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共產黨宣言》與共產黨人的“心學”

王海濱

2018年05月30日16:16    來源:刊授黨校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不僅在於它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探索和對人民大眾意志的把握,而且在於馬克思、恩格斯在理論追求上總是充滿著自我反省和自我革新的精神,能夠不斷地為自己的理論開辟新境界。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更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鮮明地出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提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作為共產黨人的第一個黨綱,《共產黨宣言》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之源,可以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心學”修養提供重要支撐。這也是170年后的今天仍然需要認真閱讀《共產黨宣言》的一個重要緣由。

把握規律和順應民意:共產黨人的“心學”之體

作為共產黨人的“心學”,黨性教育首要的就是把握黨性和規律性、人民性的統一。

黨性就是黨的本性和黨的觀念之統一。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黨性修養和黨性教育。毛澤東在1929年就明確提出“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中國共產黨章程》開宗明義:“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還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在這裡,無論是對黨員思想和黨內生活政治化、科學化的要求,還是對維護無產階級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強調,都蘊含著在把握規律和順應民意中強化黨性教育的精神。

縱觀《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全篇,“把握規律和順應民意”這一“活的靈魂”躍然紙上。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概括《宣言》的基本思想時,首要的就是強調了這樣的歷史規律,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宣言》第一章揭示了這一歷史規律的具體表現形式:“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即基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危機,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掘墓人、最革命的階級和代表絕大多數人利益的無產階級,在斗爭中必將取得勝利。自覺推動這一歷史發展趨勢,也順應了這樣的人民意志,即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

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可以為共產黨人“把握規律和順應民意”奠定理論基礎。正如《宣言》所言,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絕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依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實際上,《宣言》正是發源於實踐的沃土之中,並自覺運用唯物史觀的經典之作。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偉大的著作往往都是面對時代問題,並能夠作出符合時代需要和歷史發展潮流的回答。作為共產黨人第一個黨綱的《宣言》,是現代化初級階段的產物,是依據唯物史觀,解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並探索其斗爭結局的偉大著作。運用唯物史觀與階級斗爭的分析方法,馬克思、恩格斯簡要介紹了傳統社會的階級斗爭情況,分析了資產階級的產生原因,闡發了資產階級的積極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危機,闡釋了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發展過程,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這裡,《宣言》對於“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一重要結論的論証,不是訴諸階級情感或價值取向,而是運用唯物史觀深入揭示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機制及其內在矛盾。

注重條件和抓住機遇:共產黨人的“心學”之用

修養共產黨人的“心學”,還要培養共產黨人注重條件和抓住機遇的能力素質和自覺意識。

“兩個不可避免”(“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兩個最徹底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和“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構成《宣言》的基本線索。在基本線索和具體結論中蘊含著這樣“活的靈魂”:把握規律和順應民意、抓住根本和堅定理想、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在這樣的基本線索及其“活的靈魂”中,為共產黨人的“心學”之用,即如何具體注重條件和抓住機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慧滋養。

關於“兩個不可避免”。從深層上看,它蘊含著“凡是歷史性產生的終將歷史性地滅亡”的遠見卓識﹔從現實來看,資本主義社會在長入社會主義因素,這體現在資本主義的稅收調整、股份制、社會保障、國家福利等諸多方面﹔從條件來看,隻有在資本主義社會發揮完其所能容納的生產力,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完全成熟起來以后,“兩個不可避免”才會得以實現。實際上,馬克思、恩格斯是診斷資本主義社會的“醫生”,《宣言》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為解決資本主義的病症開出的良方。因此,資本主義社會也在感謝馬克思。在西方20世紀末“千年思想家”和2005年“千年哲學家”的評選時,馬克思總是能夠得票第一。吃了馬克思、恩格斯所開“藥方”的資本主義,已完全不同於工業化初級階段的自由資本主義。那種盛行於19世紀早期,資本家可以任意地肆無忌憚地進行剝削,而無產階級沒有任何保護和最基本的保障的資本主義,在一定意義上確實已經走向滅亡了。和西方政黨不同,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以理想信念、思想路線和重點工作,來統領和推進我們的各項事業。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兩個不可避免”這一歷史規律的揭示,為我們黨的這一運行邏輯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也有利於培養共產黨人的戰略思維和歷史眼光。

關於“兩個最徹底決裂”。即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不能繼續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時候,共產主義革命應同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維護這種私有制的私有觀念進行徹底決裂。馬克思、恩格斯反對極少數資本家佔有由大眾勞動積累起來的資本,要求改變資本的佔有形式,而不是徹底反對市場和資本﹔馬克思、恩格斯反對的是當資本主義私有制成為生產力的阻礙時,仍然無視基本的歷史事實,而一味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狹隘觀念﹔馬克思、恩格斯主張和資本主義所宣揚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進行徹底的決裂,當然也包括同封建的傳統觀念如專制主義、特權主義、官僚主義等進行徹底的決裂。這裡蘊含的是辯証對待繼承和發展,以及全面把握所有制和與其相適應的觀念之間的關系等智慧。

關於“一切人的自由發展”。這裡體現出共產黨人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發展的胸襟情懷,體現出共產黨人勇於追求終極價值和最高理想的品格。沖破對神的崇拜和迷信,使宗教隻發揮情感慰藉作用,不難做到﹔沖破對世襲的專制的權力的崇拜,破除對權力擁有者的人身崇拜,讓權力在民主的軌道、良性的機制和法治的環境中運行,也能夠成為共識﹔要破除對資本和金錢的崇拜,克服無窮無盡的物質欲望和貪念,實屬不易。這樣的氣魄和膽識確實需要有過人之處,這樣的黨性修養確實難能可貴並值得向往。

精神力量和理想信念:共產黨人的“心學”之魂

“心學”之要旨,在於心靈秩序和精神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的王陽明心學,主要認為拯救當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關鍵在於人心,並通過“致良知”“親民”和“知行合一”等以延續道統。共產黨人的“心學”之魂,就在於提升精神力量和堅定理想信念。

在《宣言》中論及共產黨人的本性時,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不僅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而且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共產黨人在實踐方面最堅決、始終起推動作用,在理論方面對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具有充分的自覺﹔共產黨人不僅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而且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這樣肩負使命而無暇顧及任何自身利益、財富和權力的共產黨人,必然不僅需要培養把握規律和人民意志的能力,而且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毅然的忘我情懷,更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境界。

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資本主義文明的歷史性貢獻:推翻了腐朽僵化的封建制度,推動了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的進展,催發了充滿生機的現代性特征,加速了世界歷史進程,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但是我們發現,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資本的歷史性作用時,沒有提到其對精神世界、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的積極作用。實際上,資本主義文明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確實存在嚴重的局限性。直到今天,資本邏輯也只是顯示了它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的巨大成就。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不僅在於它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探索和對人民大眾意志的把握,而且在於馬克思、恩格斯在理論追求上總是充滿著自我反省和自我革新的精神,能夠不斷地為自己的理論開辟新境界。在1872年《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對於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恩格斯的這種精神追求,也要求我們今天應從當代世界與中國實際來解讀《宣言》。《宣言》內在蘊含的精神追求,及其對於共產黨人提升精神境界的要求,必然能夠為共產黨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忠實踐行,激發充沛飽滿的精神力量。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