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為什麼要強調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

2018年07月16日13:14    來源:黨的生活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群眾組織力這一概念,強調“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那麼,如何理解黨的群眾組織力這一概念?

《人民日報》刊文指出,一般而論,黨的群眾組織力就是黨依靠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進行物質生產活動、精神文化活動、革命斗爭和社會變革活動的能力。當前,黨的群眾組織力就是黨依靠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能力。

在新時代,為什麼要強調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

從歷史上看,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度重視群眾工作,並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一以貫之。從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的勝利,到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90多年來,我們黨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方法。通過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掌握了貫徹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增進了同群眾的感情,拉近了同群眾的距離,看到了在服務群眾中的差距,提高了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

從現實上看,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脫離群眾的危險仍然存在。正因如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刻認識脫離群眾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續寫新篇章,面對各種現實矛盾與挑戰,我們黨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增強群眾組織力。”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祝靈君撰文指出,面對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一些黨員干部把握時代脈搏的敏感性不夠強,做群眾工作的理念落后、手段單一、方式陳舊﹔一些黨員干部與普通群眾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缺乏感情……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黨員干部而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如何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

“我們應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群眾的特點和實際,深入研究和掌握組織群眾的規律,按照組織群眾的規律想問題、做事情,才能有效開展工作,達到預定目的。”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馮俊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指出,除此之外,增強群眾組織力還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向群眾學習。人民群眾最聰明、最有智慧,我們要當好群眾的學生,在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精神營養﹔二是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關心群眾的疾苦,做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三是轉變作風,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帶著群眾干,干給群眾看,人民群眾才能組織起來和你一起干。

而在祝靈君看來,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黨員干部尤其要努力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善於解決群眾關心的利益問題,通過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贏得群眾的信任與信賴,最終把群眾引導到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上去﹔善於與群眾談心談話,經常對群眾做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情緒疏導和情緒管理﹔善於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做群眾工作,在個性化手段、“微”服務方式上下足功夫。

如此看來,隻有全黨上下動起來,主動走進群眾、融入群眾,才能在“潤物無聲”中積澱號召力﹔人民群眾隻有真切聽到黨的聲音、了解黨的主張,才能在關鍵時刻“一呼百應”,形成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薛萬博)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