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查干湖畔看新村——吉林鬆原推進脫貧攻堅掃描

2018年06月19日09:22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查干湖畔看新村

  “變化太大了,不但我們家日子變好了,村子也變得快讓人不認識了……”說到如今的好日子,乾安縣讓字鎮珠字村農民賈福生笑得合不攏嘴。去年,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老賈家的庄稼豐收了,120隻雞雛也出欄了,一家人還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不僅使鬆原市9萬多貧困群眾逐步過上富足日子,一個個致富項目也精准落地。走進鬆原鄉村,整齊劃一的新房屋,照亮了村屯的節能路燈,一條條穿村過屯的柏油路,和諧的干群和鄰裡關系、群眾的精氣神兒……記者耳濡目染了這裡的變化。

  變化一:鄉村環境更美了

  “脫貧攻堅戰役是非常之時、非常之事,要舉非常之力、盡非常之責,確保打得響、打得贏。”鬆原市委、市政府將脫貧攻堅戰役的核心和重點定位在“為民”這簡單的兩個字上。這份溫暖而堅定的情意,是對“群眾路線”最完美的詮釋、最質朴的解讀,是對“脫貧攻堅”最神聖的實踐、最庄嚴的承諾。

  溫暖扶貧,鐵腕執行。為探尋科學攻堅路徑、把握發展大勢,鬆原敢於“揭短亮丑”,查短板、找不足,科學比對、縝密分析,為脫貧攻堅“把脈問診”、尋根探源。面對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欠缺、環境面貌較差等症結,鬆原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在全面落實中央和省關於脫貧攻堅要求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符合鬆原實際的脫貧攻堅辦法,同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走出了一條具有鬆原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促進了貧困村面貌全面改觀,徹底解決了“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沒新貌”的現象。

  在長嶺縣三團鄉六十八村,村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環境的變化:平坦寬闊的柏油路連通了村裡村外,簡單實用的水泥路貫穿整個村子,美觀大方的鄉村圍牆增添了文化韻味,高矮錯落的道路綠植和節能美觀的路燈讓人感受到了城市的氣息……這些改變得益於省人大的包保幫扶。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在省人大的幫扶下,六十八村共建設公路21公裡,完成危房改造170戶,新打機電井180眼,新鋪設電網50公裡,建設鄉村圍牆1.7萬多延長米,綠化公路2萬多延長米,栽植樹木1.6萬株,建設6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2個。

  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村屯環境日新月異、村風民風更加向上……在鬆原農村,伴隨著脫貧攻堅戰略的穩步實施和新農村建設的快速推進,一個個像六十八村這樣的貧困村實現了脫胎換骨,變成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新村庄。

  兩年來,鬆原市共完成13369戶貧困人口危房的改造任務﹔修建村村通和村屯街路1028.33公裡﹔完成農村低壓電網改造線路786.96公裡﹔完成12820戶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高標准農田21.33萬公頃。

  變化二:脫貧勁頭兒更足了

  “擼起袖子加油干”“脫貧路上比學趕幫超”……如今,這些時髦嗑兒成了鬆原貧困群眾的口頭禪,真正實現了讓貧困群眾腦子轉起來、心裡熱起來、身子動起來……

  在今年2月召開的全市脫貧攻堅和民生工作會議上,鬆原市委書記李相國再次強調,要取得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必須堅持“志智雙扶”,“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腦”。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從“帶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鬆原市通過政策引導、教育引導、典型引導等方式,樹立勤勞致富、光榮脫貧導向,讓貧困群眾敢想敢干、能干會干,把補齊貧困群眾的“精神短板”,作為找“精准”找耙向脫貧攻堅的突破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心氣高了、勁頭兒足了……

  在長嶺縣前七號鎮大四號村,貧困戶危房改造政策讓62歲的村民魏忠誠家舊房變新房。看到我們,老魏高興地說:“咱不能啥事都靠政府,這回家裡也沒啥惦記的了,趁身體還行,再下勁干幾年,徹底脫貧才光榮!”

  在落實好國家和省相關支持政策的同時,鬆原相繼出台了十余項政策,在培訓教育、農村電子商務、秸稈收儲、糧食收購、生豬養殖等方面給予貧困戶政策扶持,在減輕貧困戶生活困難的同時,更堅定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

  貧困群眾想干了,但咋干、去哪干,需要各級政府和部門指導引領,“授之以漁”,提供平台。突出“精准”二字,鬆原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為貧困村選擇適合村情的產業項目,在推進貧困村整體脫貧中,讓貧困群眾受益於脫貧項目的各個環節。

  生豬養殖、特色種植、鄉村旅游、光伏發電、網絡電商……兩年來,鬆原共投入扶貧資金16.34億元,實施產業項目237個,實現54070人成功脫貧,104個貧困村脫貧。

  “村裡成立養殖合作社后,我在社裡做飼養員,不用離家,一年就能掙3萬元,你說我能沒精神頭兒嗎?”在前郭縣東三家子鄉天德村扶貧種植養殖合作社,農民徐顯沖高興地對記者說。

  變化三:干群關系更近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鬆原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動、引領作用,選派243名同志到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任“第一書記”,實現全覆蓋。

  一句叮嚀,語重心長﹔一聲老鄉,萬千情意。

  “精准脫貧,一個都不能少”“老百姓的事就是我們的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調的誓言,扶貧干部幾句質朴、掏心窩子的承諾,字字句句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兒上,讓人心頭一暖。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推進,各貧困村派駐的第一書記在派出單位和當地黨委的支持下,堅守工作崗位,積極為貧困村策劃發展項目,爭取和協調資金,大力扶持群眾創業,實現了干部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的雙重改進,推動了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各駐村干部都能結合村情,因地制宜地為貧困村制定發展規劃,尋找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鬆原市編辦選派到乾安縣所字鎮靈字村第一書記邊振鋒,每周駐村時間5天以上,對68戶貧困戶家庭情況如數家珍,並幫助修改完善了《乾安縣靈字村三年脫貧規劃》,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交通難、灌溉難等實際難題﹔市科技局選派到長嶺縣海青鄉尹家爐村第一書記張作軍始終堅持吃住在村,在了解村裡種植結構單一后,組織村干部與村民到洮南北方金塔實業集團實地了解辣椒種植銷售相關知識,帶動貧困戶種植金塔辣椒,實現增收﹔市廣播電視台選派到扶余市五家站鎮東荒村第一書記李曉明大力推動“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脫貧模式,去年全村151戶貧困戶242口人全部實現脫貧。

  “我們得感謝王書記呀,要不是他帶領我們出去學習怎樣種花生,幫我們聯系種子、化肥,我們怎能一年多收入四五千元吶!”說起市油區教育處選派的第一書記王增輝,長嶺縣長嶺鎮新太村村民是贊不絕口。去年,他引導村民種植扣膜式花生(白沙),使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

  用堅實的腳步丈量脫貧攻堅之路,以滿腔的真情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這些第一書記的潛心投入、精准幫扶,推動了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老百姓的信任度高了,干群關系更近了……(記者 畢瑋琳 張紅玉 通訊員 林宏)

(責編:張恬恬、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