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創造性地運用人民主體性思想

王麗麗

2018年05月30日16:20    來源:刊授黨校

發展依靠人民,人民創造偉業。人民是實踐創新的主體,發展依靠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民主體性思想,深化理解新時代社會發展動力問題,推動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發展進程的重要理論成果。


人民主體性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立足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造性地運用人民主體性思想,具體闡明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和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明確了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根本動力和未來趨勢,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發展進程,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推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

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發展為了人民

人民利益至上是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政黨帶有鮮明的階級性,代表著最廣大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這是它和其他政黨最大的不同。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與全世界廣大無產者利益相連、命運相通。聯合全世界無產者,解放無產階級,進而解放全人類,實現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者畢生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在資本主義歷史條件下,馬克思、恩格斯為身處痛苦和壓迫中的廣大勞動人民積極尋求現實出路,剖析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揭露資產階級剝削本質,指明無產階級革命是徹底變革社會、擺脫資本束縛以及實現個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正確道路,強調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是真正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帝國主義時期,列寧主張一國革命勝利論,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帶領廣大勞苦大眾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迎來了俄國社會發展的新曙光。在我國革命和建設時期,共產黨人領導廣大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加快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進程,給人民創造了更美好的生活。為廣大人民爭取利益、變革舊社會制度、構建未來美好社會,從而實現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者自覺擔負的重要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

發展為了人民,為人民謀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進一步指明新時代社會發展的目的和價值旨向,他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過程中,我們黨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系,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積極為人民謀利益。主要體現在:一是樹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奮斗目標。進入新時代,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不僅注重“質”上的提升也強調“面”上的擴展,對未來美好生活擁有更多的期盼。我們黨通過不斷提出新的時代發展任務,致力於解決當前人民最關心、最迫切的社會發展問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堅定“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細化“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強國以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發展目標,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未來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不斷創造出經得起人民檢驗的實績,為中國人民謀利益,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 

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發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量。主要緣於:其一,人民是歷史的物質承擔者。馬克思在與鮑威爾、施蒂納和費爾巴哈等人的長期論辯過程中,打破了“絕對精神”統治地位,指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歸根到底是人們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進一步明確“現實的人”,即人民是物質生產和再生產的主體,奠定了唯物史觀的重要理論前提。其二,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人們不僅能夠積極主動地認識世界,也可以能動地改造世界。人們通過開展一系列具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不斷推進人類社會向更高的文明形態發展。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下,馬克思認為大多數無產階級作為先進社會生產力的代表,與資產階級之間存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們為爭奪更多的合法權益和尋求自身的解放展開了激烈的革命斗爭與運動,這是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實現社會變革的主導力量。列寧曾明確指出:“俄國的整個新紀元正是靠人民的熱情贏得並且支持下來的。”人民作為歷史的主體,是每個歷史時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主要締造者,是人類社會發展和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堅持人民的主體性地位,充分肯定廣大人民的社會實踐活動,尊重人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是馬克思主義者准確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原則。

發展依靠人民,人民創造偉業。人民是實踐創新的主體,發展依靠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民主體性思想,深化理解新時代社會發展動力問題,推動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發展進程的重要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牢牢地立足於廣大人民的實踐活動,把握社會發展進程。一方面,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歷史性變革根源於中國廣大人民創造的偉大歷史實踐。回顧過去五年多,我們國家和黨的事業在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以及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離不開廣大人民的集體智慧、辛勤勞動和艱苦付出。另一方面,指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依托於廣大人民的創新實踐。進入新時代,我們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面臨新的發展任務和發展目標,急需匯集全體人民的集體力量,推進全面深化社會改革,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汲取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踏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征程。

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共享是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共享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主要集中體現在社會分配領域,進一步凸顯了人民主體性思想。馬克思認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社會的生產方式,社會的生產方式決定該社會的分配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歸資本家所有,廣大勞動人民隻擁有可出賣的勞動力,這種生產要素反映在社會分配環節,產生了各種社會分配不公,加劇了社會階層分化,激化了社會內在矛盾。馬克思主張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將生產資料和生產條件歸廣大勞動者所有,使得生產的物質條件成為勞動者自己的集體財產,建立個人所有制,從而形成一種完全不同的分配方式。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對生產力不高度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社會進行闡述,提出生產資料“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共同佔有,社會主義生產是在由全社會負責和按預先確定的計劃進行﹔每個勞動者與聯合體內其他社會成員一樣,平等地擁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並參加社會財富的生產以及社會財富的分配和管理。在馬克思看來,這將促進社會生產力不斷增長,社會物質產品日益豐富,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滿足。人民共享基於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充分體現了人民主體性思想,代表著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進人民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在此發展過程應由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時期對社會發展問題作出時代回應,推動了人們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當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主要包含以下層面:第一,提升生產力發展水平。通過推動社會生產發展,加快產業轉型,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共享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更加豐富的物質產品。第二,樹立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通過關注改善民生,補齊民生短板,不斷增進人民福祉,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從而增強發展動力,加強人民團結,向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推進。此外,堅定中國發展道路,樹立“四個自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一帶一路”等共建、共享、共贏的新理念,積極為世界人民謀利益,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讓全世界人民共享中國的改革發展成果,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更開放的世界格局。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