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博學與躬行

陳魯民

2018年07月06日14:26    來源:刊授黨校

領導者要做博學多聞的楷模,平時應多讀書學習,多深入基層,不恥下問,學而不厭,善於積累各方面的知識,拓展信息的來源渠道,這樣才能做到博學多聞,成為領導干部中的“學問家”。


博學多聞,意即學識廣博,見聞豐富。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荀子•修身》也說過:“多聞曰博。”博學多聞的反義詞是孤陋寡聞,愚昧無知,不學無術。

博學多聞,不僅是一個人富有學養的表現,也是當前飛速發展的國內外形勢對黨政領導干部的迫切要求。在全民族知識水平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在獲取信息途徑日益便捷多樣的前提下,一個見少識寡的人是無法勝任領導工作的。想想看,雖然你身居高位、大權在握,但如果看書比下屬少,學問比下屬淺,見識比下屬差,水平比下屬低,一張嘴就露怯,一問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學不配位,難以服眾,哪裡還有威信可言,還如何去開展工作?

如何做到博學多聞?古人有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也就是說,要做到博學多聞,一方面需要閱歷和實踐,經風雨見世面﹔另一方面則需要博覽群書,涉獵各門學問。領導干部要做博學多聞的楷模,平時應多讀書學習,多深入基層,不恥下問,學而不厭,善於積累各方面的知識,拓展信息的來源渠道,這樣才能做到博學多聞,成為領導干部中的“學問家”。古人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如果在過去信息閉塞、流動不暢時代是一句大話,那麼在今天信息時代則是很輕鬆就可以完成的事。浩如煙海的紙質書籍,數不勝數的電子文稿,使我們可以在知識的海洋裡遨游,與無數大師泰斗對話。學史可知上下五千年,識新則能縱橫九萬裡,不斷獲取各種知識與信息,補充精神營養,從而使我們的知識積累厚重起來,頭腦豐富起來,眼界開闊起來,才干練達起來,睿智豁達,高屋建瓴。講話可以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撰文可引經據典,有理有據﹔決策可高效科學,減少失誤﹔理事可游刃有余,從容不迫﹔主政可事半功倍,政績卓越。

隻有博學才能多聞,博學是多聞的前提。從毛澤東到習近平,黨的幾代領導人皆在博學多聞方面身體力行,帶了好頭。毛澤東同志博覽群書,好學不倦,堪稱博學多聞的楷模。愛讀書這個習慣,他從幼年開始,保持了一生,也受益終身。戰爭時期,槍林彈雨,九死一生,毛澤東同志要行軍打仗,指揮作戰,籌款征糧,發動群眾,可謂日理萬機。但稍有閑暇,他就會捧起書本,看得津津有味,如飢似渴。當時,軍情緊急,為輕鬆上陣,毛澤東同志的許多東西都丟棄了,可兩個書箱一直跟著他南北征戰。參觀中南海毛澤東故居,看到他的臥床上擺著幾百本書,佔了床的三分之一。他臨終前幾個小時,還在讀《容齋隨筆》。而據他自己回憶說,讀《共產黨宣言》有上百遍之多。正因為毛澤東同志讀書多、學問大,因而講話旁征博引、生動形象、風趣幽默、引人入勝﹔著文一針見血、文採斐然、妙筆生花,各種歷史典故信手拈來。在動員干部到敵人后方去時,他說這就好比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去﹔在講中國革命戰爭策略時,他用《水滸》裡王進打洪教頭的例子說明要有進有退﹔在莫斯科給留學生講國際形勢時,他引用《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話“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來說明斗爭立場要堅定﹔在黨的七大會議上,他的大會閉幕詞就以《愚公移山》為題,都收到了極好效果,有的成了傳誦一時的名言警句,有的成了家喻戶曉的不朽名篇。

習近平同志也是博學多聞的典范。習近平同志愛讀書至少可推溯到他16歲的知青生涯,在陝北黃土高坡上,他白天干農活,夜裡讀書不輟。陝北梁家河村老鄉們對他的最深印象就是“愛看書”“好學”。他們清楚地記得,他“帶一箱子書下鄉”,常常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習近平同志在談到自己的愛好時說:“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游、散步”,“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之后,習近平同志仍忙裡偷閑,堅持讀書學習,並用自身奮斗成長經歷激勵新時代青年。2013年五四青年節,他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說:“我到農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正是因為這樣長期孜孜不倦地刻苦學習,日積月累地廣聞博見,鍛煉了他不凡的領導才能,形成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打造了他突出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杰出領路人。

領導干部的博學多聞,主要不是為了能說會道、知多識廣,最重要的還是為了增加工作才干,培養出干好工作的才氣,從而勝任本職工作。何謂才氣?《辭海》說,就是才能,較高的思維或辦事能力。與此相近的還有才干、才具、才華、才識、才思等。古人說蘇秦、張儀有“縱橫捭闔”之才,管仲有“安邦治國”之才,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張良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才,其實講的都是工作才能。

今日而言,領導干部大都是層層選拔上來的人才,學歷、經驗、德才表現,缺一不可,理應才氣十足、才華橫溢,這也是工作的需要、時代的要求。才氣,是領導干部稱職的必要條件。有才氣的領導,博學多識,明察善斷,獎罰分明,號召力強,善於把握全局,推動工作﹔而才具平平的干部,則往往才疏學淺,優柔寡斷,沒有魄力,缺乏威信,難負眾望。領導干部的才氣,主要應包括口才、文才、辦事之才。口才好,是領導干部的基本功,大會講話、小會發言、個別談話天天都少不了。口才好不一定非要出口成章,但至少要做到邏輯嚴密、表達清楚、言簡意賅,有說服力。文才好,能幫助領導干部更好地推動工作,對一些重要文章,不能僅滿足於能出題目、出思路,更要自己動筆寫文章,閑暇時也能寫詩填詞,或自得其樂,或言志養氣。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辦事之才,有才氣的領導,不論是貫徹上級精神、干好本職工作,還是組織活動、召開會議,都能高瞻遠矚、舉重若輕,迅速掌控局面,善於抓主要矛盾,調動群眾積極性,有效推動工作,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但領導之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沒有捷徑可走,是勤讀書、多學習、廣歷練、常思考的結果。特別是讀書學習,是才氣的最重要來源,“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說的這個道理。習近平同志提出,我們要建設一個學習型政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領導已組織了幾十次集體學習,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英國作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庄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一句話:開卷有益。因而,我們堅持讀書學習,不僅要學習革命理論、馬列經典,還要博覽群書,學經濟、學科學、學歷史、學文學、學常識,書讀多了、學問大了,博聞強識、滿腹經綸,才氣自然也就來了,想擋都擋不住。讀書多了,肚子裡有了“東西”,說起話來自然會滔滔不絕、舌燦蓮花﹔拿起筆來也會文思泉涌、妙筆生花,下筆如有神助﹔主持工作、駕馭局面也肯定會舉重若輕、成竹在胸。

才氣還要從實踐中學,實踐出真知,實踐出多聞,實踐也出才氣。宋代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觀書有感》中也有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都說明了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對於增長才氣的重要性。對於我們的黨員干部來說,隻有投身火熱的實踐中去,經風雨、見世面,多見聞、多經歷,打硬仗、打大仗,打一仗總結一下、提高一步,才能不斷增長才氣。隻有堅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真正了解下情,密切聯系群眾,向群眾學習,向他人請教,汲取營養,獲取智慧,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實用的才氣。反之,那種隻會坐在辦公室裡夸夸其談的才氣是偽才氣,是趙括、馬謖那種紙上談兵的假才氣,吹吹牛還可以,一上戰場就要露餡。

孔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的理想追求沒有止境,我們的學習也應沒有止境。每個領導干部都要樹立永遠學習、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不論職位多高、工作多忙,也不能忘了學習。要學而知不足,做到博學多聞、見多識廣,做新時期“學問家”,以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做好做實,做出成效,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段晨茜、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