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寧夏《共產黨人》

惠風和暢百花艷

——彭陽縣農民的新生活見聞

2018年07月12日15:15    來源:共產黨人

三月的彭陽鄉村,田野裡春意盎然。當記者來到紅河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與群眾聊起如今的生活時,正在溫棚裡侍弄黃瓜秧的友聯村村支書扈志武停下手中的活說:“現在我們農民收入有保障,健康有保障,文化有看點,黨的政策好,隻要勤勞干,啥都不用愁。”這也是彭陽縣廣大農民的共同心聲。

設施農業富萬家

從彭陽縣城出發,驅車15公裡來到古城鎮溫溝村村民王秉禮的溫棚裡。王秉禮介紹說,春節期間溫棚裡的韭菜供應到縣城超市,10多天時間就收入近萬元。

“每天產出三四百斤,每斤價錢最高4元多,最低也在2.5元以上,僅一家超市就供不應求。”王秉禮扳著手指算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大年三十還在棚裡忙活,抽空給家裡貼了對聯,就又鑽進棚裡。”王秉禮說,正月初一超市歇業,他和家人休息了一天,其他時間都是溫棚出來、超市進去,忙得不可開交。

如今村裡的大棚完全由村民承包種植,一棟棟蔬菜大棚整齊排列,陽光穿過塑料薄膜,將綠油油的蔬菜照得格外顯眼,辣椒、韭菜長勢喜人。

7年前,溫溝村推廣種植設施蔬菜,王秉禮先行先試。第一年種植西紅柿,因缺乏經驗,大部分都爛掉了。他不氣餒,吸取了教訓,潛心學習技術,2013年他開始種韭菜,終於喜獲豐收。

“目前種著9棚韭菜,一年收入能達到9萬元。現在種溫棚最缺的還是技術,蔬菜在品質和產量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王秉禮說。

雖然已經63歲了,但王秉禮發展生產的勁頭不減。每天凌晨四五點起床割韭菜,用小貨車送到縣城超市,再回到棚裡干活,忙得不亦樂乎。

說起彭陽縣的設施農業,不得不提辣椒種植。每年寒冬臘月,彭陽縣的“土專家”就已經開始育苗,為清明節后種植作准備。在彭陽縣白陽鎮任灣村集約化育苗基地,47棟日光溫室辣椒育苗基地排成兩行,記者走進溫棚內,隻見辣椒苗已長出4個葉瓣,經過70多天的溫室育苗,5月初就可為大田辣椒種植供苗。園區負責人孫強說:“一棟溫棚育苗20萬株,整個園區可供大田種植辣椒3000多畝,夏秋季開展蔬菜新品種試驗示范和農民培訓工作,每年可繁育蔬菜種苗2000萬株、培訓農民3000人次,生產蔬菜300多噸。”

在彭陽縣,大田種植辣椒規模最大的要數紅河鎮。紅河鎮具有10多年的辣椒種植歷史,每年種植溫棚、露地蔬菜3.5萬畝,其中辣椒種植面積達到近3萬畝。友聯村日光溫室辣椒種植面積達到了700畝,村民秦秉軍所承包的20棟新型可移動日光溫室,讓他年年賺個盆滿缽溢。據秦秉軍告訴記者,他種植的辣椒個兒大、口感好,尤其冬季,這種品質優良的新鮮辣椒極為搶手。每年每棟大棚可收入1.3萬元至1.5萬元,且常常供不應求。

效益是最有說服力的証據。彭陽縣種植溫棚設施辣椒9萬畝,佔蔬菜生產總面積的79%,種植番茄、菜心等其他蔬菜2.5萬畝,佔蔬菜生產總面積的21%。2017年彭陽縣種植設施蔬菜生產面積11.5萬畝,生產經營戶12000戶,靠設施蔬菜脫貧的群眾有520戶。全縣以辣椒為主的設施農產品年生產能力已達45萬噸,其中辣椒36萬噸,總產值約10億多元,彭陽縣已成功躋身寧夏10萬畝設施蔬菜生產大縣和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的辣椒產區。

健康扶貧進萬家

今年72歲的曹忠蓮和老伴,12年前從彭陽縣孟塬鄉雙樹村搬到縣城友誼街南苑小區居住,丈夫孟百喜多年患腦梗,曹忠蓮患高血壓。2017年7月29日,友誼街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楊麗霞來到曹忠蓮家與她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成為她的醫生。此后,楊麗霞定期上門服務,成了曹忠蓮的“親戚”。

曹忠蓮老兩口有5個子女,因為工作的原因,子女們經常不在身邊,老兩口看病要到醫院排隊挂號,非常不方便。“家庭醫生”簽約后,簽約醫生楊麗霞為她家送去了貼心的服務,提醒兩位老人隨時關注身體健康,比如詢問她們的血壓是否正常,有沒有按時吃藥,還建議老人多出去走走。“服務站離家很近,到服務站量血壓看病特別方便,楊大夫就像自己的兒女一樣很貼心。”曹忠蓮喜滋滋地對記者說。

2017年彭陽縣實施“家庭醫生”簽約工作以來,從紙質簽約向電子化簽約轉變,進一步規范實施基本衛生服務項目,目前已經和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彭陽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多家醫院聯合,與鄉鎮衛生服務站、村級衛生服務中心形成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咨詢團隊162個,通過線上線下“零距離”服務居民。

“家庭醫生”簽約實現電子化以來,居民可通過App、微信等方式向簽約服務團隊、簽約服務指導團隊、互聯網醫院和醫聯體專家團隊,分步驟向三級團隊咨詢情況,切實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讓居民放心。

友誼街社區衛生服務站是彭陽縣推廣“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的第一站。服務站還與社區居委會聯絡,通過LED顯示屏、健康教育宣傳欄、醫保窗口、網絡、入戶等宣傳方式,使“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家喻戶曉。為了方便管理,僅有13名醫務人員的友誼街社區衛生服務站創新工作方式,採取“以房管人”的方式對轄區居民“家庭醫生”簽約進行電子化管理,向居民提供綜合、連續、規范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對年老體弱、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等特殊人群上門服務,對漏簽居民進行電話預約,利用節假日、休息日提供錯時服務,滿足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另外,服務站還根據患者需求,提前預約醫院專家、預約挂號、雙向轉診、預留床位。

“通過精細化管理,精確掌握轄區內居民情況,才能讓‘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深入人心,真正為居民服務。”友誼街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樊世凱如是說。

縣城交通便利,醫療條件相對較好,“家庭醫生”簽約群眾容易接受,那麼鄉鎮“家庭醫生”簽約情況又如何呢?記者到古城鎮衛生院了解情況。古城鎮衛生院有醫務人員36名,全鎮有常住人口2.2萬人,“家庭醫生”簽約9859人,簽約45%,其中建檔立卡戶3454人,“家庭醫生”簽約100%,建檔立卡戶慢性病人簽約235人。古城鎮衛生院院長姬志平告訴記者,家庭醫生簽約者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慢病、大病患者每月進行一次集中體檢,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目前,彭陽縣“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已經在全縣12個鄉鎮展開,截至2017年年底,全縣常住人口“家庭醫生”簽約人數達84328人,簽約率42.8%。其中兒童、老年人、孕產婦、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肺結核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殘疾人、貧困人群、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城鄉低保五保人口等重點人群簽約人數達77017人,簽約率70.32%。

文化惠民樂萬家

2018年3月2日,彭陽縣委、政府辦公樓前的廣場上鑼鼓震天,熱鬧非凡,記者經過了解,原來這是正在進行“鑼鼓鬧春”元宵節社火展演。各鄉鎮選派一支以能夠展現民俗文化表演水平較高的社火隊參加比賽,縣交通、水務、城管部門及縣精武館還組織表演了舞獅、舞龍、鑼鼓和武術,吸引了2萬多名觀眾前來觀看。

彭陽縣在全力打好精准扶貧攻堅戰的同時,全面推進文化惠民工程。2017年開展了“科技惠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組織20多家單位利用各鄉鎮重點集日,集中開展送春聯、送戲曲、送圖書、送科技、送衛生、送法律、送政策等活動,為群眾端上了豐富的“文化盛宴”。

2018年彭陽縣舉辦了“唱響新春”迎新春文藝晚會。以“擁抱新時代,歡樂過大年”為主題,以豐富多彩的節目,反映彭陽歷史變遷、脫貧攻堅、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反映全縣人民奮力實干的良好精神風貌。春節期間,舉辦了秦腔展演,精彩紛呈的元宵節活動,並啟動全縣廣場文化活動,還舉辦“百圖美春”“印象2017”攝影聯展,面向全縣攝影愛好者征集反映全縣脫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攝影作品,進行集中展出,展現了彭陽城鄉發展的巨大變化。

縣城活動豐富多彩,鄉村文化活動也不遜色。2017年12月29日馮庄鄉茨灣村在村文化廣場舉辦了“迎元旦慶新春助推經濟發展”文化活動,活動項目設扑克、飛鏢、跳繩、蒙面敲鼓、吹乒乓球、象棋、唱歌7個項目,全村120多名群眾參加了活動。2018年3月1日,城陽鄉楊塬村異常熱鬧,一場別開生面的“慶元宵文體聯誼”活動正在開展。籃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比賽,還有文藝匯演、知識答卷等活動,全村150多人踴躍參加,氣氛熱烈。楊塬村黨支部書記王志軍深有感觸地說:“現在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他們更加渴望豐富的文化生活。我們利用新建的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通過組織廣大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增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也提振了群眾的精氣神。”

從收入的穩定增加到身體健康的有力呵護,再到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彭陽農民的生活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記者 徐樹雄 申進湘 李永紅)

寧夏《共產黨人》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謝倩、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