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寧夏《共產黨人》

不斷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實踐是對馬克思的最好致敬

李靜

2018年07月13日14:07    來源:共產黨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精辟闡述了三個問題:馬克思是誰,為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學他干什麼。《講話》概括起來是兩句話:馬克思主義是對的!高舉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旗幟奮勇前進!怎麼落實《講話》?不斷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實踐是對馬克思的最好致敬!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皇冠上的珍珠。一部中國共產黨史,就是一部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實踐史,也是馬克思主義最成功的實踐和最鮮亮的底色。截至目前,隻有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成功地實踐了一個國家持續的崛起與奮進、一個政黨持續的光榮與夢想,而且“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人民這個同心圓越大,凝聚力越強,發展越充分,人民獲得感越大,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才會越來越多。今天,學習《講話》,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實踐,做到“三個始終”必須堅守。

紀念馬克思,要始終嚴格遵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規律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毛澤東多次講過:“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講話》再次強調:“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這是尊重歷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

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對人民作為歷史創造者原理作出了重要發展。一是更加堅定了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認識,視之為“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二是高度肯定了人民群眾的智慧,進一步強化了對人民群眾的敬畏之心﹔三是把它充分運用於歷史發展之中,密切了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高度重視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紀念馬克思,要始終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毛澤東是我黨最早也是最為系統論述“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從1939年2月最早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概念,到1944年發表《為人民服務》,再到1945年《論聯合政府》一文再一次強調:“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黨的七大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進了黨章,成為全黨的宗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就是共產黨人的本”。對共產黨人來說,為人民謀利益的宗旨與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說到底,實現共產主義也就是讓人民過上最美好的生活。

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正如毛澤東指出的,“最忠實地代表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習近平總書記也反復地強調這一點,“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價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決不可為個人或少數人謀私利”“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講話》再次強調,“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最根本的價值觀,對為人民服務思想作出了重要發展。一是把它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聯系起來,強調了它的崇高性﹔二是堅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沒有任何私利聯系起來,強調了它的純潔性﹔三是明確為人民服務的內容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強調了它的全面性和現實性。

紀念馬克思,要始終堅定恪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法寶

1928年黨的六大提出:“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1929年9月,《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三處提到了“群眾路線”,同年12月,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指出,黨的工作要“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路線去執行”。全民族抗戰時期,我們黨關於群眾路線的思想逐漸成熟。1943年,毛澤東指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就好辦”。在《實踐論》中系統闡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循環往復。

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提出要通過加強監督和建立制度來保証群眾路線的貫徹,以使黨不脫離群眾。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群眾路線進行了更加明確的概括:“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並把群眾路線同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放在一起,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黨的十三大把群眾路線的內容進一步發展為:“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群眾路線。他鮮明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他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講話中再次強調:“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講話》又一次強調,“要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礡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

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對黨的群眾路線理論作了重要發展。一是突出了它的實踐性,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並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二是突出了它的極端重要性,把它明確定位為“黨的生命線”和“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三是突出了它的長期性,“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要堅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穿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全部實踐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個突出貢獻,就是進一步明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內涵,將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主要內容,並明確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

今天,馬克思墓碑上鐫刻的他的這句名言依然熠熠生輝:“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用馬克思的獨特品格去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實踐正是我們努力要做的事情。

(作者單位:寧夏師范學院)

寧夏《共產黨人》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