衛國,做人民安全的守護人。在這個層面上說,王繼才也是我們民警的好戰友。今天,我為失去這位戰友感到深深惋惜和悲痛。人可以平凡,但不應平庸。32年矢志不渝做好守島這一件事就不平庸,他的人生可敬而高貴。
公安工作緊張繁重,但因為王繼才,我們暫且放慢腳步,認真體會他、學習他,與他高尚的靈魂對話。在這個物質精神生活豐富的和平年代,我們為什麼要選擇辛勤付出,面對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答案很簡單——安全是人最基本的保障,是一切幸福賴以存在的基礎,我們要去做人民群眾安全與幸福的守護者。
我曾長期在基層派出所工作,在辦案一線度過了我美好的青春年華。夜以繼日奮戰、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面對流血危險沖鋒在前,是職責所在,也是家常便飯。雖然轄區要比王繼才守護的孤島繁華得多,但我們也一樣要忍耐寂寞,接受各種考驗。節假日,我們沒有多少機會陪伴心中牽挂的家人,必須堅守在崗位上﹔酷熱的夏夜,同齡人喝著涼啤酒、聊著天時,我們身著警服、持戴警械在社區街道巡邏執勤﹔寒冷的冬日,居民們在家裡享受暖氣帶來的溫暖,我們還奔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路上。那些艱辛的日子裡,陪伴我們的是一顆不變的初心。
我至今記得一個抓捕盜竊團伙的夜晚,大雪裡的漫長等待,戰友們的眉毛、睫毛、嘴唇邊都挂上了冰碴。一個剛加入警察隊伍不久的小伙子對我說:“隊長,我還是有點緊張,感覺不到冷。”他的臉上還留著少年般的稚嫩,而眼中滿是人民衛士的堅毅。他那句話曾讓我潸然淚下。為了群眾平安、萬家祥和,為了祖國安定、民族興盛,這不正是我們人民警察的初心和幸福所在嗎?
就在此時,有多少個王繼才一樣的衛士在守護祖國的小島,又有多少戰友正在保衛群眾安全的陣地上?正是因為有王繼才這樣的人,人民群眾的安定生活才有了堅實的保障。人民公安為人民的理想追求,“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光榮承諾,最終都會落在一個個堅實的臂膀上。
(記者 彭景暉整理)
重慶市忠縣縣委書記 賴蛟
他的身上有最純粹的忠誠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一島、一家、一生,王繼才同志的堅守和付出,彰顯了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的忠誠本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要把“絕對忠誠”作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力營造“講政治、轉作風、干實事”的政治生態。
忠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縣,當前正著力弘揚“忠”文化,更要以王繼才為榜樣,忠誠擔當、創新作為,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要以“政治體檢”驗身“絕對忠誠”,進一步完善已探索建立的黨員干部“政治體檢”清單,以正面清單定“紅線”,以負面清單劃“底線”,以反向調查驗“真身”,確保“絕對忠誠”的政治標准和政治能力,讓黨員干部永葆本色。要以良好政德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全社會忠於國、忠於業、忠於信、忠於禮,引導全民聽黨話、跟黨走,使“忠”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勇於擔當,干字當頭”,黨員干部要擔當實干。沒有淡水,沒有電,王繼才在小島上,日復一日升旗、巡島、守護航標,彰顯了擔當實干的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願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於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忠縣地處長江上游的三峽庫區腹心,面臨著保護生態環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雙重壓力,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擔起責任、干在實處,加快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示范縣。
在廣袤的神州大地,每一域都是新天地﹔在偉大的新時代,每個人都是奮斗者。我們一定弘揚王繼才同志的時代精神,增強謀劃力和執行力,守好忠誠高地、擔起千鈞重任,書寫無愧於偉大時代的壯麗篇章。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白向坊
因為信仰 所以無怨無悔
堅守孤島32年,無怨無悔32年,靠的是什麼?是信仰。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去世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贊揚他: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堅守孤島32年,王繼才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用行動奉獻了一輩子。巡海島、護航標,斗轉星移,周日復始,枯燥孤單,但卻一直兢兢業業,無怨無悔。他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平凡之中成就輝煌事業,給時代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腳。正是無數個“王繼才”的堅守,持之以恆地謀新創業,才為新時代增光添彩。
王繼才的事跡,給我們廣大黨員干部作出了表率,激勵我們在本職崗位上敬業、擔當,腳踏實地做出成績。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強基固本、凝魂聚氣的基礎工程,融入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不斷提高黨員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社會文明水平。
我們堅持項目化推進、陣地化建設、生活化落實、制度化保障,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工程,使思想道德建設具體化、形象化,實現了宣傳思想工作化虛為實。把農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具化為孝誠愛仁“四德”工程、家風村風行風“三風”建設工程、新面貌新風尚新品行新生活新秩序新文化“六新”工程等12項工程,制定了《淄川市民“四德”公約》《淄川文明規矩10條》等文明約定,把思想道德建設融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作為全區各項工作的基礎工程進行推進,群眾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培育了良好家風、文明鄉風和淳朴民風。
王繼才身上所呈現出的時代精神,對我們既是鼓勵,又是鞭策。隻要人人堅守崗位、擔當奉獻,新時代的中國就一定會更加富強,更加美麗。
(記者 趙秋麗整理)
武警廣西總隊百色支隊靖西中隊中隊長 袁木軒
愛國 不需要太多的語言
王繼才用他32年如一日守衛的“碧血丹心”啟示我們,愛國不需要太多的語言,而是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中國領海數以千計的大小島嶼中,開山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在這個孤島上,前任的十幾個民兵最長隻堅持了13天,而王繼才堅守32年,妻子辭去工作陪伴丈夫。歷經艱難困苦,信念歷久彌新。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王繼才在面對家與國、個人與集體、私利與公義的取舍時,堅定地選擇了后者,選擇為國家和人民的事業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他是這個時代的燈塔,照耀著忠誠與信仰之路。11680天的風雨,190面被風雨撕破的國旗、40多本海防日志、1部手搖電話機、20部聽壞的收音機、10多盞用壞的煤油燈,王繼才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生命價值,詮釋了忠誠與信仰。他守的不僅是島,更是共產黨員之魂。
學習王繼才的堅定信仰。一種朴素的信念,一種對國土的熱戀,一種深入骨髓的家國情懷,使得王繼才32年如一日在一個島上奉獻出自己的珍貴青春年華乃至生命。作為戍邊軍人,我們責任重大,要鑄牢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自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錘煉自己,把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安全緊密結合起來,在實現強國強軍夢的征程中書寫人生的華章。
學習王繼才的平凡堅守。32年,11680天,每一天重復著相同的平凡,在每個凌晨守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每個黑夜洞察風吹草動。偉大不是隻靠力量,更多的是靠堅持。作為邊境線的守護者,我們要為祖國站好崗,戍好邊,就要如王繼才一般,平凡的事重復地做,以滴水石穿的堅持,久久為功的韌勁奉獻,站好每一班崗哨,完成每一次任務,在平凡的堅守中積蓄能量,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狀態,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記者 周仕興 通訊員 胡保衛整理)
相關專題 |
· 評論·熱議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