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黨建新媒體需 科學發展

詠森 張文博

2018年06月28日09:15    來源: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黨建新媒體方興未艾,正蓬勃發展,對於黨建工作來說可謂一個難得的創新機遇,模式的探索、內容的創新近年來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形勢十分喜人,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可以說,黨建新媒體便如一束新時代的陽光。可是,陽光照到人身上,也是會留下影子的。近年來有些地方在黨建新媒體建設上,步子大了些、負擔重了點,攤子大了些、基礎薄了點,聲勢大了些、實效差了點,壓力大了些、意見多了點。

這“一些”和“一點”是怎麼產生的?在發展黨建新媒體的進程中,一些地方強調格局要大、發展要快、推廣要全覆蓋,缺乏科學調研和總結、合理改進和布局,省略了二萬五千裡,想一步走完新長征。殊不知,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穩扎穩打的部署,加法也是可能做成減法的。近期有基層黨員反映他們有種被“網”住的感覺,因為需要關注的媒體平台太多﹔也有基層組織反映經費短缺,因為需要籌建的項目太多。“黨建+新媒體”加的是黨建正能量,而不是負擔。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穩扎穩打、務實求真,不要做成“政績工程”。

首先,要進一步強化整合理念,進行整體規劃和戰略布局。“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發展黨建新媒體的確時不我待,但不能因此就不講規劃、一味求快,不講戰略、忽略整合。應該充分利用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已建成的微信公眾號、手機APP、教學輔助網站等成熟平台,發揮整合優勢,節省人力物力,避免重復建設。要一步一個腳印,做成一個項目,就要把它做實做好,不能“黑瞎子掰苞米——掰一穗扔一穗”。

其次,要強調個性化發展,結合本地實際與時俱進。黨建新媒體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要切實為本地發展服務的。所以不管推出什麼模式、推送什麼內容,都要緊密結合本地中心工作,充分考慮本地實際需要。比如本地是特色產業集中區,那麼就要將服務特色產業發展作為一個戰略定位。在形式上,適應本地特有的自然地理、人文環境和生活習慣﹔在內容上,結合本地產業熱點,提供個性化服務。內容和形式也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基層反饋進行合理調整,不斷完善,不斷進步,從而切實收到實效。在平台建設上也要充分考慮本地實際。比如本地經濟底子薄,就應盡可能利用免費資源。現在微信等新媒體平台如此發達,低成本和免費資源其實唾手可得。

再次,要盡可能減輕基層負擔,減少硬性推廣。發展黨建新媒體,一要避免給基層組織造成負擔,二要避免向基層黨員施加壓力。在投入上,要強調頂層設計,不給基層組織增加負擔﹔在推廣上,要強調人性化推廣,不強迫基層黨員轉發、點贊,不以“緊箍咒”式的硬性推廣影響基層正常生產生活。比如,有的農村老黨員眼神兒不好,也不習慣使用智能手機,就不要強求他們關注微信公眾號、下載手機APP。要尊重有特殊情況的黨員的學習習慣和信息獲取習慣。

最后,要以形式制勝,以內容為王,以服務留人。發展黨建新媒體,在形式上,要優先採用最適合本地的。比如有的地方山大溝深,我們就要在網絡暢通上做文章,推進寬帶進村,開通免費Wi-Fi﹔比如有的地方是勞動力輸出大戶,就要著眼解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發展網絡黨務。在內容上,要抓住“內容為王”這一根本性的發展要義,不斷創新內容的表現形式,不斷提升內容的鮮活生動,不斷強調內容的准確對焦。要多採用動漫、H5等新鮮的表現手段制作內容。還要轉變制作觀念,讓內容貼近社會熱點和百姓生活。在服務上,要把服務基層黨員群眾作為立足點,不斷開發服務功能、拓展服務內涵、擴大服務范圍。

總之,建設開發黨建新媒體是當務之急,但在實施上卻要科學規劃、合理拓展、有效落實,真正把陣地建在基層黨員群眾心坎兒上,把根系深植在基層豐沃的土壤裡。

(原載於《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雜志2018年第5期)

《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