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點燃干事創業的火熱激情

——黑龍江依蘭縣委開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主題教育活動觀察

2018年07月11日10:59    來源:黨的生活

作為依蘭縣地稅局招錄的首名研究生,宋來在一線窗口工作崗上曾一度充滿熱情。然而,“干得久了,面對的問題多了”,她漸漸變得麻木、煩躁。

2018年春夏之交,宋來的工作激情再度被點燃,因為她感到,“當身邊的人都在改變時,如果自己還煩躁,那就掉隊了”。宋來的這種體會源於依蘭縣委近期開展的“三德”教育。她說,她從身邊的榜樣身上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樣子。

而所謂“三德”教育,正是依蘭縣委於2018年4月初在全縣黨員干部中開展的“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主題教育活動。

那麼,為何要開展這樣一個主題教育?又如何確保活動不走形式、深入人心呢?

破題: 來一場“思想風暴”

“三德”教育的開展,跟依蘭此前的政治生態不無關系。

2016年10月,省紀委發布通報:依蘭縣委原書記趙長滿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趙長滿的腐化墮落,對當地政治生態勢必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

此前一個月,新任縣委書記尹承雲臨危受命,首要任務就是盡快恢復依蘭的政治生態。

一年多的時間裡,依蘭縣委通過一系列舉措,匡正用人風氣,改善干部風貌。尤其是2017年,依蘭縣委開展了“‘提振精神、轉變作風、重塑形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激蕩思想,整頓作風,使黨風政風為之一新。

然而,壓力始終困擾著尹承雲:用人風氣雖有改善,但如何盡快提振全體干部士氣,讓干部的干事熱情更好地轉化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來?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一則新聞讓處於困擾中的尹承雲頓覺醍醐灌頂——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看罷新聞,他萌生一個想法:以“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為主題,在全縣黨員干部中來一場“思想風暴”。

經縣委班子討論,認為這樣一個主題教育既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當下依蘭優化政治生態亟需的一次“思想補課”。

2018年4月初,依蘭縣委正式啟動“三德”主題教育活動,並分三個階段推進,計劃持續到2018年年底。簡而言之,大德,對應理想信念、大局意識﹔公德,對應職業道德、擔當意識﹔私德,則以廉潔紀律和生活作風為主。既有“高線”,也有“底線”。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黨員干部的政治品德修好,把個人道德修正,把家庭美德修實。昂起我們的頭,守住我們的心,瞄准我們的靶,把精神動力轉化為干事熱情,匯聚到服務縣域經濟上,體現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各項任務中。”據尹承雲介紹,自活動開展以來,縣委中心組已帶頭進行了七次集中學習。

對於活動進展,縣委常委分頭開展調研,並時刻保持關注:除了調查走訪、個別談話,縣裡幾個時政類微信公眾號也都是他們每天獲知“情報”的渠道。

“所謂‘缺啥補啥’,依蘭的干部隊伍現在缺啥?最缺的是精神動力。開展‘三德’主題教育,符合政治生態現狀,適應黨員干部心理訴求,正當其時。”在依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國勝看來,“三德”教育既適用於領導干部,也適用於普通黨員,極具現實意義。

落地: “拉高”黨員品德作風

在依蘭縣委下發的活動方案中,明確了時間表、任務書和基本辦法,並要求各級黨組織“結合工作實際創新載體”。

對此,依蘭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魏有銘的解釋很明確:“不要求記多少筆記,寫多少心得——如果內心不受觸動,寫再多筆記也沒用,硬性要求反而讓大家覺得是在走形式。”

5月6日下午,依蘭縣乾德社區的大會議室裡人頭攢動,臨時添加的30張簡易凳子也座無虛席,電子屏上顯示著幾個大字——“公德講堂”。這已是該講堂第三次開課。

“面對社區黨員,光講大道理沒用,得用大家願意接受的方式。”在乾德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呂桂英的設計下,“公德講堂”組織觀看了一部黨員典型電教片、上了一堂紅色歷史課、進行了一次主題演講,下一次的安排則是演一場“三德”主題京劇。

新穎的活動讓社區工作者也很受觸動。過去,早上八點半上班,大家基本踩著點兒到單位。聽完幾次課后大家意識到,社區老人們起得早,辦事也來得早些。所以,現在工作人員八點就到崗了。

而在有些單位,載體不僅“接地氣”,形式還豐富多樣。

在依蘭縣第三小學,開展載體活動的記錄冊摞起來足有一米高,形式精彩紛呈:先是面向黨員教師開展主題黨課、黨員教師教研示范課﹔再面向全體教師開展師德模范演講,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等等。

該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王連榮的打法是,將“三德”教育從黨員教師延伸到普通教師,再擴展到學生,以黨風促師風,以師風帶學風。

緊貼實際的活動深入人心,教風濃了,師風更正。在黨員教師劉曉霞看來,雖然一直強調師德師風,但“三德”內涵更豐富,要求更高,現在“就連買菜也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而用黨員教師張琳琳的話說:“‘三德’教育正在‘拉高’大家的品德作風。”

工作性質不同,載體設計也各具特色——承擔青年工作的團縣委,開展了青年勵志演講、青年典型交流發言、重走抗聯路等活動﹔縣婦聯則根據婦女工作定位,學習抗聯女戰士精神,邀請女企業家分享創業體會,號召廣大婦女投身到創業浪潮中……

據依蘭縣委組織部統計,截至2018年5月底,全縣各級黨組織共舉辦“三德”主題研討217場次,創新活動載體169個。

深化: “精神動力就是生產力”

依蘭縣的“三德”教育雖然開展時間不長,但在一些黨員干部身上,提振精神動力的效能已經顯現。

5月10日上午11點半,市場監督管理局駐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的窗口來了兩家企業的辦事人員。為了讓對方少跑一次,工作人員劉雲鳳為他們辦完業務才去吃飯。在該中心,這種“延時”已成常態。

審批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李鐵說:“我們中心開展‘三德’教育,就是立足於提升便民、利民的服務能力。”

而在依蘭縣國稅局,更是把服務做實做細:提供免費Wi-Fi、免費飲用水,全局4台立式空調都從會議室搬到了辦事大廳,為納稅人提供舒適的辦事環境。

“精神動力就是生產力。”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觀察,依蘭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光宇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這只是階段性教育,但有助於提升黨員干部的政德修為,並最終轉化到服務群眾、服務發展上來。”

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這種“生產力”首先體現在移風易俗上。

2018年4月中旬,迎蘭朝鮮族鄉開發村投票選出10戶“文明戶”,並將锃亮的牌子挂到門旁。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廣錄介紹說,以“三德”教育為契機,用“文明戶”評選做杠杆,先撬動黨員的思想,進而影響全體村民。

為了保持村路整潔,村裡的黨員下地回家前,先用溝邊水把拖拉機輪胎上的泥巴洗淨才進村。如今,在黨員的帶動下,就連放鵝的農戶都隨身帶著掃帚和竹筐,隨時清掃糞便。

在脫貧攻堅方面,“三德”教育帶來的“生產力”也在顯現。

在依蘭縣宏克力鎮馬鞍山村,縣交通局駐該村扶貧工作隊將“三德”教育同脫貧攻堅聯系起來,黨員推動發展的意識得到明顯提高。

4月下旬,縣交通局為該村購買了45 000株榆樹苗,並組織黨員義務植樹。正值春種期間,那些自己實在抽不開身的黨員就讓家人“代勞”,僅用4天便完成了栽種任務。

工作隊還將“三德”教育運用到對貧困村民的思想教育上。過去,貧困戶唐成性情懶惰,工作隊幫他改造房屋時,他連一個下水坑都懶得挖。工作隊隊長王健引導他:“什麼是德?別覺得貧困戶多光榮,這名好聽嗎?”唐成羞愧得低下頭,並主動提出想搞養殖。經協調,5月10日,交通局為他送去80隻鵝雛。那天傍晚,王健路過唐成家時,他正忙著搭建鵝舍。

“作為一次嘗試和探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改進。”縣委書記尹承雲坦言,由於時間短,各單位的活動開展情況還不均衡,必須理性看待,而他也期待著這場精神洗禮能盡快“全面開花”。 (代鋒 孫玉亮 記者 任紅禧)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