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敬 鄭家建
2018年09月10日15:07 來源: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三十年前,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剛剛在全國開展,他就邁進了福州市委黨員電化教育培訓辦公室(以下稱福州市委電教辦)的門檻。此后的30個春夏秋冬,他與電教事業一路相伴,歷經風雨,堅守崗位,初心未變。三十年來,黨員電化教育的手段日益豐富、平台不斷升級,他也從青澀走向成熟,從外行變成內行。手中的設備換了一代又一代,身邊的同事走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終奮戰在電教片創作的第一線,鏡頭背后,初心依然。他——就是福州市委電教辦主任科員崔東。
求知, 三更燈火五更雞
有過軍旅經歷的崔東,說話辦事作風嚴謹、言出必行。1988年12月,剛從空軍部隊退伍的他進入了福州市委組織部從事電教工作。這一干,就是30年。
從軍營來到機關,隨著環境的變化,他真切感受到了角色轉變所帶來的壓力。“那時候我對電教一無所知。在空軍部隊我從不暈機,但到了電教辦我就開始暈‘機’了。”崔東笑著回憶說,“對,就是暈攝像機。”握過槍的他,起初端起攝像機來卻是莫名的緊張,機器上面的按鍵一個也不認識,拍東西就直直地站在那裡,連鏡頭角度都不會選。在部隊,新兵蛋子可以通過刻苦訓練、通過跟老戰士學習逐漸提高本領。可如今,該學什麼,該向誰拜師,崔東一頭霧水。
當過兵的人都有流血流汗不流淚的血性,為了盡快熟悉電教業務,崔東如飢似渴地學習各類相關書籍,單位保存的優秀電教片帶子,他看了一遍又一遍。雖然經過集中攻堅,他對基本的攝像知識已經掌握,但總感覺很難再上一個台階。這時,前往國內培養電視節目制作人才的高等學府——北京廣播學院(現稱“中國傳媒大學”)求學的想法,逐漸在他的腦海中形成。
1993年,為了“圓夢北廣”,崔東參加了當年的成人高考。但由於平時工作忙碌加上復習時間短,他遺憾落榜了。不過,他並未因此放棄夢想,仍然堅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終於在第二年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在課堂上聆聽自己敬仰已久的老師授課,令他格外興奮。當時他所在的班裡有不少同學從未接觸過電視節目制作,完成日常功課還是有點吃力的。而崔東因為從事過幾年的電教工作,積累了一定的拍攝經驗,學起各類課程來就比其他人得心應手。第二年的期末考試,他每門科目均達到85分以上,被學校評為優秀學員。
在北京廣播學院學習的三年時間裡,崔東不僅收獲了電視節目制作的新知識、新理念,而且對電教片拍攝的規律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此后,他除了更加努力地鑽研電教片制作,還不斷從書法、繪畫、篆刻、攝影等其他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用他的話說,終於熬成了電教老兵。
求實, 絕知此事要躬行
紙上談兵不是崔東的性格,學成歸來后,他迫切地想到“沙場”練兵。這個“沙場”他並不陌生,就是福州市委電教辦與福州電視台合辦的黨建欄目——《黨的生活》(后改名為《閩都風採》)。回到辦裡后,崔東與其他同事一起負責《黨的生活》欄目的拍攝與制作,節目由他們自採自編,經領導審閱后再交由電視台播出。
這檔每期15分鐘的電視節目,包括人物專題、閩海潮等多個子欄目。在跟班學習一年多之后,崔東逐漸掌握了欄目的拍攝規律和操作要求,開始獨立制作節目。然而欄目制作周期緊張,人手卻嚴重不足,電教辦的四名同志平時忙於其他工作,真正能投入到欄目中的制作力量最多也就兩個人。因此,在欄目播出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崔東都是單兵作戰,獨自一人下鄉拍攝素材,回來后加緊寫稿、剪輯制作,經常吃在機房、住在機房,一個人當成一個攝制組用。
那是一段雖然辛苦但卻很有意義的日子。在崔東負責欄目制作的十年間,每期節目都如期播出,從未延誤。后因電視台欄目改版,已經播出了400余期的《閩都風採》正式停播。這400余期節目裡,崔東親自參與拍攝制作的超過四百期,出色地完成了宣傳福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宣傳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等各項任務。
對待日常工作,崔東一絲不苟,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他也從不含糊。1990年,福州市東街口百貨公司總經理馮依淼在出差途中遭遇搶劫,不幸遇害。一時間社會上猜測紛紛、謠言四起。市電教辦受命拍攝馮依淼的相關事跡,還原真相,消除雜音。接到這項任務后,崔東馬不停蹄地趕往馮依淼的公司、家中和追悼會現場,採訪到大量的珍貴素材,記錄了一系列感人的場面,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電教片《不滅的燭光》。片子的播出讓社會上的各種謠言不攻自破,同時也向觀眾傳遞出一種信念:雖然馮依淼已離大家而去,但優秀企業家身上銳意改革的勇氣與勇往直前的精神永不泯滅。后來,《不滅的燭光》獲得了全國婦女題材電視片評比第二名,同時榮獲福建省黨員電教片觀摩評比一等獎,並被中央電視台引進播出。
求新, 領異標新二月花
“我們必須得跟上時代、跟上技術、跟上觀眾,不斷研究新的電教片拍攝技巧和表現方法,決不能吃老本。”這是崔東經常跟電教辦的新兵說的一句話。長期的制片實踐讓他逐漸摸索出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也對黨員電教片的創作有了獨到的見解。
從1997年至今,為兩年舉辦一次的福建省黨員電教課件觀摩評比活動拍攝參評作品就成了崔東的重要工作。其中,2000年拍攝的《陳玉春與熊貓巴斯》是他電教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決定拍攝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州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陳玉春后,崔東就開啟了在福州熊貓世界長期跟拍的工作模式,熊貓喂養、熊貓表演、日常起居等一系列行為細節都被他認真地記錄下來。不過,他很快意識到,如果單純靠這些相對平常的畫面來撐起整部片子,無疑會讓片子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而且也很難從中找到亮點來升華主題。看來不能走平常拍攝人物的路線了,於是他告訴陳玉春:“大熊貓發生任何事情,一定要及時通知我。”
拍攝進行了幾個月后,一天晚上十點,崔東突然接到了陳玉春的電話,說大熊貓巴斯病了。靠著多年積累的職業敏感與制片經驗,他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拍攝機會,便立即從家趕往單位,帶上設備,同陳玉春一起前往鼓嶺拍攝病中的大熊貓巴斯。從醫護人員對大熊貓巴斯的救治到陳玉春跑前跑后的忙碌,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畫面都被及時記錄下來。大熊貓的病情稍稍穩定后,他才迎著朝陽離開鼓嶺,拍攝工作整整持續了一個通宵。在長達一年半的拍攝過程中,他用客觀的鏡頭、平實的視角記錄下在這隻明星大熊貓身上發生的白內障手術、病后恢復等大事小情,而一組組珍貴的鏡頭無不體現著陳玉春主任對大熊貓的精心養護和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陳玉春與熊貓巴斯》這部片子隨后獲得了福建省黨員電教片課件觀摩評比一等獎。
水滴石穿,靠的就是堅持不懈的恆心和毅力。崔東用水滴石穿的精神攀上了事業路上的一座又一座高峰。他拍攝的講述中國戲曲梅花獎獲得者陳乃春的作品——《梅花香自苦寒來》,記錄外來務工人員擔任社區主任服務群眾的電教片——《一個外來工的小巷情懷》等多部作品先后獲得了福建省電教片評比一等獎。2008年,他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黨員電化教育工作者稱號。2017年,他指導拍攝的微視頻《守望孤島》在第十四屆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中被評為一等獎作品和十佳編導作品。
背負電教人的使命上路,崔東在起點就立下了服務黨員群眾的誓言。三十年后他仍然不忘初心,因為為人民服務永遠沒有終點。
(作者蘇炳敬系福建省委組織部電教中心干部、作者鄭家建系福建省福州市委電教辦干部)
(原載於《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雜志2018年第8期)
(《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