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今日浙江

做好“共創共享 合作共贏”這篇大文章

——浙江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綜述

2018年07月19日13:28    來源:今日浙江

從空中俯瞰浙江:山,逶迤綿延﹔海,遼闊壯麗。山海共生,綠藍潑墨。

2015年初,全省26個欠發達縣集體“摘帽”﹔2015年底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在全國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7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054,全國最低……一個個精彩數據的背后,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督導的重大工程——山海協作工程實施所取得的巨大成果。這一發展戰略和民心工程為浙江探索出一條共創共享、合作共贏、具有浙江特色的區域協調發展之路。

新時代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2018年5月30日召開的全省山海協作工程推進會,吹響了聚力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的號角。

省委書記車俊強調,要以嶄新姿態扛起新的歷史使命,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更加注重協作方式創新,更加注重造血功能培育,更加注重創新成果轉化,全力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加快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

山呼海應,浙江再掀新潮。

接力一張藍圖

推進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迅猛發展,但是欠發達的浙西南山區與高度發達的沿海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跨越的障礙。

從事關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親自謀劃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他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首次系統提出“八八戰略”,明確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2003年,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山海協作工程情況匯報會,強調把全面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效載體來抓、作為“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來推進。他還經常到浙西南山區調研協作情況,每年主持召開山海協作情況匯報會,部署工作任務,督導重大項目,有力推動了山海協作。在習近平同志的推動下,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關於全面實施山海協作工程的若干意見》,形成了山海協作的政策指導和考核評價體系。

2009年,浙江實施新一輪山海協作工程,進一步優化和創新扶持政策和幫扶載體,著力在基本公共服務和低收入群眾增收上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

踏上新征程,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對山海協作工程提出更高要求。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作出“進一步發揮山海並利的優勢,著力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的戰略部署。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意見》,為高水平推進山海協作指明了方向。

加強統籌力度,省委常委會提出堅持每年專題研究山海協作工程實施情況,每年召開全省山海協作工程推進會,在財政投入、干部互派等方面加大統籌力度。

著眼提升協調效果,省山海協作領導小組組建10個專題合作組,明確各組的工作內容和責任分工,讓省級部門擔起責任,群策群力推進山海協作工程﹔修訂出台山海協作考核辦法、產業園建設管理辦法和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建立山海協作項目管理平台,工作體系更加健全。

熱情迎接“海的擁抱”,衢州、麗水等地建立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機制,主動對接結對市(縣),開展廣泛深入合作。

目前,全省有43個縣(市、區)與26個加快發展縣結對合作。在縣與縣結對基礎上,還積極拓展村鎮、村企的結對。

創新協作平台

走好優勢互補雙贏之路

著眼於山區與沿海優勢共同發揮、造血與輸血功能共同增進,浙江各地結對謀劃建設山海協作產業園、“飛地”園區、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等產業協作平台。

2012年,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山海協作產業園建設的意見》,由發達地區出資不少於1億元,在結對縣(市、區)設立產業園,雙方互派干部,共同管理,合作開發產業園。同年8月,全省首批9個省級山海協作產業園建設拉開帷幕。

協作雙方創新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龍游—鎮海山海協作產業園實行獨立核算、封閉運作的財政體系,擁有項目抉擇、政策談判等方面的自主權,讓產業園輕裝上陣。合作六年間,鎮海派出“強將”擔任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選派“精兵”負責管委會規劃建設、招商工作。鎮海還向龍游開放招商資源項目庫,開放科技大市場接口,共享招商信息,合力幫助企業破解技術難題。目前,產業園引進了伊利乳業、維達紙業、中車集團等24個大項目,投資額超80億元。

產業園招強引優,打造生態工業發展主平台。在蓮都—義烏山海協作產業園,投資高達135億元的萬洋低碳智能小鎮火熱建設中。這個以綠色健康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為重點的特色小鎮,要求入園企業每年的畝均稅收達到10萬元,將成為蓮都區發展生態工業的主戰場。

通過共建產業園,促進生產要素在地區間的合理流動,實現先發地區與加快發展地區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既有利於先發地區“騰籠換鳥”、拓展發展空間、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又有利於加快發展地區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提升內生發展動力。截至2017年底,全省9個省級山海協作產業園共投入142億元,開發土地面積42.42平方公裡﹔累計引進產業項目353個,完成到位資金39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75億元,稅收收入9.1億元,帶動當地就業近萬人。

為扶持磐安發展,1995年金華市創設浙江首個“飛地”項目——金磐扶貧開發區。現入園企業有1000多家,年均對磐安稅收貢獻度超過三分之一。

“飛地”做法,為區域經濟合作開辟了新空間,更為山海協作開創了新模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發展“飛地經濟”,鼓勵26縣在結對市、縣建立人才、科技和產業孵化“飛地”。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對建設成效明顯的“飛地”園區予以用地政策支持。

放大“飛地”效應,衢州創新推出“孵化在杭州,產業在衢州”的新“飛地”模式,投資3.2億元在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起6.7萬平方米的衢州海創園。兩年間,共招引項目136個,涵蓋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產業。

目前,26個加快發展縣全部建有協作發展平台,共有各類山海協作共建平台32個,其中工業類產業園9個、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16個、各類“飛地”園區7個。

興建基礎設施

構筑區域一體新格局

山海協作實施的16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作為基礎工作,加大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投入,加快衢州、麗水對外高鐵通道和內部區域軌道交通網建設,構建山區綠色能源網,完善水利等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互聯互通的交通網越來越密集,杭黃鐵路年底建成、衢麗鐵路年內開工、杭衢高鐵在2022年亞運會前建成通車、杭紹台高鐵快馬施工……近年來,浙江打通山海交通走廊的力度越來越大。推動浙西南生態旅游大通道建設,讓26縣納入杭甬溫1小時經濟圈,把交通網織得更密,路建得更直,出行方式更多樣。

目前,浙江高速公路營運裡程4154公裡,密度位居全國第二,縣縣通高速正在推進﹔鐵路營運裡程突破2500公裡,實現高鐵陸域市市通。

今年浙江還啟動高水平建設“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總投資1000億元,提升改造農村公路4萬公裡,讓條條公路都成為鄉村美麗風景線。圍繞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浙江還精准實施800個農村公路提升改造項目,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融入長江經濟帶、融入“一帶一路”,麗水沒有海鐵聯運通道,產品外運不方便。對口協作的寧波積極協調,雙方合作共建“麗水無水港”。2017年11月18日,麗水無水港至寧波港的海鐵聯運通道順利打通,首個專櫃從麗水火車站順利發出。

時隔半年,就在今年5月,麗水與寧波再度深化合作,雙方簽訂《推進麗水國際物流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在合作期內,麗水無水港將利用寧波舟山港港口優勢,拓展物流合作,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業務,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打造麗水貨物進出寧波舟山港的“綠色通道”。

開發慶元高山風能,興建縉雲抽水蓄能電站,推進三門核電項目……立足“山”的綠色資源,發達地區帶來資金和技術,山海深度聯動,將深山裡的資源稟賦變成一個個“綠色寶藏”。

開展山海協作前,華夏村是江山市一個普通的小村庄。自從2006年與杭州市下城區結對后,獲得每年30多萬元發展資金。以此為杠杆,開發現代農業,種植珍稀中藥材、高檔苗木花卉。前幾年,在下城區支持下,華夏村引進福斯特2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頂上發電、頂下種花”的場景,吸引游客紛紛前來賞花游園。

在龍泉,自從引進浙能集團投資3億元的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當地的林產品下腳料和廢菌棒,搖身一變成了電廠發電的核心“動力源”。電廠為社會輸送清潔能源的同時,也為當地農民每年增加1500萬元收入。以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為龍頭,龍泉計劃招引一批規模大、市場好、科技含量高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培育新能源產業。

豐富合作內涵

提升山區群眾獲得感

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配置難、服務相對滯后,曾是加快發展縣的最大制約。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突出共享導向,豐富山海協作內涵,圍繞實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動計劃,高質量建設一批社會事業和民生合作項目,提升山區群眾的獲得感。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5月15日,2013年建立醫療合作關系的景寧與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簽訂了第二輪“雙下沉、兩提升”合作協議。浙醫一院將派出10多名業務骨干常駐景寧,除日常診療外,還幫助培訓醫務人員,探索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

截至目前,我省實現了省級優質醫療資源對26個加快發展縣的全覆蓋,15家省級三甲醫院分別和26縣的醫院開展合作辦醫。接下來,我省還將通過組建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形式,建設緊密型醫聯體,進一步提升山區醫療水平。

推進教育資源共享上,山海之間互動更為頻繁: 校際結對、聯合辦學、互派教師,開設山海協作班、共建職業技能實訓基地……浙江統籌優質教育資源,盡量向山區縣傾斜。2017年浙江完成山海協作勞動力培訓6.8萬人次。

為提升浙西南山區教育質量,今年我省將推進省內1500所中小學開展校際結對,推動8所省屬高校與衢州學院、麗水學院開展結對合作﹔對浙西南山區所有學段所有學科教師開展培訓。

為提升山區生態產業發展能力,近年來,結對雙方利用“依山靠海”的優勢,在農旅融合上相互協作,做強高效生態農業,做大生態旅游,帶動山區群眾增收。

百合、馬鞭草、萱草、唐菖蒲……一片花海中,高鐵自其間呼嘯而過。在龍游縣城西南方向,這片規劃4000多畝的花海,由蕭山一家苗木公司投資,建成后將成為浙江最大的花海基地,集苗圃繁育、旅游觀光於一體,帶動大批農民就業。

如龍游花海項目,協作雙方共同發力,結合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有序開發浙西南山區的農、林、漁業資源和田園景觀、農耕文化,打造麗水、衢州國家公園,推出一批精品鄉村旅游線路。

聚焦“村強民富”,協作雙方充分發揮援建資金作用,在浙西南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打造一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農業強鎮。同時,積極利用東部沿海地區和省級大型展會、營銷網絡和互聯網平台開展產銷對接,不斷提高浙西南山區綠色農產品市場佔有率。

今年,海鹽和景寧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建設600畝 “600產業園”,引進工商資本,種植高山蔬菜。這些農產品有一個共同的區域公共品牌“景寧600”,經過統一包裝后,銷往嘉興地區。景寧縣副縣長毛華慶說:“此舉能帶動1萬多農民增收,人均年增收近千元。”

衢州市柯城區華墅鄉望江村的千畝荒山,乘著柯城—余杭山海協作的東風,引進杭州的投資主體,將荒山變成了 “浙八味•神農蝴蝶谷”,種植中藥材,發展藥材花卉觀光。華墅鄉黨委書記盧成龍說:“靠這個項目,望江村集體現在每年有30萬元租金收入,一舉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自“山海協作”實施以來,到2018年一季度,浙江累計實施特色產業合作項目10752個,到位資金5121億元﹔實施群眾增收、新農村和社會事業項目1913個,到位資金8.73億元。(記者 葉慧)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