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從“改革火種”到“幸福小崗”——三代小崗人談四十年變化④

2018年07月18日09:47    來源:安徽日報

原標題:從“改革火種”到“幸福小崗”

40年前的冬夜,小崗村18位村民在一張褶皺的紙上按下鮮紅的手印,點燃中國農村改革的火種。

按下紅手印的小崗村民當時並不知道,千裡之外的北京已經在校正著歷史的航向,改革的動能正在積蓄、大勢已經形成。

40年來,在黨的領導和推動下,改革的火焰燃遍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大地。成於改革,億萬中國農民像小崗人一樣從“吃飽飯”到“富起來”。

黨始終是改革的主心骨和引路人,農村改革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對於這一點,小崗改革發展的“領頭雁”——“第一書記”有著尤為深刻的感悟。

趙家龍:做百姓愛戴的沈浩式“領路人”

6月25日中午,小崗村頭的一片小林子靜謐肅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沈浩的墓碑矗立其中,纖塵不染。旁邊緊挨著的,是小崗村村民公墓。

2004年2月,作為安徽省第二批優秀年輕黨員干部,沈浩從省財政廳被選派到小崗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

“沈浩是當年我們組考核為‘優秀’的‘第一書記’。 ”鳳陽縣畜牧局局長趙家龍告訴記者,2004年底,縣委組織部組織對選派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作為考核組成員,他第一次見到了沈浩。他與沈浩比較談得來,后來擔任了小崗村黨委副書記。

趙家龍深情回憶:在小崗工作的6年間,沈浩不負組織重托,用生命踐行共產黨人的庄嚴承諾,使小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崗村民先后兩次按下紅手印挽留他﹔2009年,沈浩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后,小崗村民按下第三次紅手印,把沈浩永遠“留”在了小崗。

“一夜越過溫飽線,二十年沒跨過富裕坎”。這是沈浩2004年踏入小崗時面對的真實情況。

“但是既然來了,還后悔嗎?要退縮嗎?絕不!我相信小崗絕大多數黨員、干部、群眾是想好的,是不滿意現狀的,是想改變的。有了這一點,這就是做好小崗工作的基礎。 ”沈浩在2004年2月22日的日記中寫道,要身先示范,引領黨員、干部與農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黨心、民心,領導農村改革發展。

“沈浩有寫工作日記的習慣,每天工作都記得很細。”因為工作關系,趙家龍曾看過沈浩的工作日記,裡面不乏沈浩對小崗村情、民情的記錄和改革發展的思考。

“本以為沈浩是來‘鍍金’的。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金昌沒想到,沈浩在剛到小崗村的1個多月時間裡,每天起早貪黑,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將全村108戶農民家跑了至少兩遍,把小崗村的“家底”和村民的想法都摸得透透的。

“村民的難事、心事,沈浩都裝在心裡,一件一件想法子辦好。 ”趙家龍說,村民想修條水泥路,沈浩爭取資金,並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漿﹔村民想致富,但小崗農業生產條件不好,光憑種糧食行不通,沈浩積極引進項目,發展養殖業和現代農業﹔幫助村民建房、建敬老院、修建小學……

“五年的農村工作經歷,讓我切身感受到,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就是要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要選好配強一個群眾信任、能力較強的‘兩委’班子,特別是要選好一個‘領路人’。 ”珍藏在沈浩紀念館中的“沈浩日記”,清晰地記錄了他的深刻思考。

沈浩從抓班子、抓黨員、抓陣地入手,在上級黨組織支持和幫助下,充實和調整了小崗村黨組織,把年富力強、作風過硬的骨干,把有點子、出力氣的致富帶頭人,把自願到村立志創業的大學生村官等吸納進班子,建起了小崗村的第一個黨員活動室,第一個大學生民兵連……

“黨員、干部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不玩花架子、不圖虛名,為群眾辦實事……”趙家龍感慨地說,在與沈浩的接觸中,黨員、干部不知不覺就被“同化”了。

時至今日,小崗的黨員、干部身上仍有著沈浩的精神烙印,他們心懷群眾推進改革,扑下身子干事創業。

正午,陽光熾烈,沈浩墓碑前的黨徽“鍍”上了一層金輝,在一片綠樹紅花中分外耀眼。

丁俊:培養勇挑重擔的“生力軍”

沈浩去世后,省財政廳財政監督檢查局副局長丁俊接過“接力棒”,作為安徽省第四批選派干部,於2010年2月到小崗擔任村黨委第一書記。

“是個人主動報名。 ”7月11日,在省財政廳農村綜合改革處辦公室裡,丁俊回憶,省委組織部在省直7個綜合部門進行公開選拔,經個人報名、組織考核推薦,56名處級干部進入初選,6人進入面試,他最終被確定為繼任人選。他表態:“要以沈浩為榜樣,扑下身子,一心一意為小崗村民干事,把沈浩未完成的事業繼續下去,力爭做一個小崗村民愛戴的領頭人。 ”

“小崗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沈浩一直很重視。我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是進一步健全村黨委班子、調整村黨組織架構,培養年輕黨員、干部。”丁俊說,當時小崗已有黨員80多名,其中,農民黨員60多名、外來黨員20多名。但黨員年齡結構老化,農民黨員平均年齡超過50歲,村黨委班子中也缺乏年輕人,“滿足不了領導改革發展的需要,也不利於小崗長遠發展”。

經上級支持批准后,小崗村黨委增設了7個支部,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大大加強。 2011年初,發展了幾名年輕黨員,都是回村知識青年,有干勁、有能力,想干事、會干事。 2011年村“兩委”換屆時,30多歲的農民黨員馬武俊被選進了村黨委班子,1972年出生的年輕黨員周群之也成了一名村干部。

小崗村黨員、干部隊伍生機勃勃,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丁俊說,黨委領導下的各黨支部積極組織開展活動,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年輕黨員、干部發展理念、工作思路新,抓落實也更加主動有力。黨員、干部隊伍面貌變化,也帶動了村民發展經濟的信心和決心。

“到2011年底時,小崗村集體經濟規模就超過了3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00元。”丁俊說,小崗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拿出40多萬元,為村民辦理了農作物保險、新型合作醫療參保費和16歲以上村民的養老保險。村裡還成立了小崗村教育基金,對考取高等院校的本村學生一次性獎勵1000元至10000元,對在各級考試和評比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小崗人都非常高興。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關友江對丁俊說,小崗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了。

讓小崗人引以為榮的“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獎牌,至今仍懸挂在小崗村委會的大門口。丁俊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了一支年輕化、知識化、勇擔當的黨員、干部隊伍,為小崗之后的改革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

如今,周群之是小崗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馬武俊是村黨委副書記,當年的那批年輕黨員也在各個崗位勇挑重擔。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下來的關友江評價說,他們都很年輕,有文化、有眼光、有闖勁。

2013年5月,丁俊被小崗授予“榮譽村委會主任”稱號。至今,早已結束在小崗任職的他仍與小崗黨員、干部保持著密切聯系,當採訪中需要核實一些事實細節時,丁俊很快就能從手機中找到當事人並撥通電話,像老朋友一樣交談。

李錦柱:打造逐夢圓夢的“火車頭”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時指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在這裡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坐在幾任第一書記用過的舊沙發上,現任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表示,小崗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村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定位發展方向標,奮力闖出新路,走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前列。

2018年1月,李錦柱到任小崗,成為繼沈浩以來的第五任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不同於歷屆前任的是,李錦柱是從鳳陽縣財政局副局長崗位轉來。此前,李錦柱一直在鳳陽縣財政系統工作,還擔任過小崗創發公司董事長,對小崗各方面情況甚為熟悉。

李錦柱認為,小崗改革再出發,關鍵是要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針對村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強調“物質增長”到注重“公平正義”“綠水青山”……不斷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深化改革,需要黨的全面、堅強領導。李錦柱介紹說,小崗以新一屆村黨委班子調整為契機,通過 “內部選”“外部引”和“上級派”等方式選優配強村黨委班子,實現了“選好書記、建強班子、找准路子、促進發展”的目標。班子中既有外引干部、大包干帶頭人后代,也有大學生村官和致富帶頭人,同時全面加強村黨組織標准化建設,深入推進黨務、政務、村務公開,加強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管,進一步增強了黨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把村黨委建設成為落實黨的政策、帶領村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和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

黨建,不僅增強小崗改革發展的“內力”,還連接了小崗開放發展的“外力”。

今年3月,小崗以黨建帶動聯建,與陝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雙方圍繞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在黨建引領下,立足各自實際和特點,有效整合雙方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信息、陣地等不同方面的資源優勢,“互惠互利、雙向受益、共同提高、合作共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各自村經濟社會和基層黨建工作統籌協調發展。

四十不惑。站在中國改革40年關鍵節點上的小崗如何傳承“小崗精神”,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康庄大道奮勇前行?今年4月,李錦柱在《黨建》雜志撰文表示,要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夯實黨的領導基層基礎,找准新的農村改革突破口,促進社會治理有序改善,走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前列,讓小崗人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記者 朱勝利)

(責編:楊亞瀾、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