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91)

2018年09月11日08:35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3)

1986年1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鄧小平一再強調說:“抓精神文明建設,抓黨風、社會風氣好轉,必須狠狠地抓,一天不放鬆地抓,從具體事件抓起。”他強調,越是高級干部子弟,越是高級干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抓住典型,處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們下決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他認為這件事抓好了,就可以真正促進改革和建設。他指出:“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所以,不能不講四個堅持,不能不講專政,這個專政可以保証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有力地對付那些破壞建設的人和事。”

根據鄧小平的意見,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端正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措施,著重抓緊查處了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案要案。與此同時,為了從思想上解決全黨的認識問題,中共中央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明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以及所包括的內容和基本指導方針。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討論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確定了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這一基本指導方針。

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以后,全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種種客觀的和主觀的原因,“一手軟”“一手硬”的問題還突出地存在著,精神文明建設仍沒有擺在應有的位置上,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由於時間的積累和環境的變化,甚至出現了惡化的趨勢。這種情況到1988年和1989年上半年表現得更加突出。由於黨內不正之風的蔓延,嚴重滋長了早已存在的腐敗現象,並使社會風氣繼續下滑。與此同時,教育和科技事業也出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

這種情況引起了鄧小平的高度重視。1989年3月23日,他在會見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時,特別談到了要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的問題。他對客人說:“我們最近十年的發展是很好的。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展不夠。我們經過冷靜考慮,認為這方面的失誤比通貨膨脹等問題更大。最重要的一條是,在經濟得到可喜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沒有告訴人民,包括共產黨員在內,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堅持這個傳統,才能抗住腐敗現象。所以要加強對人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艱苦奮斗。這是中國從幾十年的建設中得出的經驗。”

在1992年初視察南方時的重要談話中,鄧小平再次強調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在談到廣東的情況時,他說:“廣東二十年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表示相信,隻要我們的生產力發展,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堅持兩手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可以搞上去。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幾年中,鄧小平對上海的建設與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多次指出上海開發晚了,但要后來居上,加速發展﹔要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要把兩個文明都搞好。

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號召全黨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1996年3月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再次明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必須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同年10月,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專門就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問題進行了討論,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對中國跨世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行了全面戰略部署。

第七章鄧小平與科教興國:

鄧小平不是一個科學家,但他是一個熱心於科學技術的政治家、戰略家。在世界上,像他那樣重視、關心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作用的政治家並不多見。

鄧小平理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思想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包含一系列的重要思想觀點,其中關於科技、教育的論述,內容尤為豐富。特別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是最反映時代特點,最體現創新精神,最富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思想觀點之一。鄧小平科技和教育思想,是對時代發展和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技術和生產力學說的重大發展和突破,是我們加速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南。

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世界,充滿了各種矛盾和競爭。

在激烈的競爭中,科學技術已成為顯示一個國家地位和綜合國力的支柱。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在國際上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間的較量。

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是鄧小平對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進行了科學界定和理論概括,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當今世界的重大科學命題。

許多研究者說,鄧小平關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是他一系列思想觀點中最體現時代特點,最富有創新精神的思想觀點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相關學說的突破性發展。

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僅要掌握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更重要的,還在於要從歷史與現實的實際出發,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鄧小平是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杰出代表,他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偉膽魄和極大的理論勇氣,重申並闡發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長期被忽略了的馬克思主義重要而基本的觀點,並總結當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新趨勢和新規律,作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為制定我國新時期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方針政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高屹)

(未完待續)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