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 范銳平
2018年08月20日10:10 來源:先鋒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四川視察,以寬廣視野、深刻洞察和戰略遠見為四川工作把脈定向,對成都發展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是新時代成都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根本遵循,要全面貫徹到城市工作實踐中去,經常對表對標、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為成都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全川共同發展開創了機遇、指明了方向。要帶頭貫徹、自覺擔當、主動服務、敢為善成,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為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作出更大貢獻。
堅持全面對表、主動對標,切實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擔當和行動自覺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是解決當代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科學理論指引。必須堅定有力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干在實處。
堅定踐行新思想,在學深悟透中知行合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綱領、旗幟和靈魂。要自覺做新思想的篤信者,認真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深刻認識新思想是解決時代問題的現實邏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邏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邏輯、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使新思想浸入血脈、融入靈魂。要自覺做新思想的擁護者,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把新思想作為政治信仰、精神支柱和引路旗幟,把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要自覺做新思想的踐行者,聚焦成都“新時代三問”,堅持把新思想作為統攬成都工作的政治綱領和行動指南,善於運用新思想蘊含的科學方法論分析工作解決問題。
堅定貫徹新理念,在城市實踐中全面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是成都工作的總遵循。要把新理念貫徹到總體規劃中,科學布局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推動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和產業經濟地理重塑﹔構建城市生態安全格局、全域生態體系和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深入開展“三城三都”創建工程,塑造別樣精彩的成都標識﹔科學布局戰略通道和開放載體,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格局。要把新理念貫徹到工作部署中,增強戰略謀劃力、項目策劃力、組織動員力、工作落實力,重塑轉型發展新動能、優化城市發展新空間、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開創對外開放新境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要把新理念貫徹到評價體系中,研究制定落實新發展理念指標評價體系,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轉理念、轉方式、轉路徑,樹立以新發展理念為價值導向的正確政績觀。
堅定落實新要求,在真抓實干中交出優秀答卷。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對成都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要求,是新時代出給成都的新考卷。要始終銘記、永遠感恩總書記的關心關懷,自覺在國家發展全局中找位置勇擔當,不負總書記囑托、不負新時代使命。要深刻理解、准確把握總書記對成都工作的新要求,聚焦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時代課題,緊密結合實際找准切入點、著力點,形成踐行新要求的認識體系和實踐路徑。要全面貫徹、堅決落實,全面抓好新要求落地落實,鞏固發展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施高效能治理,努力向總書記交上優秀答卷。
堅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主動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
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新格局,要求成都擔當關鍵的“主干”責任,形成全省經濟增長“發動機”和“穩定器”﹔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構成“多支”,形成全省新型城鎮化的增長點和新動能。這是省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重要要求的重大部署,是破解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大決策。
堅定不移建強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區域引領輻射帶動能力。圍繞提升經濟中心和區域帶動能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經濟體系,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聚焦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力爭通過3-5年努力,形成2個萬億產業集群、2個五千億產業集群、6個雙千億產業集群和一批成長性好的新經濟產業集群。加強與其他市州產業協同連接,打造以成都為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圍繞提升運籌調度能力,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和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爭取更多領事機構、國際組織、國際賽事會議等重大平台落戶,提高國際高端要素資源聚集和調度能力。圍繞提升創新引領能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充分運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引進公共研發轉化平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建立跨行業跨部門協作體系。圍繞提升文化影響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推動天府文化發展,打造特色鮮明、附加值高、原創性強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以高質量文化載體為抓手,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圍繞提升門戶樞紐能力,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加強雙機場定位研究,以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為重點,形成連接國際國內主要節點城市的高效客貨運輸網絡,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和“國際陸海聯運”雙走廊。
推動共建共興共享,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主動加強規劃對接。以城市空間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修編為契機,在產業體系協作、重大資源統籌、基礎設施對接、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等方面形成實質性進展。主動加強產業對接。協同開展產業成鏈、集群招商,推動跨區域項目和園區合作共建。建立“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市州”產業互動模式,探索“存量不動+增量分成”區域利益分享模式。加強基礎設施對接。加快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環線等快速通道規劃建設、鐵路公交化改造和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動公共服務對接。支持優質教育、優質醫療、文化體育、商務服務等領域合作,探索區域資源共享、政策協同、標准互認、一體結算機制。推動生態環境共治。健全跨區域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水源保護聯動機制和協同應對重污染天氣聯席會議制度,提高資源協作開發水平。
主動推進“五區協同”,提升區域發展整體效益和水平。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打造成德綿、成德資、成眉樂三大產業聯動區,深化成都科學城與綿陽科技城互動合作,加快建設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打造大成都、大峨眉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與其他經濟區協同發展,加強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航空港與瀘州港、宜賓港互動合作,推進成都經自貢至宜賓南向出川和成都經南充至達州東向出川高鐵通道建設,支持川東北經濟區主動承接成渝兩市產業轉移和配套產業發展,助推攀西地區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釩鈦新材料基地。推動成都與“三州”協同發展,完善成阿、成甘園區合作共建機制,規劃建設成都—涼山示范合作園區。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實施六項援助,助推“三州”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堅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持續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
“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是省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內陸和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重大要求、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戰略之策,是融入全球經濟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睿智之舉,也是破除區域發展阻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計,有利於通過開放格局之變推動四川發展版圖重塑,提高全省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
用好戰略機遇增強門戶樞紐地位。用好以成都為四向拓展起點的機遇,著力優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整體勢能。結合城市空間布局調整和主體功能區建設需要,精准定位“四向拓展”8條鐵路通道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形成的互動關系,借勢借力規劃一批支撐開放高地建設的平台。用好構建立體開放戰略通道的機遇,加強開放能力建設,助力“全域開放”。加大國際化物流企業、國際貿易商和跨國公司引進力度,形成全球要素配置和市場覆蓋能力,加快提升資源集成力、品牌影響力、通道轉化力和營商環境競爭力。用好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機遇,全力推進城市國際化進程。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引才力度,通過國際國內優勢資本和先進企業進入,激發帶動區域生產要素高效應用和潛在生產力轉化生成。
面向全球構建高質量開放型經濟體系。聚焦高質高端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構建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五大先進制造業和會展經濟、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生活服務五大新興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清潔能源、現代供應鏈等為支撐的新經濟新動能。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塑,精准繪制產業生態圈全球全景圖。聚焦集成引領構建開放型平台體系。發揮天府新區、高新區、經開區高端創新資源集成運用能力,以淮州新城為中心整合區域資源規劃建設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推動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高新區、雙流區和新津縣共建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高質量推進國別園區建設,打造“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等標志性載體,延伸西博會等重大展會價值鏈。加快構建多功能口岸開放平台體系,推動天府國際機場口岸建設和青白江鐵路口岸開放。聚焦高效便利構建開放型市場體系。落實新版外商直接投資負面清單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推進制造業及服務業有序開放。實施跨國企業總部提升計劃,爭取更多跨國企業、新興行業專業總部落戶。深度研判即將施行的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機遇,著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
對標一流全力推動營商環境國際化。強化遵循國際慣例的法律服務供給,建立健全自貿試驗區重大事項法定聽証制度和行政咨詢體系,探索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推行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直通車制度。強化體現國際水准的政策服務供給,定期發布外企投資白皮書,清理和取消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面差別化待遇,爭取國家級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強化鏈接國際網絡的通道服務供給,依托“空中絲綢之路”“國際陸海聯運”雙走廊和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蓉歐+”戰略示范區,建設面向全球、服務“一帶一路”的供應鏈樞紐城市和供應鏈資源配置中心。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府新區時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規劃建設好天府新區。公園城市作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文明為引領,是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復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必將開啟新發展理念在城市發展現代化進程中的全新實踐。
塑造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大美公園城市形態。彰顯大氣秀麗、國際現代的城市形態。以千年立城的靜氣塑造城市格局,構建“一山連兩翼”空間架構,促進集約高效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生態空間“共融共生”。以留白增綠的定力雕琢城市風貌,依山傍勢塑造反映成都地域特色、時代風貌的“新中式”建筑形態,構建疏密有度、錯落有致、顯山露水的城市界面。彰顯綠滿蓉城、花重錦官的城市綠韻。把綠道作為生態綠網的核心骨架,把公園作為生態綠網的關鍵節點,彰顯“城在綠中、園在城中、城綠相融”的大美意境。把都市農業景觀作為生態綠網的靚麗妝容,實施大地景觀再造工程,重現“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錦繡畫卷。彰顯開放包容、優雅時尚的城市文化。注重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現代工業文明遺產活化利用,保護提升一批承載文化記憶的歷史文化街區、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觀,打造“老成都、蜀都味、國際范”文化景觀。彰顯巴適安逸、簡約低碳的城市魅力。嚴格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和建設尺度,科學布局可進入可參與的休閑游憩點和綠色開敞空間。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新興服務業態。彰顯功能復合、城鄉融合的城市品質。堅持產城一體、職住平衡,推動城市空間利用由功能分割向系統綜合轉變。做優城市品質、創新社會治理,最大程度、更高標准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
全面彰顯公園城市的時代價值。提升人文價值。保護天府錦城“兩江環抱、三城相重”古城格局,構建“一環兩軸四線六片”市域歷史文化空間展示體系,推進自然生態本底、文化遺產空間、綠道系統網絡等相互融合。提升經濟價值。策劃建設生活型、生產型、滲透型場景,激發環保、文創、研發等新投資需求。引入國際化、時尚化、生態化消費形態,形成多維度、多層次的泛旅游產業格局。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推進知識、技術、信息等創新生產要素與傳統產業融合聚變。提升生活價值。營造尺度宜人、親切自然、全齡友好的社區環境,實現從“空間建造”到“場所營造”的轉變,推動公共服務設施與生態保護建設有機融合,讓市民在生態中享受生活、在公園中享有服務。提升鄉村自然資源價值。把公園城市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鄉村振興社會資本引進平台,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培育都市現代農業生態鏈生態圈。打通生態價值實現通道。建立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探索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健全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環境資源權益交易制度,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統一。
在科學建設中勇於探索創新示范。強化理念引領。持續深化公園城市理論研究,高水平舉辦公園城市國際研討會,編制《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強化組織推動。整合職能建立公園城市建設推進機構,逐步建立起最嚴格的生態建設法治保障體系、生態建設補貼生態價值轉化體系和環境建設政績評價體系。強化項目示范。高標准高質量整體推進天府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都江堰精華灌區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在歷史街區、現代新城和未來新區啟動以天府錦城、交子公園、鹿溪智谷為載體的示范工程。
堅持以人為本、改革攻堅,努力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和獲得感
建設美麗城市、創造美好生活是城市工作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和孜孜不倦的價值追求。要堅持以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為導向,推動規劃建設方式變革﹔堅持以破解民生領域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導向,推動政策調節方式變革﹔堅持以提升公共服務產品供需精准匹配為導向,推動公眾參與方式變革﹔堅持以培育多元化市場化服務供給主體為導向,推動共建共享方式變革。
聚焦就業創業,持續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整體提升生產力水平,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和隱性失業問題。持續提升就業層次和競爭力,深入實施全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促進人力資源供給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相適應。全力保障各類人群充分就業,實施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和基層成長計劃,強化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和托底幫扶。激發重點群體創新創造活力,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加快構建多層次創業融資服務體系。建立穩定的職工收入增長引導激勵機制,保持工資收入水平與經濟增長相同步。
聚焦學有優教,努力辦好讓市民滿意的教育。持續增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下決心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優質幼兒園和中小學布局,新增28萬個以上學位。加快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小學生課后服務制度,全力整治校外托管、培訓亂象,解決好“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提升教育發展整體水平質量,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地合作,支持在蓉高校“雙一流”建設,鼓勵大學開放公共資源服務城市市民。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國際化教育,打造“成都留學”和“優教成都”品牌。
聚焦全民健康,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優化全域醫療資源布局,構建均衡協調、一體高效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大力度推進三甲醫院和專業化醫院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縱向型緊湊型醫聯體建設,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層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創新多元養老服務供給,加快構建多層次、普惠制的養老服務體系,支持利用社區底商和閑置空間植入公益性專業化養老服務企業。倡導全民健康生活風尚,全面推進文化體育服務購買方式改革,打造“運動成都”“休閑成都”品牌。
聚焦住有宜居,助力市民實現安居夢想。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全力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堅決遏制投機炒房行為,優化商品住房供給,更好滿足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交付、騰退流轉,清理盤活國有閑置存量住房和市場存量房源,全力籌集各類政策支持性住房,下決心解決困難群體住房問題。著力強化人才住房定向籌集、精准供給,推進人才公寓和產業園區配套住房建設,探索實施“先租后售”和人才公寓共有產權模式。全面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改造提升,積極探索“留改建”模式,完善多樣化安置補償方式,多渠道籌集房源。
聚焦人有普保,加快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和社會救助提升計劃,推動社會關愛援助、慈善事業與社會救助銜接發展,筑牢脫貧攻堅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深入實施保障水平提升計劃,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深入實施多層次保障體系建設計劃,促進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補充保險相互銜接,滿足多層次多樣化保障需求。
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切實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和風險防控水平
當前,成都管理人口已超過2000萬。必須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治,持續完善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新型城市治理體系,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城市治理新路子。
聚焦高質量發展,著力提高黨委領導城市工作的能力。提高趨勢研判能力,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精准分析發展走向,樹立以畝產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的發展導向。提高規律運用能力,以市場化機制、商業化邏輯推動城市開發和產業發展,加快形成以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為主要比較優勢的經濟工作組織方式。提高資源整合運用能力,注重全球資源配置和全球市場運用,促進公共資源、生態資源和潛在市場轉化為發展資本和城市品牌價值。提高發展策劃能力,圍繞戰略布局和長遠趨勢,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加強重點區域、主導產業和重大項目發展策劃,注重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的消費場景。提高改革創新能力,著力於發展型生態建設,推動新政策創新和營商環境改善,營造正氣充盈、社會向上、奮發有為的干事氣場。提高從嚴治黨能力,牢牢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各項建設,堅決打好正風肅紀、懲貪治腐、刷新吏治持久戰,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
深入推進社區發展治理,不斷提升市民群眾參與度和幸福感。聚焦環境提升建設美好家園,全面實施背街小巷綜合整治,注重歷史建筑和街區保護,加強社區“小游園、微綠地”建設。聚焦優質服務提升生活品質,精准匹配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建好天府市民雲平台,促進政務服務入口向社區延伸,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裡”。聚焦共建共治增進社區認同,完善“一核三治、共建共享”社區治理機制,大力推動居務公開,實施社區總體營造,健全社區志願服務體系,繁榮社區文化。
加強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堅持有的放矢,把防范化解金融、債務、安全等重點工作抓細抓實,確保風險防范化解掌控有力、化解有效。強化綜合施策,注重改革創新和制度建設,筑牢“防火牆”、切斷“傳導線”。堅決落實責任,以社會重大風險、歷史遺留問題、突出信訪問題“三張清單”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10個工作方案為抓手,強化責任擔當,嚴格追責問責,確保城市安全社會安定市民安寧。
大力弘揚正能量,積極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牢牢把握輿論宣傳話語權,持續推進核心價值引領、天府文化潤城、先進典型示范、市民友善優雅“四大行動”,努力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不斷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積極傳遞成都發展好聲音,深入開展“踐行新思想、感受新時代”主題宣傳活動,持續宣傳好踐行新思想、落實新要求的成都實踐,傳播好建設美麗城市、創造美好生活的成都故事。全面塑造成都國際好形象,以“三城三都”城市名片和“四大品牌”為標識,突出抓好天府文化傳播行動和城市國際營銷行動,精准實施對外文化交流和城市形象推廣,著力提升成都在全球的識別度、美譽度。
(本文摘自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2018年7月6日在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