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馬克思的生態觀與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

趙聰聰

2018年05月30日16:21    來源:刊授黨校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建設良好健康的生態環境,歸根到底是為了給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是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到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一詞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同義表達。馬克思的生態觀蘊含著豐富的自然和諧、生態平衡的思想,為當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很多有益啟發。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重新解讀馬克思思想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准確把握馬克思生態觀的思想精髓,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

馬克思的生態觀奠定了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雖然沒有專門的著作或直接闡釋生態觀理論,但馬克思的思想卻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對生態問題的關注,為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人與自然的辯証統一。在馬克思的思想中,人與自然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辯証統一的有機整體。第一,自然界是先於人類而存在的,人類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沒有自然界,人類便不可能產生。第二,自然界是人的無機身體,人的生存和發展要依賴於自然界。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客觀基礎。第三,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人通過實踐活動改造自然。這樣的自然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並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變化。第四,人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受到自然的約束。人應該按照自然規律科學合理地改造自然,否則自然界將會對人施加報復。

自然與社會的有機協調。社會要素是馬克思生態觀的重要內容,它被看作是人與自然關系的聯結點而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一,隻有在社會關系中才有人對自然界的關系,“隻有在這些社會聯系和社會關系的范圍內,才會有他們對自然界的影響”。因此,人與自然的關系更深刻地表現為社會與自然的關系,人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形成的社會關系總和直接影響著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其二,自然與社會的相互協調,有機統一。自然界不僅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社會發展的廣度和深度﹔社會的發展不僅要依賴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資料和條件,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造並創造著新的資料和條件。

生態危機的根源探究及解決途徑。馬克思深刻揭示了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對立的,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了一切以資本為中心、金錢至上的理念,他們把自然界僅僅看成是獲取利潤的工具,人與自然的關系隻剩下索取與被索取、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在這樣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控制下,生態被破壞是必然結果。既然如此,那麼根除生態危機的最有效途徑便是徹底變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共產主義取而代之。在馬克思看來,共產主義是一個生態平衡、公正和諧、持續發展的社會,隻有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才能達到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人與自然最終實現和解。

馬克思的生態觀確立了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科學內涵

美麗中國建設的提出是馬克思的生態觀在中國的成功運用和創新發展,自然、社會、人是馬克思探討生態問題的三個核心要素,三者有機統一,不可分割。因此,以馬克思的生態觀為指導,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科學內涵就是自然美、社會美、人美的綜合。

自然美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首要內容。馬克思的生態觀高度重視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自然界對於人類所彰顯的重大意義和價值啟示我們要愛護自然、尊重自然,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要像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對待自然。不僅如此,自然美還表現在人類應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這樣才能塑造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如果人類為了無休止的所謂發展而過分索取自然、破壞自然,終究會自食惡果。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指出:“人類隻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放利用自然上走彎路。”因此,准確把握馬克思給予人類的生態忠告,避免生態危機的反噬,塑造清潔、優美的自然環境,建立平衡、和諧的生態系統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首要內容。

社會美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核心要義。馬克思把社會看作人與自然關系的聯結點。“我們不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社會組成了人類生活的共同體。因此社會狀況成為影響人與自然關系的直接因素,社會狀況穩定,社會聯系豐富,社會關系和諧,人與自然之間就越友好﹔相反,社會狀況糟糕,社會聯系單一,社會關系沖突,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就越緊張。這啟示我們,塑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美是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重要途徑,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應有之義。

人美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最高價值追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建設良好健康的生態環境,歸根到底是為了給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更好的基礎,是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始終堅持馬克思的這一思想,明確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彰顯出黨和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這是馬克思生態觀的根本人文立場,也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馬克思的生態觀提供了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

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生態問題固然沒有像今天這樣突出和嚴峻,但他卻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敏銳的前瞻性深入研究了這一問題,並提出了很多應對生態問題的可能性方法,對於當前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科學指導。

培養全民族正確的生態意識,合理開發利用自然。馬克思的生態觀向我們科學闡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自然界對人的價值,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統一,並且警示人類,如果打破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聯系和統一,人類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馬克思的這一論述啟發我們,要人人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合理開發利用自然。正確的思想才能指導正確的實踐。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不僅要求我們要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樹立人與自然協調和諧的理念,更要求我們自覺遵循自然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以自然資源的可承受力為前提,積極主動維護生態平衡。這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思想指引。

著力推進科技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馬克思在分析生態危機根源時,曾批判科技充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幫凶,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對人和自然都造成了極大傷害。但馬克思並未否認科技本身的積極作用,科技帶來的生態破壞是資本主義運用的結果,而不是科技本身的責任。馬克思認為,對於已經產生了的生態問題隻能通過新的科技加以緩解,科技創新為人類解決生態問題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科技的創新應用應該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以滿足人類的需要為目的,而不是淪為人類逐利的工具。科技的創新也有利於轉變舊有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揮科技創新在資源節約、保護環境中的作用,才能從根源上減輕現代社會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壓力。

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馬克思的生態觀內含著豐富的制度變革思想,當他深刻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是導致生態危機的根源時,毫不猶豫地將矛頭指向了資本主義制度。馬克思的這一制度變革思想給我們很大啟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避免資本對自然的控制,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加大生態系統的制度保障力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准確把握馬克思的生態觀這一思想基礎上,深刻認識到了制度建設在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達:“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隻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刻不容緩。我們相信,隻要在制度建設上充分而有效,在制度實施上完善而有力,愛護環境、保護生態一定會深入人心,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一定會實現。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