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創新“一策兩冊” 激活鄉村文化

2018年05月31日10:51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創新“一策兩冊” 激活鄉村文化

畬族祖屋開辟成農家書屋,來讀書的村民絡繹不絕﹔村民組成女子薩卡斯隊,逢年過節都能露一手﹔民俗表演經常有,游客節節攀升……火熱的五月,羅源縣鄉村文化活動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從以前的文化活動少、群眾積極性不高,到如今的朝氣蓬勃新氣象,變化源於機制創新——今年以來,羅源縣率先探索建立“一策兩冊”(一村一策、一鄉一冊、全縣總冊)工作新機制,鼓勵基層因地制宜開放文化場所、開展文化活動,通過釋放活力,讓鄉村文化活動越來越紅火。

近日,福州市創建辦專門發出通知,將羅源縣“一策兩冊”做法向全市推廣。

探索新機制,釋放基層活力

走進起步鎮水口洋村,一處依托畬族祖厝建起的農家書屋令人眼前一亮:屋內千余冊圖書排列整齊,桌椅板凳干淨清爽,大門敞開歡迎前來讀書、借書的村民。

“為了建設農家書屋,群眾騰出近400平方米的祖厝給村裡無償使用。祖厝位於全村中心位置,覆蓋面廣,且大家對祖厝有親切感,願意來這裡看書。”起步鎮黨委宣傳委員黃麗珍說,“由祖厝的后人擔任農家書屋管理員,開放時間更有保障,管理員服務群眾十分盡責,被評為全國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

如今,這種以“更加方便群眾”為導向的文化創新之舉,在羅源如雨后春筍般接連涌現:白塔鄉將綜合文化站設在既是全鎮地理中心、又曾辦過閩劇團的鳳坂村,二胡演奏、廣場舞比賽等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鬆山鎮八井村將文化活動中心設置小廣場旁,與非遺展示中心、紅色蘇維埃革命陳列館共同組成村裡的文化走廊……

基層創新活力,來自於“一策兩冊”新機制。羅源縣11個鄉鎮、189個建制村,在地理位置、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差別極大,很難用統一標准對公共文化服務做出要求。因此,在推進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過程中,羅源縣不再用一把尺子考核,積極鼓勵“一村一策”開展特色文化活動﹔通過“一鄉一冊”,摸清文化家底向社會公布﹔通過“全縣總冊”,找出短板分別補齊。

“實施新機制后,鄉村文化場所按有人管理、按時開放、方便群眾的原則,分類考核,不再統一要求,大大激發了基層活力。”羅源縣創建辦負責人表示,現在村部、老人院、民房、古民居等都可以成為文化場所,而且創出很多特色服務。

提高參與度,激發村民熱情

在白塔鄉鳳坂村,73歲的陳延祜是文化名人。村裡曾辦過閩劇團,他負責樂器演奏,二胡、笛子、鑼鼓等樣樣拿手。如今,他在村裡文化活動中心組織起一支二胡隊伍,不僅讓二胡愛好者有了學習園地,而且時不時帶著隊伍登台獻藝。

“你看,這些曲子都快練熟了。”順著陳延祜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牆壁上張貼著《紅梅贊》《長征》等歌曲的大幅手寫曲譜,二胡隊伍正在加緊練習。

村支書鄭維鏗說,每當舉辦“三下鄉”、鄉村春晚等文化活動,都離不開這支二胡隊伍的精彩演出。

在釋放活力的基礎上,“一策兩冊”向社會公布一個個村庄的特色文化活動,推進文化資源區域共享,讓村民根據興趣,選擇全鄉(鎮)范圍內的公共文化服務。

位於起步鎮蔣店村的長禧文化活動中心,是村民葉秀章利用自家三層樓房打造的文化活動場所。如今,這裡不僅在蔣店村家喻戶曉,而且吸引了四鄰村庄的鄉親慕名而來。

“我們正在學習一首《最美的歌兒獻給媽媽》,每周四下午是固定排練時間,我學會幾十首歌了。”村民陳麗津說,這裡有合唱團、舞蹈隊、剪紙課等豐富的文化活動,各個年齡層次都願意來。

村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越來越高,每個鄉鎮都有幾個特色鮮明的亮點村脫穎而出。羅源縣創建辦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培育扶持一批特色村庄,通過榜樣帶動,爭取在各個鄉鎮乃至全縣產生示范效應。

“文化+”效應,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堅持在創建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農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作為目標,通過實施‘一策兩冊’新機制,助力農村文化建設各項內容落地。”羅源縣副縣長陳啟輝說。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新機制為非遺傳承、鄉村旅游等帶來新動力,初步展現出“文化+”效應,也為鄉鎮振興增添文化力量。

羅源是非遺大縣,擁有2項國家級、5項省級、5項市級、20項縣級非遺項目。如今,讓非遺成為文化活動亮點、依靠群眾參與文化活動傳承非遺,在當地蔚然成風。

鬆山鄉八井村村民雷知坤是省級非遺項目八井拳的第17代傳承人,以前在縣城中小學教八井拳。最近,他回到村裡收徒傳藝,很快就吸引20多名中小學生前來學拳。“這是公益性教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畬族文化、傳承畬族技藝。”雷知坤說。

八井村黨支部書記雷可壽認為,這些新涌現出來的文化亮點,為鄉村旅游產業帶來新看點,“近5年來,我們村每年都在農歷三月三舉辦民俗文化旅游節,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就是畬醫、畬藥、畬族服裝等特色文化。隨著八井拳等傳統文化項目回歸,一定可以讓八井村更有魅力”。

“鄉村振興靠人氣,現在村裡文化活動好,很多在外經商、打工的都回來了。”白塔鄉鳳坂村黨支部書記鄭維鏗說,從學生數量的增長就能看出好兆頭,“村裡幼兒園孩子增加到50多個,為了滿足今后的讀書需求,我們正准備新建小學校舍。”(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林克城 劉其燚)

(責編:段晨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