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致富先“治心” 激發內動力

——勃利縣委開展黨建促脫貧工作側記

2018年08月21日13:18    來源:黨的生活

“沒想到,我能有機會站在台上講述自己的脫貧經歷。”兩年前還是西連村貧困戶的李才說,“因為我腰上有傷,干不了重活﹔想搞點兒種植項目,又缺少資金。對脫貧沒有信心。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醫院給我減免了看病費用,我家又種了半畝大蔥,去年各項收入加起來能有16 000多元,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2018年5月27日,在勃利縣倭肯鎮舉辦的“在脫貧路上知黨恩、感黨恩,除陋習、樹新風”主題宣講活動中,脫貧村民“現身說法”,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精准扶貧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自2017年年初以來,勃利縣委堅持以黨建為抓手,通過多項舉措,激勵貧困群眾提升脫貧的勇氣和干勁,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

建強堡壘,把人心聚起來

面對有些懶散的貧困戶,大四站鎮大連珠河村黨支部書記李建波一度很苦惱:“縣裡扶貧政策這麼多,養雞還有補貼,你為啥就不願意干呢?”

“養雞?飼料、糧食不得花錢買?雞都能把人‘吃’了。”聽到這樣噎人的回答,李建波隻能苦笑。

據了解,2014年至2017年,勃利縣不斷加大各項資金投入,然而,物質上的支持也滋生了部分貧困村民“等靠要”思想。

“出現這種現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沒有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是重要原因。”勃利縣委書記李明介紹說,為了掌握具體情況,2016年6月,縣委成立調查組,對全縣10個鄉鎮的黨建工作情況進行兜底。

“‘三會一課’不及時、不規范,村裡的黨員們一年都聚不上幾次,何談凝聚力?如果基層黨組織失去群眾信任,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就是一句空話。”李明說,通過調研,共發現組織生活開展不規范、黨員缺乏活動場所、農村黨員作用弱化等90多個具體問題。

基於此,勃利縣委決定,將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作為“治心”的突破口。2017年年初,勃利縣委在全縣選取30個基層黨組織作為試點單位,建立黨員活動站,為黨員和群眾提供活動場所、組織開展活動,把人聚起來,讓黨員動起來。

“我們採取先‘面’后‘點’的方式。”按照縣長王峰的思路,“先抓活動開展,提振黨員士氣,然后通過黨員的服務去影響群眾,從而樹立群眾對黨組織的信心,如此一來,黨組織在引領脫貧攻堅時才能一呼百應。”

於是,勃利縣委一方面在硬件上高標准打造黨員活動站,另一方面在活動形式上謀求創新。各活動站每月確定一個黨員樂於參與的黨日活動主題,引導黨員主動亮身份、展才藝,爭當骨干。

倭肯鎮東連村黨員活動站輻射周邊5個村屯,黨員們通過聚在一起唱紅歌、憶黨史,進一步激發了追學先進的熱情。

小五站鎮大義村在開展活動時,把黨的扶貧方針政策編排成快板書、三句半、順口溜,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黨員的覺悟,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群眾。

在開展豐富多彩活動的過程中,黨員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大四站鎮大連珠河村黨員活動站站長劉森的直觀感受是:“以前我們開會得和黨員百般商量,現在大家有事兒沒事兒都主動到活動站來,參加活動,過組織生活,積極學習並宣傳政策……心齊了,勁頭也足了。”

強化服務,用榜樣建信任

2017年3月,勃利縣委趁熱打鐵,以25個農村和11個社區黨支部為試點,創建黨員代辦協辦工作站,為貧困群眾提供“點對點”服務。

各試點基層黨組織根據代辦對象的實際需求,確立了代辦醫保、代交各類費用以及上門家政服務等多項服務內容。通過定期上門走訪慰問、不定期電話溝通等方式開展工作。

2017年春天,勃利鎮東崗村貧困農民張臣家的房子倒塌后一直租房住,這使他本來就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該村黨員代辦協辦工作站建立后,通過向上協調資金,最終幫他家建起了一處新式彩鋼瓦房。

“每月月初,協辦站的黨員們都會來我家幫忙干活。6月初,我家屋前還有一道障子沒立,他們過來就幫著豎起來了。我是真心感謝黨組織,感謝協辦站。”張臣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黨員們的真情相助也讓他深深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據了解,36個黨員代辦協辦工作站成立以來,黨員人均開展走訪慰問活動6次,為貧困群眾代辦各類事項3100余件。

隨著黨員活動站和代辦協辦工作站的日漸成熟,黨組織和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進一步激活,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度不斷提高。

2018年5月的一天,青山鄉中原村黨員王憲付在村口碰到了推著小車要去種地的貧困戶劉玉坤。一問才知道,車上裝的是玉米種子。

劉玉坤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村干部多次勸他搞養殖、種玉米,他總是“哼哈”敷衍,一直無動於衷,現在怎麼突然“開竅”了?

原來,代辦協辦工作站的黨員們不僅送服務上門,還不時告訴他一些致富信息,尤其是遠近脫貧村民的“事跡”,逐漸“撓”到了劉玉坤的“痒處”。

“別人行,我為什麼不行?”黨員們的上門服務和苦口婆心的勸講,讓劉玉坤深受觸動,他決定“活出個人樣”,不再把貧困當“光榮”,要靠勞動致富。

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韓冬感慨道:“與其讓干部干巴巴說教,不如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力量,用黨員去影響、改變貧困戶的生活和思想狀態。”

小五站鎮大義村黨支部針對2017年以來玉米價格下跌的市場走勢,讓黨員致富能手在送服務之余,將自身發家致富的經驗也傳遞給貧困村民,引導他們進一步認清優化產業結構對推進脫貧致富的重要性。目前,大義村125戶貧困村民流轉600多畝土地進行“旱改水”,每畝增收700余元。

如今,通過黨員代辦協辦工作站的積極運轉,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引領群眾實現“精神脫貧”上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營造氛圍,“治心”見成效

在做貧困群眾思想工作的過程中,勃利縣委發現,致富能手的“現身說法”著實有效,但逐戶說教的效果有時差強人意,集中宣講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當勃利縣委就公開宣講一事廣泛征求意見時,得到基層黨組織的積極響應。在倭肯鎮正陽村黨支部書記尹利梅看來,“讓農民教育農民,比干部單純說教更管用。”

2018年6月,勃利縣委組織部正式面向全縣貧困群眾舉辦“在脫貧路上知黨恩、感黨恩,除陋習、樹新風”主題宣講活動。消息一出,全縣報名參加演講的群眾多達563名。每個鄉鎮選取一個村作為主講地,簡單搭個台子,活動便正式“開鑼”。

在演講環節,讓脫貧戶講如何脫貧,讓非貧戶講不爭搶扶貧政策,讓貧困戶講黨的恩情——一件件具體事例、一點一滴的變化,道出了基層黨組織為貧困家庭送去的脫貧信心和黨的關懷,使現場群眾深受教育,追學先進、脫貧致富的氛圍更濃了。

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影響下,勃利縣農村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正在發生變化,信心更足、思路更清、干勁更大。

過去,小五站鎮大義村村民張春玲總認為自己脫貧無門。在參加了幾次主題宣講活動之后,尤其跟著那些脫貧戶一起“算細賬”,她逐漸認識到了勤勞致富比“等靠要”得來的東西更長遠、更實惠。2017年5月,她把自家36畝土地流轉到村裡的合作社,自己則在七台河市找了一份月嫂工作,每年收入可達24 000元,脫貧指日可待。

有著類似經歷的還有大四站鎮小連珠河村貧困戶王富海。過去,他一度抵觸脫貧幫扶工作,甚至將扶貧干部拒之門外。主題宣講活動開始之初,他的態度是“看熱鬧”,可是“熱鬧”看了幾次后,他的心活泛了。接著,又經過村裡的黨員和扶貧工作隊上門做工作,告訴他脫貧后的政策不間斷、幫扶不脫鉤,不僅解除了他的后顧之憂,也最終讓他算明白了賬——脫貧才是正路。現在,王富海正與幫扶人員認真謀劃脫貧路徑。

據了解,截至2017年年末,全縣貧困戶已脫貧9116戶、22 496人,其中有1880多戶貧困戶主動申請摘帽。

“下一步,我們要把黨員活動站、代辦協辦工作站、主題宣講活動等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持續面向全縣鋪開。”對於接下來的脫貧攻堅工作,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輝的思路更加清晰,“通過久久為功的恆心,讓勤勞致富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名貧困群眾心中!”(張樹鳳 滕菲 記者 王宇萌)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