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西方輿論關於中非關系的論調很少基於確鑿的事實

——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中非研究所主任布拉緹格姆

本報駐美國記者  吳樂珺

2018年08月31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不久前採訪了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中非研究所主任黛博拉·布拉緹格姆。她表示,美國政客對於中國在非洲的活動很多看法實際上是不正確的,西方輿論關於中非關系的論調很少基於確鑿的事實。

布拉緹格姆首先向記者談及了她近期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一篇評論,有人指責中國的貸款方式破壞了非洲的經濟發展,增加了非洲的債務,且幾乎沒有創造工作機會。布拉緹格姆在文中運用實際案例和數據對上述不實說法一一予以駁斥。

布拉緹格姆研究中非議題近40年,出版了大量有關中非的研究成果,例如《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等書籍。

布拉緹格姆稱,她的研究團隊一直在努力構建中國貸款數據庫,初步統計,2000年至2016年,中國向非洲政府提供的貸款總額累計為1020億美元。“目前一些非洲國家出現了債務問題,但我不認為這是貸款方故意為之造成的”。事實上,“中國的貸款正在助力非洲發展”,她表示,中國的貸款一般都有較低利率和較長還款期,為非洲嚴重的基礎設施缺口提供資金,在一個逾6億人無法獲得電力的大陸上,40%的中國貸款用於發電和輸電項目,另有30%被用於更新非洲落后的基礎設施,電力和運輸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投資。

布拉緹格姆還表示,中國公司正在創造就業機會,在非洲的中國企業有至少3/4的工人來自當地。從商業角度上看這樣做有道理,與過去幾十年來將工廠遷至中國的美國和歐洲企業一樣,中國企業現在將自己的制造業外包給低成本國家,“我一直對中非合作的未來抱有樂觀態度,並且認為這依然是非常有益的、互惠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政府贊助中國企業去非洲購買大量土地,輸送很多中國農民去非洲種植糧食,然后再把這些糧食運回中國。布拉緹格姆認為這完全不符合事實。

“我做了學者該做的事,沒有繼續散播假新聞,而是建立了一個研究項目。” 布拉緹格姆告訴記者,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的團隊整理了一個數據庫,包括57個案例,內容為傳聞中國企業或政府已經收購或在談購買大型(超過500公頃)非洲農田,如果這些媒體報道全都是真實的,這將佔據非常驚人的600萬公頃,佔非洲總耕地面積的1%。

布拉緹格姆及其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追蹤每一個案例,從馬達加斯加到莫桑比克,從津巴布韋到贊比亞,事實証明,這些故事的近1/3都是虛假的,中國企業實際購買的土地總量僅為24萬公頃,佔報道數量的4%。“事實上,非洲目前仍然是食物短缺地區,還要從亞洲進口糧食。大規模購買土地和中國農民被運往非洲為中國種植糧食的故事大多是胡編亂造。” 布拉緹格姆說。

近年來,中國在非洲的能源領域投資迅速增加,西方不少輿論認為中國在非洲投資的首要目標是資源。對此,布拉緹格姆稱,石油和礦產品在中國對非洲的投資活動中的確佔有重要地位,但是能源投資並非中國在非洲投資的最重要領域,“我看到了一個全球化的成功故事,一個非洲的成功故事”。

她表示,許多非洲國家沒有經歷過經濟結構轉型,基本上仍然是農業和初級商品生產國,所以他們和外界的貿易關系就是這樣的,更多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就像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改革一樣,中國以前也出口石油和煤炭原材料,很快成了世界工廠,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很多非洲國家還沒有發生巨大的變化,也沒有實現經濟多元化,仍然在生產原材料。

當記者問及為何一直堅持研究中非議題並澄清大量有關西方輿論對中國在非活動的不實報道時,布拉緹格姆說,最初是出於好奇,但發現有很多失實的觀點和報道,“我想把正確的東西說出來,此外,我認為美中關系非常重要,但這應該建立在事實和証據之上,而不是被扭曲的實際情況”。

(本報華盛頓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31日 21 版)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