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寧夏《共產黨人》

奮力振興資源型老工業城市 全力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靚麗北翼

中共惠農區委員會

2018年07月13日14:11    來源:共產黨人

惠農區作為寧夏工業的發祥地,曾是國家煤炭開採的主戰場,寧夏的第一鍬煤、第一度電、第一噸鋼都產於惠農。然而,隨著近年來煤炭資源的逐步枯竭,長期依賴資源消耗的產業體系已逐漸成為發展制約因素,迫切需要尋找到一條符合惠農實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路子。黨的十九大作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決策部署,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也明確指出要“全力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城融合、人水和諧的沿黃生態經濟帶”,為惠農的轉型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惠農區作為沿黃生態經濟帶的北大門,理應搶抓機遇、勇於擔當、主動作為,著力在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中走出一條以創新為引領、以綠色發展為主導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實現由工業搖籃向技術創新搖籃轉變、由工礦時代向生態時代轉變。

抓謀劃明定位,用新發展理念理清思路。思路清、方向明,發展步伐才能更加穩健。我們必須立足發展不足的實際,深入研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特點、新規律、新挑戰,對思路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進行全方位校准定向,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惠農經濟發展,牢固樹立“煤城不能再靠煤,靠山不能再吃山”的意識,堅決摒棄唯資源論、唯條件論的傳統思維定勢,更加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區“三大戰略”,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區、生產性物流集聚區“三區”建設,著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建設新型工業之城、創新創業之城、生態美麗之城、和諧宜居之城,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靚麗北翼。

抓創新增活力,著力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黨的十九大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惠農唯有依靠創新,才能走出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近年來,我們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雙倍增”行動計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先后支持企業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廣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建設了研發中心,引導轄區14家企業與四川大學等高等院校共同建立研發平台,有力提升了企業科技水平。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自治區創新驅動30條及市、區創新驅動方案要求,健全技術創新支持方式和機制,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技術創新平台的建設,力爭通過三年的時間,所有規上企業都建立研發機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寧夏國家級、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等平台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積極培育現有本土企業家、本土人才,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引進一批科技領軍型人才、高端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科技創新團隊,以人才引項目、以人才促創新,著力夯實經濟轉型發展的基礎。

抓招商強園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對於惠農區來說,加快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渠道,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加快轉型升級。近年來,我們堅持不懈抓招商上項目,引進建設了騰輝光伏組件等一批科技含量相對較高、處在產業鏈中高端的企業,引導和大力支持日盛實業等傳統企業技改升級、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外引和內提,形成了一些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后,我們將圍繞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按照“招大、引強、選優”的原則和產業發展定位,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斷延伸產業鏈、補強創新鏈、提升價值鏈、營造生態鏈,全面提升優勢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我們將以石嘴山經濟開發區為依托,通過整合園區資源、處理“僵尸企業”、打造低成本園區等,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標對表推進特色冶金、電石化工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著力打造工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抓關鍵求突破,著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惠農區要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就必須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做好“無中生有”的文章。我們將充分發揮惠農陸路口岸地處寧蒙交界的獨特區位優勢和口岸周邊工業園區集聚、大量進出口企業對大宗生產資料較大的現實需求,大力發展生產性物流業,陸路口岸發貨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寧北蒙西地區的物流節點城市作用日益凸顯。同時,充分利用黃河古渡坊的閑置資源,打造全國首個數字影視全產業鏈基地——黃河國際數字電影小鎮,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將以打造生產性物流集聚區和文化創意產業試驗區為契機,提速發展現代物流、全域旅游、文化創意等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加快培育形成新動能,再造轉型發展新優勢。按照現代化、專業化、規模化綜合物流發展的方向,高標准、高質量建設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不斷完善陸路口岸功能,加強與沿海沿邊口岸合作,大力發展保稅物流、跨境貿易等,不斷提升口岸發展層次。加快推進黃河國際數字電影小鎮項目建設,加強與影視集團的戰略合作,積極開發文化會展演出、文化用品制作、文化教育體驗等,著力構建多環節的影視產業集群。圍繞銀川都市圈建設,不斷完善高端酒店、特色餐飲、互聯交通等硬件設施檔次,推動景點旅游向旅游消費經濟轉變,帶動經濟發展向“旅游時代”轉變。

抓民生促和諧,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們將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堅持加大民生投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辦理中央第八巡視組交辦的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化解疑難信訪積案的重大契機,切實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考慮和解決問題,依法依規、合情合理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為核心,以促進就業為抓手,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夯實全面小康基礎,確保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抓生態優環境,持續提升發展質量。生態是生存之基,環境是發展之本,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提高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水平。黨的十九大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惠農西依賀蘭山,東靠黃河,是寧夏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生態脆弱區,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我們必須擔當的責任。我們將狠抓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整改,以“三治”工程為統領,加大“四塵”同治力度,堅決打贏新一輪藍天保衛戰。持續深入開展賀蘭山自然保護區清理整治,著力鞏固好前期整治成果,筑牢寧北生態安全屏障﹔嚴格落實河長制責任,持續改善水環境,確保“一河淨水”向北流﹔全面開展“城市雙修”行動,持續推進以採煤沉陷區治理為重點的生態建設,營造更加干淨優良的生產生活環境。

抓黨建轉作風,堅決踐行實干興寧。沿黃生態經濟帶是寧夏資源最富集、發展最快的區域,惠農要想在未來脫穎而出,必須要把黨的建設作為各項事業的根本保証。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地推動中央、自治區、石嘴山市各項決策部署在惠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講政治的意識、能力和水平。要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拿出敢於攻堅、勇於克難的精神,以實之又實的工作作風,摒棄一切不利於發展的雜念,為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寧夏《共產黨人》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