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中國夢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王培洲

2018年08月27日10:53    來源:刊授黨校

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構成一幅宏大的、催人奮進的歷史圖景,中國夢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一頭連著中華民族的歷史,一頭系著中華民族的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進行著偉大實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華民族之所以要實現偉大復興,是因為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中創造過輝煌,但是在近代以來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所以“偉大復興”才成為中國夢的應有之義,在“偉大復興”的目標下尋夢、追夢、圓夢,使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六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形象地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三句詩,生動敘說了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深刻詮釋了中國夢的內涵以及中華民族輝煌—苦難—偉大復興的歷史命運。

雄關漫道真如鐵

在歷史的巨鏡中,不難看到,近代以來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在西方列強的沖擊下,中國人民並未屈服,不斷奮起抗爭。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提出“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的主張,預料被束縛在盆中的梅花必定會恢復欣欣向榮的生機。在救亡、圖存、圖強的任務中,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和各種政治力量不斷凝自強之心,立自強之言,謀自強之實,力圖挽救中國於危難之中。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力圖在“器物”層面實現自強的變革﹔甲午戰爭的慘敗使人們發現單靠洋務運動並不能救中國,“戊戌變法”應運而生,焦點在於進行“政治”層面的改革﹔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面大旗,在“文化”層面啟蒙,進行著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証明了帝國主義列強畢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國的命運,這次革命的意義在於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盡管推翻了帝制,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然處在極端貧窮落后的狀態。孫中山曾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如何反對外國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如何擺脫封建專制統治下造成的黑暗的愚昧?如何改變國家貧窮落后的面貌,使之臻於繁榮富強之境地?歷史總是不停步地前進著,不斷呈現出新的內容。歷史長河大浪淘沙,在對“中國往何處去”的追問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從上海石庫門和嘉興南湖出發,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以往幾代先進中國人的努力,為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人民“站起來”繼續追夢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又與人民群眾一道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為社會主義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人民追求富強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基礎,加速了中國夢實現進度。

人間正道是滄桑

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過程中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40年前的改革開放絕不是在“跟著感覺走”,而是基於對“文化大革命”、中國發展落后以及國際形勢的深刻反思,是在堅守社會主義中國之路的基礎上,開辟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維度同向發力,共同澆筑實現“富”與“強”的中國夢。

改革開放用創造性的實踐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不斷証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合理性,不斷確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明確了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巨大解放,有力駁斥了“歷史終結論”等西方中心主義論調,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感召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取得高速的經濟增長,打造出“中國奇跡”,中國通過改革和開放趕上了時代,改革開放也在客觀上加速了中華民族追尋強國之夢的進度。如果承認實現中國夢是一個接續奮斗的過程,那就必須明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堅持、改革和發展。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全局來看,改革開放作為“人間正道”,恰恰証明了路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恰恰証明了前人栽樹,后人才能乘涼﹔恰恰証明了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也是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事業。進而言之,改革開放“歷史時刻”的開啟承繼了幾代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的努力,改革開放的“進行時”也同樣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去接續奮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過程中,中國不斷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轉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前景。

長風破浪會有時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續寫新的輝煌,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蓬勃生機﹔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蓬勃生機﹔使具有近70年歷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並在短短40年裡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煥發出蓬勃生機。

“長風破浪會有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時代獲得了更具體的實現道路。新時代有新的征程,具體表現為新“三步走”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決勝期,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考驗﹔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如果說中國夢凝聚著自鴉片戰爭以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那麼新征程則為中國人民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任務書和時間表。

中國崛起被國際媒體稱為“近年來最重要的全球變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發展必將寓於世界發展潮流之中,也將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機遇。”毋庸置疑,中國夢是建立在“世界歷史”維度之中的話語和圖景,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故事必須要放在全球化語境中去言說才能說清。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夢與世界命運之間的關系中,國際社會出現了一些曲解,誤讀了中國夢的和平發展主張,更沒有體會到中華民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內在胸懷,突顯出一種狹隘的西方中心主義思維。客觀地講,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本身就已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隨著中國不斷實現富強,則更加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構成一幅宏大的、催人奮進的歷史圖景,中國夢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一頭連著中華民族的歷史,一頭系著中華民族的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進行著偉大實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